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疝修补与腹腔镜疝修补治疗腹股沟疝疗效对比
2020-09-01方磊
方磊
(黑龙江省牡丹江林业中心医院 普外科,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0 引言
腹股沟疝主要是由腹股沟区薄弱和缺损导致的腹部常见病和多发病,以其发病原因为依据,可分为先天性腹股沟疝和后天性腹股沟疝两种。发病初期缺乏典型症状,病程延长过程中肿块会出现明显增大的现象,进而对患者的劳动、行走能力产生影响,部分病例还会有嵌顿、绞窄的情况出现,容易引起急性腹膜炎、休克等,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1]。目前首选手术修补方法进行治疗,经典术式为传统的开放性疝修补术,但弊端较多,临床推广首先。近年来微创医学的发展与完善,腹腔镜疝修补术在临床中逐渐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选择本院收治的100例腹股沟疝作为实验样本,现需要进行如下分析和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00例腹股沟疝作为实验样本,全部病例均可满足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疝与腹壁外科学中腹股沟疝的相关临床诊断标准[2]。将其参照双色球法的分组方式分成对照组(50例)和治疗组(50例)。对照组的男33例,女17例,患者的年龄在21-67岁范围内,平均(46.8±4.2)岁;病程3个月至4年,平均(1.6±0.5)年;其中直疝13例,斜疝37例;治疗组的男34例,女16例,患者的年龄在22-68岁范围内,平均(47.2±4.1)岁;病程4个月至5年间,平均(1.7±0.6)年;其中直疝14例,斜疝36例。组间上述资料的对比上,没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存在比较价值。
1.2 方法。对照组传统疝修补术:以硬膜外全身麻醉方式为主,于腹股沟韧带平行位置做手术斜切口,长约5 cm,逐层切开腹外斜肌腱膜、提睾肌,这一过程中要做好周围神经的保护措施,确定疝囊位置,游离、切断和结扎处理疝囊,于精索后缝合。强化精索下方的内环,采用4号丝线缝合腹内斜肌下缘及联合腱、腹股沟韧带,直至耻骨结节位置。最后对精囊进行复位,进行腹外斜肌腱膜缝合,将外环切口闭合。完成手术后,以沙袋加压伤口。治疗组腹腔镜疝修补术:以全身麻醉方式为主,观察孔为脐孔,于脐平面下两层腹直肌外缘做操作孔,大小约5 mm,分别在腹直肌后、腹膜前置入10 mm的套管,于腹膜盆壁内剥离疝囊,创建CO2气腹,通过腹腔镜对腹股沟疝和周围组织进行探查,以此游离腹壁下血管-耻骨联合-腹横筋膜-精索-Cooper韧带等相关组织,再以疝的类型作为依据,合理选择相应的处理方法。直疝患者,处理疝囊的方法与腹壁剥离的方法一致;斜疝患者,对疝囊进行钝性分离,自精索下进行撕离。分离腹膜前间隙,将精索血管、输精管等全部暴露出来。
1.3 观察指标。①围术期相关指标主要包括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②术后并发症常见类型有血肿、尿潴留、切口感染。
1.4 统计学分析。将本次研究中的全部数据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处理,百分率(%)、(±s)分别用来描述的是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各进行的是χ2检验、t检验,当P<0.05出现时可表示具备显著性的差异。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的不同。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予以比较,对照组长于治疗组;两组术中出血量予以比较,对照组多于治疗组,以上数据的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2.2 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不同。治疗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要显著比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且组间差异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1 对比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的不同(±s)
表1 对比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的不同(±s)
?
表2 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不同[n(%)]
3 讨论
腹股沟疝在临床外科中是十分常见的疾病类型,主要指的是因为腹股沟区缺损部位的腹腔内脏器突出至体表,导致疝气形成的情况。具体可将腹股沟疝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其中先天性腹股沟疝的原因是腹膜壁发生缺损和鞘膜突形成,后天性腹股沟疝的原因是腹内压明显增加,腱膜组织有继发性胶原代谢紊乱的情况出现,进而局部异常薄弱,导致本病发生[3]。腹股沟疝在中老年群体中是发病率较高的一种,且男性比女性的发病率高。手术治疗是当前最优先选择的腹股沟疝的治疗方法,但传统疝修补术因为选择的修补材料是以缺陷周围的组织为主,致使缺陷周围组织和原位置发生脱离,一旦缝合,会有非常大的张力产生出来,疼痛感比较强,而且会增加复发率。除此之外,实施传统疝修补术时,韧带、肌腱等原因的影响下,会大大增加愈合难度,故术后具有非常高的并发症发生率[4]。近年来,通过对传统疝修补术进行不断的改革和优化,研究发现[5],选择人工合成材料对缺陷周围组织进行替代,可有效控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可将其作为常用的治疗腹股沟疝的手段。但应用这种术式也不是十分完美的,患者术后依然会有比较强的痛感,且会长时间的持续着这种痛感。因为疝气主要是由腹股沟薄弱区的耻骨肌导致的,只有修补这个位置,才能提高腹股沟疝的临床治疗效果。
腹腔镜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进行比较,其优势就在于:术后可以快速恢复正常,可取得良好的修补疝囊的效果,降低复发率,减轻疼痛。采用该术式进行治疗时,可真正实现从根本上对腹股沟斜疝进行治疗,并与解剖缝合的标准相符,不会造成较大的痛苦,手术切口比较小,具有良好的美观性。除此之外,实施腹腔镜疝修补术,无需强行缝合疝囊,所以不会产生较大的张力,适用于高龄患者[6-7]。
相关性文献报道中,对如何治疗腹股沟疝患者病情进行了分析,无法采用何种术式,对于手术医生来说,均需要对是否需要固定补片进行思考,临床上存在分歧,主要集中在2个问题之上,第一,如果不固定,患者复发率会不会更高,如果固定补片,是否导致患者发生神经痛以及术后慢性疼痛,第二,是成本问题,若取消补片固定,会明显下降整个操作成本,对于主张固定补片学者来说,基础是补片固定,对于任何涉及卷曲、补片移位以及皱缩,均可导致疝复发。对于上述情况来说,如果不进行固定,补片移位、皱缩会明显增大,因此,若想避免患者疾病复发,应保证固定充分,若存在补片大小缺陷,也会导致患者疾病复发。对于此病患者来说,充分固定补片,可将补片移位有效避免或者下降,可促使患者疝复发率明显下降。
临床实践证实,利用腹腔镜疝修补治疗腹股沟疝患者病情,可行性较高,可将患者术后复发率控制在一定程度,可明显降低患者术中失误[8],可避免患者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可促进患者术后快速恢复身体健康。
在此次试验中,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以上几项相比,P<0.05。从而可见,腹腔镜疝修补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疝修补术,且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突出,值得作为优先选择的术式全面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