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骨窗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和传统骨瓣开颅术在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分析
2020-09-01栾中钦钟鸣谷伍益
栾中钦,钟鸣谷,伍益
(江门市中心医院 神经外科,广东 江门 529000)
0 引言
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加,高血压等慢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脑出血是高血压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并发症,致死率、致残率高,严重威胁了人们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1-3]。传统手术治疗脑出血的方法是大骨瓣开颅术,该种手术方式创口大,出血量多,预后较差,治疗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近年来随着神经内镜的逐渐应用于临床,小骨窗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应用越来越广泛[4-5]。本研究选取了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例60例,探究小骨窗神经内镜血肿清除和传统骨瓣开颅术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疗效差异,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至2019年期间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根据其选取的治疗方式,分成传统开颅术组和小骨窗神经内镜组,每组各30例。其中传统开颅术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3-78岁,平均(55.38±4.56)岁,病程5-23年,平均(9.11±2.49)年;小骨窗神经内镜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44-78岁,平均(56.13±4.77)岁,病程5-25年,平均(9.26±2.71)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入选患者符合脑血压脑病的诊断标准;②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出标准:①颅脑损伤、动脉畸形、动脉瘤等患者;②其他重大脏器功能障碍者。
1.2 方法。传统开颅术组患者接受传统骨瓣开颅显微手术治疗。小骨窗神经内镜组接受小骨窗神经内镜治疗,具体方法如下:患者进行头颅CT扫描,确定血肿位置后选取离血肿最近的部位为手术路径,注意避开大脑功能区和皮质处重要的血管。患者接受全身麻醉,行4-5厘米左右的皮肤切口并暴露颅骨,继而电钻、铣刀形成直径约2-3厘米的小骨窗,硬膜切开,使用管状牵开器穿刺进入血肿,神经内镜观察下清除血肿,止血完成后,去除牵开器,缝合硬脑膜,缝合头皮,完成手术。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①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②计算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GCS评分越低,代表患者意识障碍越严重,8分以下定位昏迷。
1.4 统计学分析。本研究中所有涉及数据均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其中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DNS评分、ADL评分等计量资料以(均值±方差)表示,进行t检验,血肿清除率等计数资料采用率(%),进行χ2检验,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术中相关指标及血肿清除率比较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中相关指标及血肿清除率比较。小骨窗神经内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都明显低于传统开颅术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小骨窗神经内镜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为97.06%高于传统开颅组(86.8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见表1。
2.2 两组患者CGS数据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的CGS评分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的CGS评分比较,P<0.05,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具体数值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CGS数据比较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危重性脑病,如若治疗不及时,血肿压迫脑组织,颅内压急剧升高,可能造成不可逆转的神经功能损伤,甚至引发脑疝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目前临床上关于高血压性脑病的治疗仍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但传统的治疗方式创伤大,术中出血量大,血肿清除不完全,预后不佳,治疗效果不理想。近年来随着神经内镜的广泛应用于临床,小骨窗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越来越体现出其优势[6-7]。本研究基于临床数据,探究了小骨窗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与传统开颅术的治疗情况。结果显示相较于传统开颅术,小骨窗神经内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小骨窗神经内镜组的血肿清除高达97.06%也明显高于传统开颅术组(86.8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格拉斯哥大学神经外科教授 Graham 等人于 1974年创立,评分内容包括睁眼反应、语言反应和肢体运动三个方面,是用于判断患者意识情况较为客观的评判标准,也是最广泛用于脑卒中患者的意识状态判断的评分方法。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治疗前的CGS评分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的CGS评分比较,P<0.05,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有更加来扩的手术视野,便于血肿彻底清除,同时也可以减少甚至避免手术过程中对大脑组织的不必要伤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便于患者术后身体机能的恢复,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综上所述,小骨窗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血肿清除率高,优于传统开颅术,建议临床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