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磨玻璃结节的CT影像特征及诊断价值分析
2020-09-01付伟
付伟
(聊城市退役军人医院,山东 聊城 252000)
0 引言
目前我国肺癌的发病率较高,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早期明确诊断对于及时采取手术治疗,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但对于早期肺癌患者多无典型的临床表现,因此临床诊断难度较大[1]。随着CT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早期肺癌患者被筛查出,CT检查过程中发现的肺磨玻璃结节(GGN)是指影像上呈现肺密度增加伴云雾状密度的阴影,期内血管和支气管纹理清晰可见。GGN并非一种特征性征象,既可见于肺癌患者,也可见于肺部炎性病变或其他良性病变患者中[2],因此对GGN进行科学分析评价对于鉴别诊断,防止误诊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将通过分析肺磨玻璃结节的CT影像特征,探讨CT检查在肺磨玻璃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间收治的92例经CT检查发现的肺磨玻璃结节患者,所有患者均无原发肿瘤病史,GGN最大直径 ≤3.0cm。其中男38例,女54例,年龄31-79岁,平均(51.3±3.4)岁,病程9-26个月,平均(15.3±1.4)个月。所有患者均签署参与本研究知情同意书,并经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开展。
1.2 检查方法。所有患者均行CT检查,采用GE64排128层CT,患者取仰卧位,先行常规平扫,扫描范围从肺尖至肺底,扫描参数:管电流250 mAs,管电压120 kV,扫描视野400 mm,层厚5 mm,重建间隔5 mm,矩阵512×512。对扫描图像进行高分辨率骨算法重建,包括斜面、冠状面及矢状面,观察病灶位置、大小、界面是否清晰、形态等情况。检查结果由两位放射科主治及以上医师共同阅片后做出诊断。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9.0软件处理数据资料,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诊断结果。本组92例GGN患者经病理检查结果确诊良性病变31例,确诊恶性病变61例,其中CT检查确诊良性病变22例,诊断正确率为70.9%,确诊恶性病变54例,诊断正确率为88.5%,CT检查对于GGN良恶性诊断正确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影像学特征。确诊的61例恶性GGN患者中,病理检查结果提示浸润前病变17例,微浸润性腺癌25例,浸润性腺癌19例。密度、空泡征、空气支气管征在不同病理类型恶性GGN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毛刺征和分叶征在不同病理类型恶性GGN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性腺癌患者胸膜凹陷征的检出率显著高于浸润前病变和微浸润性腺癌(P<0.05),而浸润前病变和微浸润性腺癌患者的血管集束征检出率显著高于浸润前病变(P<0.05),见表1。
3 讨论
随着CT检查在肺癌筛查中的广泛应用,GGN的检出率显著提高,按照 GGN的密度均匀与否、是否伴有实质成分,可分为纯磨玻璃结节和伴有实性成分的混合磨玻璃结节[3]。影像学上的GGN与肺癌早期存在一定的关系,特别是与细支气管肺泡癌关系十分密切[4],早期对GGN进行科学诊断,明确GGN的性质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GGN的良恶性诊断较为困难,这是由于GGN是一种非特征性表象,即可见于非典型腺瘤样增生、原位腺癌、微浸润肺腺癌恶性病变,也可见于肺部炎症、肺结核、隐球菌病、肺纤维化等良性肺部病变[5]。本研究结果表明:CT检查能够为鉴别GGN的良恶性提供重要依据,且对于恶性GGN的诊断正确率高于良性GGN。此外不同病理类型的恶性GGN影像学征象方面也存在差异,这与任开明[6]等人的报道结果一致,进一步说明CT检查能够为恶性GGN的病理分期及恶性程度评估提供依据。
表1 不同病理类型GGN患者的Ct影像学特征比较(±s)
表1 不同病理类型GGN患者的Ct影像学特征比较(±s)
?
GGN在CT 影像上主要表现为毛刺征、空泡征、分叶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支气管充气征,其中毛刺征、分叶征、胸膜凹陷征多见于恶性GGN患者[7],因此在临床诊断过程中一旦出现以上CT征象应引起足够重视。毛刺征主要为周围淋巴管、支气管血管鞘肿瘤细胞浸润所致,分叶征为肿瘤组织生长速度不一所致,空泡怔主要为支气管结构附壁肿瘤细胞浸润所致[8-10]。胸膜牵拉征在浸润早期并不明显,多在浸润较重的病变阶段中出现,血管集束征可能为肿瘤细胞产生的生长因子诱发新生血管形成,肿瘤细胞浸润生长,血管走行异常所致[11-17]。
综上所述,GGN的CT征象表现较为多样,CT检查能够对GGN的良恶性进行鉴别诊断,为早期肺癌筛查和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因此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