APP下载

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热点与前沿可视化分析

2020-09-01李雪婷张金海

山西警察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安全观总体国家

□李雪婷,张金海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 100038)

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时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很快便引起了实践部门与理论界的热烈反响。在实践部门,首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其次,教育部要求从小学、中学到大学,普遍开展国家安全教育,并要求在大学设置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再次,我国《国家安全法》规定,将每年的4月15日设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理论界,在国家安全学创始人刘跃进教授带领下,学界同样出现了国家安全研究的热潮,2014年以来总体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但是现阶段学术界仍然缺乏运用知识图谱软件对总体国家安全观进行可视化分析的研究。基于此,本文旨在运用CiteSpace软件,通过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的文献年度分布、研究力量、支持基金、高被引文献、关键词等的分析,全面呈现 2014-2019 年间国内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的知识图谱,深入挖掘国内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的热点主题与前沿态势。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研究方法

美国德雷塞尔大学的陈超美教授于2004年开发了CiteSpace软件。CiteSpace应用Java语言,基于寻径网络算法和共引分析理论对某一特定领域的文献进行科学计量分析,通过绘制一系列的可视化图谱来探测研究现状、探寻学科演化的潜在动力机制及学科研究前沿。[1]本文利用CiteSpace(5.6.R5)软件、中国知网自带的文献可视化工具以及Excel图表工具,绘制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的相关图表,并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

(二)数据来源

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以“主题=‘总体国家安全观’OR‘国家安全观’OR ‘新时代安全观’OR ‘总体AND安全观’OR ‘国家AND 安全观’OR ‘新时代AND 安全观’”,“来源类别=‘核心期刊+CSSCI ’”,“检索时间=‘2014年4月15日至2019年12月31日’”进行检索,检索日期为2020年4月21日,共检索到559篇文献。通过浏览文献的标题和摘要,剔除书评、会议综述、专题介绍、英文文献等,筛选出369篇文献作为本研究的有效数据。

二、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的整体概况

(一)文献年代分布

由图1可知,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呈现波动式上升趋势,2014-2015年增速缓慢,可视为研究的起步阶段。2016年的发文量相较2015年有所下降,此后又呈逐年递增趋势,这可能与当年国家安全教育日的设立有关。自2016年4月15日设立首个国家安全教育日以来,国家安全教育日益受到社会和学界的广泛关注。因此,2016年至今可以视为研究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共发文267篇,占总发文量的72%。2019年发文量达到88篇的顶峰,并且有继续增长的态势,说明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正处于持续上升阶段。

图1 年度发文量

(二)主要研究力量分析

通过对载文期刊、发文机构和作者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对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的主要力量进行清晰的界定。表1是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载文量排名前十的期刊,2014-2019年间,《人民论坛》《情报杂志》《学术前沿》《国家安全研究》等期刊发文较多,这些刊物主要集中在社会科学和信息科技两大类,其中社会科学类期刊是绝对主体。期刊涉及到的具体专题有政治、军事、法律、中国政治与国际政治、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行政学及国家行政管理、高等教育、中等教育等。可见,刊发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的核心期刊主要为政治、军事、法律和教育类,并且载文量排名前十期刊的发文量占有效文献的30%,成为我们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的重要源头。

表1 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载文量排名前十的期刊

表2是发文量排名前十的作者,表3是发文量排名前十的机构,国际关系学院公共管理系是发文量最多的机构(8篇),该学院的刘跃进教授是发文量最高的作者。刘跃进教授作为国家安全学的开创者,对当代国家安全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此外,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王宏伟、淮北师范大学安徽省高校管理大数据研究中心的张家年等,也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的重要力量。通过表3可以发现,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主要研究力量是高校和科研机构,并且主要是高校的公共管理、国际关系、马克思主义相关学院,如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以及研究国家安全问题的相关科研机构,如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等。以上分析说明国家的一流高校和科研机构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的主要力量。但总体而言,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的核心作者和机构发文量所占比例较低,仅有10%左右,而且除淮北师范大学安徽省高校管理大数据研究中心的张家年和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的马费成有较为经常的合作外,其他机构和作者联系较弱,不利于通过机构合作、学科融合、学科交叉等来促进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的体系化、深入化发展。

表2 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发文量排名前十的作者

表3 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发文量排名前十的机构

(三)基金资助分析

基金论文是受国家政府部门或基金组织提供科研经费开展科学研究的项目或课题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以科研论文形式表达出来的论文,基金论文往往代表了该研究领域的新趋势和制高点,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2]经过统计发现,369篇样本文献中,有基金项目支持的为202篇,占比54.7%,如图2所示。其中有两个及以上基金支持的有88篇,基金支持总数为311项。支持基金类别如图3所示,其中国家级基金项目占比最高,其次是省部级。国家级基金项目中,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1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6项)等。省部级基金支持主要来自教育部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0项)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0项)。此外,还有公安部、司法部、中宣部以及各省的基金支持。可见,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受到了国家各级基金资助部门的重视,保障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的持续发展。

图2 基金支持情况

图3 基金项目类别

(四)高被引文献分析

高被引文献是学术影响力的重要体现,能够反映一个领域的基础知识。根据表4,高地的(2014)《“慕课”:核心理念、实践反思与文化安全》被引频次最高(125次),该文指出“慕课”(MOOC)起源于西方,必然带有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文化传统和教育立场,因此慕课在我国的广泛应用,可能带来文化安全问题,需要我们理性审视和应对。[3]刘跃进(2014)的《总体国家安全观视野下的传统国家安全问题》排名第二(50次),文中对各种传统安全问题进行了非传统性思考,比如海洋国土安全、国内高层贪污腐败等,而且提出要在非传统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解决传统国家安全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真正做到“以人民安全为宗旨”。[4]同年,刘跃进还指出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一项重要的国家安全民心设计,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执政为民”的理念全面贯彻到了国家安全领域,并指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以人民安全为宗旨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仁爱善良”价值取向和“以民为本”思想主张的当代落实。[5]谢高地(2017)等强调了粮食安全问题涉及到从全球、国家到家庭、个人多层面的问题,应从资源端、生产端、流通环节、储备环节四方面,建立起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6]黎宏(2015)论述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变革性特征,即思想方法更加体现辩证思维、价值理念更加凸显以民为本、框架模式更加注重休戚与共、方法路径更加关切时代要求。[7]郭永良(2015)论述了反恐立法问题,提出应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指引下适当超前立法。[8]周方银(2014)认为命运共同体是国家安全观的重要元素,因此提出我国要建设周边命运共同体,并在建设策略上建议增强共识、求同存异等。[9]叶自成(2014)在分析了我国面临的内外安全因素以及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中国特色后,提出以文化安全为突破口来保障国家安全,以及提出维护国家安全要具有顶层设计。[10]苏新宁(2018)指出情报工作对国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大数据时代,应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促进情报学科发展。[11]高飞(2015)指出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应时代潮流提出的,体现了国家发展需要,代表了中国发展和世界进步的趋势,各国只有建立以合作共赢为基础的新型国际关系,国家间的持久和平和共同繁荣才有希望。[12]

表4 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排名前十的高被引文献

三、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的热点与前沿

基于CiteSpace软件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的关键词进行共现网络分析,以探寻研究热点,绘制关键词共现时区图谱并结合突变词检测,以探测学术前沿。

(一)研究热点分析

关键词是对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通过对关键词的词频和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有利于对大量文献的核心内容形成更为准确和清晰的认知,进一步把握研究领域的热点内容。[13]根据表5和图4,并结合对文献的二次研读,发现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的热点主要是围绕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基本内涵、研究内容、实践路径、当代价值展开的。

表5 高频关键词频次统计(前20位)

图4 关键词共现图

1.以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基本内涵为中心的研究热点领域,代表关键词为“总体国家安全观”“习近平总书记”“国家安全”“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观”“新时代”等,这些关键词在共现图中的节点最大,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中出现频次最高。厘清基本概念是研究的起点,总体国家安全并不是各种国家安全的简单相加,而是强调统筹各类国家安全彼此之间的关联与互动以及由此而引发的整体性影响。[14]刘跃进认为,总体国家安全观至少是五个“总体”的统一,即内部安全与外部安全的“总体”、传统安全要素与非传统安全要素的“总体”、内部与外部两方面影响因素的“总体”、可以预见与难以预见各种风险的“总体”、统筹多方力量保障国家安全的“总体”,五个“总体”有机统一在“总体国家安全观”和“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之中。[15]徐光裕同样认为,总体国家安全观一方面强调安全的整体性,另一方面强调安全的内外部相关性,不仅强调自己国家的安全,而且强调相互安全与共同安全。[16]

2.以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研究内容为中心的研究热点领域,代表关键词为“网络安全”“政治安全”“人民安全”“非传统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国家文化安全”等。首先,网络安全在维护国家和社会安全、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由网络安全引发的各种国家安全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西方国家对网络话语权的控制影响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网络信息泄露和谣言传播危害我国政治安全等。[17]其次,刘跃进认为,政治安全是伴随国家和国家安全而产生的国家安全的基本要素、原生要素、伴生要素和本质要素,无论世界形势如何变化,政治和政治安全始终都是影响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是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力量。[18]再次,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之本,郭强认为,总体国家安全的本质和灵魂是人民安全。[19]最后,国家文化安全包括了语言文字、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安全,其中最核心的是意识形态安全。[20]近年来,随着以新自由主义、社会民主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为代表的西方社会思潮在我国的传播,对国人尤其是青年人群体造成很大困惑,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造成冲击。胡惠林提出在全球化快速变化的时代,国家文化安全不可能长期依赖于政策保护,必须健全国家文化安全法制体系,以国家文化安全法制体系构建国家文化安全的战略空间,为国家政治安全实现提供根本保障。[21]

3.以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实践路径为中心的研究热点领域,代表关键词为“安全治理”“应急管理”“情报工作”等。首先,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背景下,要通过推进国家安全治理实践,切实提高国家安全治理能力。其次,在应急管理方面。公共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应急管理的本质就是“公共安全治理”,因此应急管理既服务于公共安全,又服务于国家安全;[22-23]应急管理的对象是总体国家安全的子集,总体国家安全观对应急管理具有方法论意义。[24]马宝成提出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从明确总体目标、提升应急管理能力、推进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和相关法治建设四方面,建设规范化、高水平的新时代应急管理体系。[25]最后,在情报工作方面,21世纪以来,以互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科技革命不断发展,情报工作所涉足的领域从单纯的军事政治领域拓展到国家生活的诸多方面。[26]杨建英、余至诚强调了当前开源情报在中国国家安全情报中的重要地位,并提出从推动国家安全情报工作的融合、完善国家安全情报工作体制机制、提升情报分析人员的综合素质等方面,加强情报安全工作。[27]

4.以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当代价值为中心的研究热点领域,代表关键词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亚洲新安全观”“一带一路”等。首先,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首次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词,并指出:“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28]贾文山等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中国处理国际事务的外交指导思想,也是普遍安全所追求的终极目标,作为指导思想,它有助于提升中国与他国的合作水平,实现国家总体安全;作为目标,它与长期的和平、稳定与繁荣具有高度的一致性。[29]其次,总体国家安全观超越传统国家安全观的局限,形成了国家安全观、亚洲安全观、世界安全观三位一体的安全战略格局。2014年亚信会议上海峰会上,习近平阐述了“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提出“要建造经得起风雨考验的亚洲安全大厦,就应该聚焦发展主题,积极改善民生,缩小贫富差距,不断夯实安全的根基。[30]最后,“一带一路”倡仪与国家安全问题相伴相生,国家的和平与安全是“一带一路”倡仪顺利进行的稳固保证。马超、张青磊从中国—东盟旅游安全合作问题出发,探讨了跨界旅游安全合作问题,提出中国应与东盟在亚洲新安全观理念下,将旅游安全合作纳入“一带一路”倡议框架完善旅游安全合作机制,共建命运共同体。[31]

(二)研究前沿分析

突变词是指短时间内在文献中频次变化率较高或者出现次数较多的词,[32]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的学术前沿。因此,笔者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的关键词进行时区网络共现(图5)和关键词突变检测(图6),结合图4和图5,国内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的学术前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图5 关键词时区视图

图6 突变词检测

1.国家安全哲学研究。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组成部分,既有中国特色,又有世界普适性。从研究内容来看,学者们主要从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辩证法、唯物史观角度,阐述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思想的中国特色和世界价值。首先,韩承鹏指出,总体国家安全观扩大国家安全范围、加强顶层设计、加强法治建设、统筹安全与发展,体现了唯物论“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一方法论原则;总体国家安全观在坚持牢守底线的同时又通揽全局,在坚持全方位布局的同时又不失侧重,在坚持国内安全的同时又兼顾国外安全,彰显了辩证法的“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内因与外因”相结合的观点;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体现了唯物史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主体”的观点。[33]其次,王明进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反映了国际安全形势和安全问题的变化,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安全观,实现了对中国特色安全道路的拓展,是唯物辩证法发展理念的体现。[34]最后,总体国家安全观不仅关注本国安全问题,也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人类道义制高点上,对全球安全的一种期盼,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研究不能仅局限于科学层面,从哲学的高度阐述其当代价值,是未来研究的一个方向。

2.国家安全治理研究。首先,安全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有机构成,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后,国家安全治理模式也要随之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由单一治理主体转向多元治理主体、由强制治理转向综合治理、由行政治理转向法治治理等方面。[35]傅丽等论述了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治理问题,指出当前要消解国内社会转型期的价值危机,应对境外意识形态渗透、防范“颜色革命”的风险,需要克服以往意识形态工作中的观念和制度问题,对意识形态治理理念、主体和模式等方面提出规范化、科学化、法治化的要求。[36]周毅探讨了网络信息领域的安全治理问题,认为应在“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目标要求驱动“网络信息内容治理理论建构、行动逻辑和效能提升”的场域中,寻找和破解网络信息内容治理的现存关键问题,建构起以网络信息内容治理体系和行为逻辑为核心的理论与实践体系。[37]其次,国家安全治理是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的具体实践路径方面的落实,由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研究内容本身就是一个较为开放性的领域,安全治理的研究也应随时代发展与时俱进,只要某个问题影响到国家总体安全了,就应该将其纳入研究范畴,并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使国家安全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化、规范化。

3.人民安全研究。根据新华网的统计数据,十九大报告中 “人民”二字出现的次数超过200次,是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置于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的生动体现。人民安全作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宗旨和核心,学界对其研究热度也只增不减,研究视角包括了人民安全与服务性政府建设、人民安全与国家各领域安全的关系、人民安全与反恐怖等。首先,杨华锋探讨了人民安全与服务型政府建设问题,提出人民安全是政治市场中的公共产品,人民安全需求的有效满足依赖政府行为偏好“由掠夺向主导再至服务”的范式转变的观点。[38]其次,刘跃进强调了要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的国家安全核心价值落实到国家安全的各个领域和国家安全工作的方方面面,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安全,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提供坚强的保障。[39]最后,梅传强等探讨了人民安全与预防性反恐问题,指出要以人民利益和人权保障为出发点,从体系架构、制度衔接、力量整合等方面,推进预防性反恐的制度建构。[40]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中国共产党人百年来一直践行的初心和使命。未来如何从各领域加强人民安全的研究,将会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4.国家安全学研究。2018年4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施意见》,要求在高校设立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国家安全学”一词随之成为学界的研究热点。国际关系学院在全国高校率先建立起了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随后,国防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高校纷纷建立起国家安全学研究机构,国家安全学迎来了发展的春天。首先,刘跃进教授认为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应将“国家安全学”扩充为一个学科门类,并在该门类下设置如国家安全学理论、国家安全管理学、国家安全法学、国家安全战略学等一级学科。[41]其次,梁怀新提出国家安全学是现有各学科内国家安全研究的有机结合,是基于国家安全学新理论的新的“体系聚合”。新时期应进一步推进国家安全学的学科建设,在核心理论、分支学科、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核心期刊打造等方面加大研究力度。[42]再次,刘江永指出国家安全学的研究应着重从国际格局发展变化、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习近平国家安全思想、国家安全哲学思维,以及未来中国发展方向等角度,审视世界大变局与中国国家安全学需要探讨的一些重要问题。[43]最后,开展有效的国家安全教育才能真正保障国家安全,如何有效开展国家安全教育也与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总之,当前学界对于国家安全学的学科定位、学科体系、人才培养体系、如何有效开展国家安全教育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争议,这将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方向。

四、结论与展望

通过对 2014-2019年我国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的可视化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国内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整体呈现上升的趋势,相关研究在2019年达到了顶峰。经过近6年的发展,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的发文核心期刊方面,《人民论坛》《情报杂志》《学术前沿》《国际安全研究》等刊发了大量高质量总体国家安观研究论文,为国内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的不断深入提供了重要载体。同时,总体国家安观研究形成了以国际关系学院公共管理系刘跃进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王宏伟教授、淮北师范大学安徽省高校管理大数据研究中心张家年教授等为代表的高产作者,形成了以国际关系学院公共管理系、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等为代表的核心研究机构。现阶段,在我国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的高被引文献方面,高地的《“慕课”:核心理念、实践反思与文化安全》、刘跃进的《总体国家安全观视野下的传统国家安全问题》被引频次最高,是目前我国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而通过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的关键词分析,可以发现,我国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热点围绕着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基本内涵、研究内容、实践路径与当代价值展开,研究前沿则集中在国家安全哲学、国家安全治理、人民安全和国家安全学方面。同时,随着全球安全局势的不断变化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蔓延,加强全民的国家安全教育持续提升全民族国家安全能力建设、加强生物安全研究防止大规模系统性生物风险的发生等,也将是未来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的难点与重点所在。

猜你喜欢

安全观总体国家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用样本估计总体复习点拨
2020年秋粮收购总体进度快于上年
推动国家总体安全观入脑入心
外汇市场运行有望延续总体平稳发展趋势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直击高考中的用样本估计总体
把国家“租”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