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阳生骨方中药泥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效果观察
2020-09-01姚芡芡余佳栖
刘 丽,姚芡芡,余佳栖,魏 莉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针灸康复科,四川 泸州,646000)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病理特征以膝关节周围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及周围骨质硬化、增生为主,临床表现有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畸形等[1]。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以及肥胖人群的增多,KOA患者逐年递增。据统计,我国KOA的人数占总人口的3%,55岁人群中患KOA的约60%,65岁以上发病率占85%[2~3]。KOA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目前的治疗手段以口服药物和手术为主,但药物治疗副作用多[4],手术治疗也具有花费大、创伤大、老年人耐受性差的缺点[5]。近年来,中医药治疗KOA受到关注。本研究探讨少阳生骨方中药泥灸治疗KOA的效果,通过4周的干预收获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6月针灸康复科就诊的KOA患者80例。西医诊断标准参照《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18年版)》制定[6]:①反复膝关节疼痛近1个月;②X线片(站立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③中老年患者(≥50岁);④晨僵≤30 min;⑤活动时有骨摩擦音(感)。符合第1条,并且符合第2、3、4、5、6条中的任意2条,即可诊断为KOA。X线分期采用Kellgren-Lawrance标准[7]:0期:正常;I期:轻微骨赘;Ⅱ期:明显骨赘,关节间隙轻度变窄;Ⅲ期:关节间隙中度变窄,软骨下骨硬化;Ⅳ期:大量骨赘,关节间隙明显变窄,严重软骨下骨硬化及明显畸形。纳入标准:①符合诊断标准(包括西医诊断和影像学标准);②年龄40~70岁;③影像学 Kellgren-Lawrance分级≤3期;④患者知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计划妊娠或妊娠期、哺乳期妇女;②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关节结核、化脓性关节炎及大骨节病等其他骨病者;③合并有心脑血管或血液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肝肾功能检查异常者;④对中药过敏者或对冷热感觉障碍者;⑤患者有精神性疾病或者其他语言沟通障碍者;⑥3周之内有参加过其他临床试验者。剔除和脱落标准:①在干预过程中发现不符合标准者;②因发生不良事件不能继续进行干预者;③因自身原因退出试验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男18例,女22例;年龄39~63岁,平均(53.50±2.50)岁;病程3~108个月,平均(43.70±5.30)个月;Kellgren-Lawrence分级标准分期Ⅰ期9例,Ⅱ期19例,Ⅲ期12例;骨关节炎指数(WOMAC)量表评分(65.22±7.82)分。对照组男16例,女24例;年龄40~70岁,平均(49.30±3.20)岁;病程5~105个月,平均(41.30±8.80)个月;Kellgren-Lawrence分级标准分期Ⅰ期7例,Ⅱ期16例,Ⅲ期17例; WOMAC评分(65.28±8.34)分。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具有可比性。试验过程中对照组脱落1例(因个人原因退出试验研究)。本研究通过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K-Y2019038/FS-18)。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保守治疗,包括对症治疗,口服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类)、氨基葡萄糖、糖皮质激素类药物,针灸,推拿等。
治疗组在常规保守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少阳生骨方中药泥灸治疗,具体方法如下。
1.2.1 治疗部位: 膝关节(内外膝眼连线上下约 10 cm,前后左右均包裹)。
1.2.2 少阳生骨方: 本院基于“少阳主骨”理论,以小柴胡汤为基础加味提出了少阳生骨方,由柴胡、党参、甘草、黄芩、法半夏、怀牛膝、山茱萸、骨碎补等组成。少阳主骨方在小柴胡汤基础上加入骨碎补、怀牛膝、山茱萸等补肝肾、强筋骨之品,配合具有收涩、止痛的蜂蜡制作而成,具有和解少阳、强筋健骨之效。本配方为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所有。
1.2.3 中药泥灸操作方法: ①患者采用坐位或卧位。②加温:用微波炉将 200 g中药泥灸高火加温约2~3 min。③清洁膝关节表面皮肤。④测试中药泥温度:用手指试温,感觉温而不烫为宜,感觉适宜时快速敷中药泥。⑤涂敷方法:高火加热2 min后,使用木铲快速搅拌中药药泥,待中药药泥变为半固体状时将其均匀涂抹于膝关节,尺寸约15 cm×15 cm×2 cm ,先薄再厚,先上后下,先中间后两边,务必完全覆盖治疗穴位,再将保鲜膜覆盖在中药泥外,包裹完好。敷泥完毕后用大毛巾覆盖在患膝上,宽绷带固定,约30 min待泥灸冷却后取下。
1.2.4 疗程: 每天治疗1次,5 d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休息2 d,共治疗4个疗程。
1.3 疗效观察
1.3.1 WOMAC量表;量表分3个维度,共24个项目,包含骨性关节炎的基本症状和体征。3个维度分别是疼痛、僵硬评分、日常活动评分。其中疼痛5个项目、僵硬2个项目、关节功能17个项目,每个项目分为5个等级,0分代表没有困难;1分代表轻微困难;2分代表中等困难;3分代表非常困难;4分代表极端困难。总分为96分,较高的分数代表较高的疼痛度、僵硬度和较差的日常生活。该量表内部一致性Cronbach'sα为0.92~0.98,重测信度0.85~0.97[8]。
1.3.2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临床控制:疼痛等症状消失,关节活动正常,症状积分减少≥95% ;显效:疼痛等症状消失,关节活动不受限,症状积分减少70%~<95%;有效:疼痛等症状基本消失,关节活动轻度受限,症状积分减少30%~<70%;无效:疼痛等症状和关节活动无明显改善,症状积分减少<30%。总有效率=(临床控制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可评价的总例数× 100%[9]。
1.3.3 疗效评定及盲法: 试验中因无法对受试者、试验操作人员采用双盲法,为尽量减少人为因素引起的试验误差,对效果测评人员及统计分析人员进行盲态处理,统计分析完成后进行解盲。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2组WOMAC 评分比较
治疗后,2组患者WOMAC量表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WOMAC量表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治疗前后2组WOMAC 评分比较 分
2.2 治疗后2组疗效比较
对照组临床控制1例、显效7例、有效23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9.49%;治疗组临床控制4例、显效15例、有效1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0.00%;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2010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临床路径中称KOA为“膝痹病”[10],中医认为其发病原因为风、寒、湿、热等外邪阻滞经络,气血津液不能正常运行代谢,使得枢机不利,表现出筋、骨、关节、肌肉的疼痛、酸胀、重着,或关节活动受限畸形等[11]。本研究运用本院孙同郊教授经验方“少阳生骨方”,此方以“少阳主骨”中医传统理论为基础,在经典方小柴胡汤基础上加入骨碎补、怀牛膝、山茱萸等。“少阳主骨”理论源于《内经》,《素问·热论》杨上善注“足少阳脉主骨,络于诸节,故病诸节痛”,说明足少阳经脉病变涉及的关节疼痛部位。足少阳主疏,与人体的表里和脏腑组织有着联络关系,能够沟通人体表里、内外、上下,可以调解人体气血津液的正常运行及代谢,构成气机和气血津液在体内运行及代谢之枢机[12]。可见KOA的发生发展与足少阳经穴有着密切的关系,足少阳主疏,功能受阻影响气血津液的正常运行,经络阻滞从而表现出膝关节疼痛、肿胀、僵硬等一系列临床表现。少阳主骨理论为KOA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方向。
中药泥灸是在人体的特定位置通过泥灸的热灼和熨烫,将中药的药理功效通过热力以及皮肤的渗透作用发挥出来,以起到治病、防病目的的中医治疗方法[13]。中药药泥柔韧易贴敷,可任意贴敷在身体皮肤上,针对不同疾病将泥灸贴于相应穴位上,可直接透皮吸收、刺激相应的穴位,能补内治之不及,对许多沉疴痼疾有意想不到的功效。本研究将少阳生骨方制作成中药泥灸治疗KOA,使泥灸作用与“少阳主骨”理论调节骨代谢及气血运行的作用相融合,起到内外结合、标本兼治的效果,在治疗少阳枢机不利的同时,补肝肾、强筋骨,具有扶正祛邪、疏利枢机,直达上下,使风寒湿热之邪外出的作用。本研究结果表明,少阳生骨方中药泥灸治疗KOA能够显著提高疗效,改善患者膝关节的功能,且安全方便。
“少阳主骨”理论是建立在经脉学说基础上的中医经典理论。中药泥灸的治疗效果与治疗的部位、选取的穴位有密切的关系,现阶段中药泥灸治疗KOA主要采取局部治疗,选取的穴位主要是患膝的阿是穴及邻近穴位,并未遵循经络穴位走向进行治疗。下一步的研究将以少阳主骨经络腧穴理论为指导,选取少阳重要经穴予以少阳生骨方中药泥灸,观察其对KOA的疗效。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