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胛骨运动控制训练联合虚拟现实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2020-08-31王伟国
王伟国
【摘 要】目的:分析给予脑卒中偏瘫患者肩胛骨运动控制訓练联合虚拟现实技术对患者上肢功能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患者行肩胛骨运动控制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康复训练,对比训练前后两组患者的上肢功能情况;结果:训练后,两组患者的FMA评分、STEF评分、Brunnstrom分期中3期以上患者数量等指标水平差异存在明显的差异性(P<0.05);结论:在给予脑卒中偏瘫患者肩胛骨运动控制训练的同时应用虚拟现实技术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上肢功能,进而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肩胛骨运动控制训练;虚拟现实技术;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8-0158-01
引 言
偏瘫是脑卒中患者治疗后最为常见的一种后遗症,近年来大量研究显示,在脑卒中发病后早期给予患者肩胛骨被动活动和稳定性训练,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上肢功能[1]。虚拟现实技术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与生物反馈技术相互结合并被用于临床治疗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将就肩胛骨运动控制训练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在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训练时的干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在48-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28±4.10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患者。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所有纳入研究患者均为首次发病,经脑CT或MRI检查证实,且不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病程不超过6个月。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病情稳定后行肩胛骨运动控制训练,具体内容为:①肩胛骨活动训练:训练时患者取侧卧位,将枕头放置在患肢旋转中立位,工作人员一只手固定患者的肩关节,一只手在患者的肩胛下角部位行肩胛骨的上提、下拉、前进、后退、上旋和下旋等动作,动作强度以患者无痛感为宜。②肩胛骨周围肌力训练:训练时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将患者肩部向前屈30°、60°、90°,保持肘关节部位伸直,一直手拉住患者的手掌,另一只手用来固定患者的肘关节部位,然后叮嘱患者用力向上推。③肩胛骨稳定训练:协助患者双肩向前屈30°左右,然后将手放在Bobath球上,肢体用力下压稳定球体。随后逐渐对球体的位置进行调整,直至患者的双肩能够前屈90°。日常训练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逐渐加大训练难度,每日训练1次,每次训练30-40min,每周训练5天。
观察组患者在行肩胛骨运动控制训练的同时联合使用虚拟现实技术,训练采用DynSTABLE动态虚拟现实运动控制训练系统,对上肢功能分期处于Brunnstrom分期在1-3期的患者进行日常肢体功能训练。在训练时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实际情况,选择一维、二维、三维游戏界面。训练时指导患者根据游戏要求完成相应的动作。采用虚拟情景训练系统对上肢功能处于Brunnstrom分期4期和以上的患者进行日常肢体功能训练,将无线人体运动传感器安装在患肢上臂和前臂的位置,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取适宜的互动游戏类型,并根据患者的训练需求调整游戏种类。训练每日1次,每次10-20min,每周训练5天。
1.3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训练前、训练后上肢Fugl-Meyer(FMA)运动功能评分、简易上肢功能评分(STEF)以及上肢Brunnstrom分期情况。
1.4统计处理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比较用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训练前,两组患者中Brunnstrom分期3期以上患者数量、FMA评分以及STEF评分水平基本接近(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训练后,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DynSTABLE将虚拟现实技术、运动捕捉技术、运动平台技术以及压力传感器技术等多种先进科技融为一体[2]。技术通过对使用者的视觉、听觉、本体感觉的刺激使患者置身与丰富和自然的虚拟环境中,通过多元化的整体评估和针对性的能力提升训练,为脑卒中偏瘫早期到后期各个阶段能力的患者提供训练方案,配合肩胛骨运动控制训练,强化了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控制能力,进而有效的促进了本体感觉的恢复,达到了提供患者康复效果的目的[3-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应用肩胛骨运动控制训练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后,Brunnstrom3期以上患者的数量明显增加,FMA评分和STEF评分水平也明显提高,表明该技术能够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上肢功能水平。
4 结论
肩胛骨运动控制训练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效果明显等优势,在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治疗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上肢功能,进而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明,周敬杰,张玉明,等.肩胛骨运动控制训练在改善肩关节活动障碍中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8):768-770.
[2] 梁明,窦祖林,王清辉,等.虚拟现实技术对不同类型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功能的影响[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4,36(8):592-595.
[3] 金玲,张通,赵军.虚拟现实康复技术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4,20(10):905-907.
[4] 吴华,顾旭东,时美芳,等.虚拟现实技术结合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4,36(1):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