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数学课堂教学探索
2020-08-31苏秋英
苏秋英
摘要:“核心素养”旨在勾勒新时代新型人才的形象,规约学校教育的方向、内容与方法。对小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主要是人格品质和关键能力的培养。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面临一系列的挑战。
关键词:核心素养;关键能力;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20)23-0175-01
核心素养是当今时代的公民素养的高度概括。在新时代素质教育大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核心素养的培养主要是人格品质和关键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结合小学数学教学,提出几点自己的看法。
1.巧设情境,激发动机,培养“能动学习”能力
“能动学习”能力是关系到动机、态度的一种主动学习能力,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关键能力。钟启泉老师指出:“能动学习”是基于学习者的主体性参与与学习者之间能动的交互作用的学习而产生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自主探索的良好环境,让学生“能动学习”。
比如,在教学《确定位置》时,我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寻宝情境:智慧老人把一个宝箱藏在了大树的东北面,淘气想要这个宝箱,他来到了大树下。“你能告诉淘气应该怎么走吗?”同学们齐声回答:“往大树的东北方向走。”根据提示,我用课件演示淘气走进了大树的东北面,可是,他找啊找,始终找不到宝箱,为什么呢?学生1:“因为大树的东北面范围太大了。”学生2:“如果知道宝箱距离大树有多远就能找到。”学生3:“还要有具体的方向。”这时,确定位置所要的“三要素”都出来了。我再出示藏宝图,利用这张藏宝图,你能告诉淘气这个宝箱的准确位置吗?”全班同学齐声:“能!”接下来,同学们开始在藏宝图上比、画、量、写,忙得不亦乐乎!
通过课件生动形象的演示,与寻找宝藏这个有趣的情节,同学们的学习兴趣高涨,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真正做到“能动学习”。
2.营造氛围,引导合作,培育学习实践能力
课堂不是单纯地促进儿童记忆的场所,而是通过学习实践活动,不断推升自己的新的造山活动,是对生活世界的认知的重新建构活动。教育学家佐藤学说:“学习的实践是对话的实践。”所以,学习实践能力的培养,要从课堂教学中的对话实践入手。
比如:“一个长与宽都是5厘米,高是8厘米的长方体,把它截成一个最大的正方体,求表面积减少了多少?”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我没有过多讲解,而是让学生们先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小组成员之间先讨论交流,再集体交流反馈。下面是同学们的精彩对话:
生1:“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要找到剪切点?”
生2:“要在5厘米高的地方剪。”
生3:“为什么?”
生2:“因为长与宽都是5厘米,高最大也只能是5厘米!”
话音刚落,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生1:“那么长方体的表面积是(5×5+5×8+5×8)×2=210平方厘米,正方体的表面积是5×5×6=150平方厘米,210-150=60平方厘米就是减少的表面积。”
生4:“不用那么麻烦,只要直接算减少的5个面的面积之和就行啦!”
生3:“不,实际只有减少4个侧面。”
生2:“明明是减少了5个面?怎么是4个呢?”
生3:“最上面的面往下移了,没有减少!”
“实际到底减少几个面?”同学们陷入沉思。
这位同学又接着说:“上面一截剪掉确实是减了5个面,但是,下面一截同时也增加了一个面,增加的面与减少的面一样大,可以抵消,实际就只有减少4个侧面。”
同学们恍然大悟,教室里又一次响起热烈的掌声。
“剪掉的长方体的长、宽都是5厘米,高是8-5=3厘米,每个侧面的面积都相等,4个侧面积之和是5×3×4=60平方厘米。”
学生在讨论、争辩的交互中不断地否定、修正自己的思考,使每一个学习者的思考方式的“差异”可视化,并利用这种“差异”展开对话,在多样分析与综合活动中形成数学的思考力、判断力、表达力,问题解决力,培育学习实践能力。
3.挖掘内涵,建构联系,培养深度学习能力
比如在教學异分母分数相加减时,对于1/2+1/4怎么计算,同学们都知道把它们通分,转化成分母是4的分数就可以相加了。这时老师要追问“为什么要先把分母转化成相同,才能相加呢?”学生:“只有分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加。”“那么分数的加减法与整数、小数的加减法又有怎样的联系呢?”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分析、归纳出:分数加减的前提是相同的分数单位才能相加减,而整数、小数的加减必须是相同的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所以其本质上都一样,都是要“相同的计数单位才能相加减”。
从表象到本质,层层深入。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对知识间的关系进行比较、分析、梳理、概括,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度的建构,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
总之,核心素养不是直接由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在问题情境中,借助问题解决的实践活动培育起来的。我们要倡导探究式、讨论式教学,把培养学生“能动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深度学习能力等学习的关键能力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来,真正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核心素养十讲》第三讲 核心素养与新型教学模式21-27.
[2] 潘建华.《课程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