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对区域经济影响研究
2020-08-31陈怡如
陈怡如
摘 要: 培养高素质人才是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基于我国31个省份2008—2017年的面板数据,建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扩展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显示,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对经济增长有正向影响,且远大于传统地区劳动力投入及物质资本投资要素的影响,分区域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对经济增长影响不同,其中东北三省的正向贡献最大。政府应该更加注重对于高等教育投入,开放投资渠道,缩小不同区域高等教育水平发展差距,合理配置公共资源。
关键词: 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区域经济增长;面板数据
中图分类号: F 061.5 文献标志码: A
Abstract: With the further needs of China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it is more important to improve production efficiency and cultivate higher-quality talents. Based on the panel data of 31 provinces in China from 2008 to 2017, the paper has established a regression model for the expansion of C-D production function. Considering the impact of education on economic growth is time-delay, the paper has analyzed the impact of higher education expenditure on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The results show that higher education expenditure has a positive influence on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impact is more significant than labor input and material capital investment factors. Financial investment in higher education in different regions has different influences on economic growth, while three provinces in Northeast China have the most positive contribution. Governments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investment in higher education, opening investment channels and narrowing the gap in education development.
Key words: financial expenditure of higher education;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panel data
十九大提出,我國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近年来,我们从经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至关重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增长过于依赖固定资本投资、忽视人力资本投资的格局必须改变,因此,必须加快高等教育发展,借助高校培养更多高层次创新人才,以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财政教育投入比例一直呈上升趋势,但投入结构和区域配置仍不合理。按国际通用标准,教育性财政经费投入需占GDP的4%,孟望生等研究发现2012年以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财政教育投入都未达到该标准,2012年后部分省区却有过度补贴的趋势。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分配也存在区域差异问题。吴伟伟等研究发现,经济发达地区会着重投入高等教育研究经费,促进地区产业升级,形成良性循环,但陶元磊等发现西部地区高等教育财政投入主要是由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相对来说中部的经济和高等教育财政都处于较低水平。
自Schultz提出人力资本理论,学界开始认识到教育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根据新古典增长理论,提升劳动者的受教育水平可以提高人力资本存量,从而在整体上提高国民收入。Solow提出财政教育投入通过影响人力资本,促进经济增长。Nelson认为政府对于教育的财政投入将通过知识和技术溢出和扩散效应促进经济增长。随后,Lucas提出将人力资本这一变量加入经济增长模型。Romer提出人力资本投资会促进知识存量,知识存量的积累又会刺激投资,从而提高经济,形成良性循环。
教育的正外部性表现在教育投入可以通过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生产效率来缩小收入差距,从而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因此需要政府通过财政补贴进行干预,这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的主要渠道。但财政教育投入是否对经济增长有正向作用仍没有一定的结论。朱耘婵等实证分析了财政教育投入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结果表明各级财政教育投入均对经济增长有正向作用。刘幼昕等通过双向检验得到经济增长和教育经费投入是相辅相成的。孙玉环等认为教育投入对不同类型经济区域的影响作用不同。Ackman等发现财政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无明显作用。Tetiana对比了乌克兰和英国的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结果表明对于研究人员更高的激励及补贴有助于提高国家的研究水平。
我国许多学者就高等教育资源的空间分布及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做了研究分析。郑鸣等研究认为有部分高校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当地经济发展。劳昕等发现随着近几年来西南部地区高等教育资源水平的提高,我国的高等教育资源趋于公平配置。聂娟等研究显示,各省份经济发展不平衡与教育质量密切相关,且仍存在区域型结构差异。
国内的文献主要针对总体教育财政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分析,较少单独研究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对于区域经济的影响。在基础教育普及率显著提高的当下,高等教育的发展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更为重要。过往文献一般选用当年的地区生产总值表示地区经济增长,本文考虑到教育对经济影响的滞后性及人口规模的影响,采用的是滞后一期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衡量地区经济增长。本文基于我国31个省份2008—2017年的数据,基于C-D生产函数思想建立回归模型,将全国省市划分为四个区域,分别研究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对于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并提出政策建议。
1 理论模型
1.1 经济增长的界定
经济增长一般是指一个地区生产的持续增加,意味着经济规模的扩大。在以往的研究和文献中,一般也是以地区生产总值来衡量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变化。考虑到各地区的生产总值很大程度上受到地域规模、人口的影响,本文采用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来代表地区经济增长,更能反映各地区及区域的经济发展程度。此外,由于财政教育投入对于地区的经济增长显然具有滞后性,学者一般认为高等教育财政投入主要通过两个路径间接促进经济增长。第一,通过扩大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即扩大与高等教育相关的事业发展;第二,通过人力资本积累促进经济增长。因而,本文选择滞后一期的因变量,使得模型有更好的解释力。
1.2 控制变量的选取
参考相关文献,本文引入城镇化水平、经济开放水平、自然人口增长率作为控制变量。我国正处于城镇化时期,城镇化进程会促进农村的物质资本向城镇转移,因而城镇化会促进经济增长。同时,城镇化水平也会影响高等教育水平,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对于高校的质量、数量的需求更大,而且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相对充足,本文采用的城镇化衡量指标为城镇人口占地区总人口比重。同时,人口增長率一方面会影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另一方面也会通过人口规模效应提高知识技术扩散程度,对于经济增长有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本文采用的指标是人口自然增长率。对外开放程度会通过影响地区贸易对经济产生正向影响,Romor提出经济开放也有助于引入国外的先进技术、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增长,本文采用的衡量指标为进出口贸易额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1.3 模型设定
假设我国经济增长具有Cobb-Douglas生产函数的特性,本文基于C-D函数进行扩展,将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加入解释变量,同时加入了一组与地区经济增长相关的控制变量。
Cobb和Douglas首先提出了经典的C-D生产函数:Y=A×LαKβμ。随后,许多学者都对其进行了补充和扩展。Lucas和Romor在人力资本的角度上对其进行补充,将技术进步作为内生变量。Lucas认为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是内生的人力资本投资,而非外在技术变化。内生增长理论认为一国的经济增长是由一系列内生变量所决定的,这些内生变量受到政策的影响,因而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有显著影响。根据Cobb-Douglass生产函数的思想,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可同样视为生产要素。参考朱迎春及朱耘婵等基于C-D生产函数的扩展模型,本文假设产出与物质资本、劳动力、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相关的模型如下:
Y=AKαLβFγμ
其中:Y表示经济产出,用地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衡量;K表示物质资本,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衡量;L表示劳动力产出,用总就业人数衡量;F表示高等教育财政投入;A表示综合技术水平,设为常数;α、β、γ分别表示为物质资本投入、劳动力和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的弹性系数,表示随机干扰项;μ≤1。
为了使数据波动具有某种齐次性质,所建立的模型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较小,同时降低异方差性的影响,将模型线性化再进行估计,得到各部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本文模型如下:
lnYit+1=lnA+αlnKit+βlnLit+γlnFit+η×controlit+εit
2 实证研究及结果分析
本文选取2008—2017年十年间我国31个省份的数据进行分析。本文的各省份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
2.1 计量方法及回归结果
本文运用Stata软件对2008—2017年十年间31个省份的省级数据做回归分析,进而研究教育投入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
面板数据模型分为混合效应模型、固定效应模型(FEM)和随机效应模型(REM)。在回归分析中,本文首先通过F检验选择混合效应模型及固定效应模型,得到P<0.001,应采用固定效应模型。随后进行Hausman检验,选择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得到检验结果P<0.01,检验超过卡方分布的临界值,拒绝原假设,因而本文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回归分析。模型(1)为未加入任何控制变量的回归方程,模型(2)、(3)、(4)是依次加入控制变量后的结果。对加入控制变量后的模型分别进行了F检验和Hausman检验,结果均拒绝原假设,所以都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
以上模型的R2值均大于0.8,说明模型的拟合性较好。根据回归结果,高等教育财政投入与地区经济增长显著正相关,通过1%显著性检验。高等教育财政投入每增长1%,地区经济增长增加约0.36%,相较于固定资产投资及劳动力产出,高等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更高,说明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在当下更能促进经济的增长。随后依次加入了其他控制变量,主要的解释变量均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且系数变化不大。高等教育财政投入是几个变量中最有贡献率的解释变量,这与之前多数文献得到的结论一致,即财政教育投入对于经济增长有正向影响。
在几个控制变量中,自然人口增长率对地区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但作用不显著。城镇化率对于经济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城镇化进程有利于集聚经济,使得资源配置更加高效,促进经济发展。
2.2 分區域回归结果
本文根据地理区域将31个省份划分为四个区域,以分别考虑不同区域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别为东部、西部、中部、东北部。西部地区包括陕西省、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重庆市;东部地区包括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山东省、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海南省;中部地区包括山西省、河南省、安徽省、湖北省、江西省、湖南省;东北部地区包括吉林省、辽宁省及黑龙江省。
根据表4,东部、西部、中部、东北部的高等财政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分为0.248、0.289、0.362和0.483,且均通过1%的检显著性检验,呈现依次增长的趋势。东部的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最小,高等教育投入每增加1%,地区经济增长约0.24%;在西部地区,高等教育投入每增加1%,地区经济增长约0.28%;在中部地区,高等教育投入每增加1%,地区经济增长约0.26%;东北三省的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的弹性系数最大,高等教育投入每增加1%,地区经济增加约0.48%。中部较之西部的弹性更大,说明在国家的长期财政转移支付下,西部高等教育资源短缺的境况已经有所改善,与地区经济发展较为协调。而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中部地区,则面临着高等教育财政投入不足的现状。东北地区的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弹性最高,从侧面说明了其人力资本的短缺与不足。自2000年以来东北三省就一直面临着人才流失的问题,严重阻碍了其经济发展,王志浩等提出东北地区人力资本供需严重失衡,需求缺口大,地方及中央需要加强对于高等教育的扶持。
3 结论与建议
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来源仍然以财政投入为主。高等教育财政投入模式几经变化,随着财政体系的完善,高等教育财政投入比例逐步趋向合理,但仍然有上升和改进的空间。随着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对于创新和科技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我国应该更加重视人力资本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在保障基础教育的基础上,尽可能发展高等教育,提高我国创新能力。先进的设备和高素质人才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我国经济竞争力,扩大高等教育投资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要增加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实现教育与经济的良性循环,优化配置区域教育资源。2002年至今,高校财政拨款分为两部分,一是维持高校运转的基本投入预算,二是支撑高校各种科研活动的项目投入。前者主要由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统筹解决,纳入“985”“211”以及“双一流”建设体系的高校由教育部统一协调,投资能够保证高校基本运转,没有纳入建设名单的高校则由省市教育主管部门负责,由省市财政解决,不同地区的财政情况不同,决定了各地区高校的财政投入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直接导致高等教育资源区域发展不平衡。西部高校享受西部计划可以得到中央财政的支持,但中部地区及东北三省的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则明显不足。
第二,要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经济落后地区政府要重视人才过度流失对经济系统的损害。中西部地区和东三省普遍存在严重的人才流失问题,大量高素质人才受利益驱动流向东部地区,高等教育财政投入无法提高人力资本积累进而促进经济发展,当地政府缺乏投入激励。对于人才流失严重区域,当地政府应出台特殊人才补贴及落户政策以提高对人才的吸引力。同时,各地也可以因地制宜发展与该地区产业相适应的高等院校及相关专业,加强产学结合,提高劳动力的专业素质,与当地经济形成良性循环。
第三,强化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提高高校科研质量。师资队伍建设是大学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随着大学及研究生扩招,高校对于人才的需求同样逐步攀升,现有高校教师数量和质量无法满足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需求。据2018年教育部统计年鉴,东部地区高校正高级、副高级专任教师数量显著高于中西部,各地区师生比明显失调。北京、上海师生比(仅统计博士学历师资)相对充足,均大于5%,而中西部师生比大多集中于1%~2%。中西部政府可以重点加强引进人才力度,吸引具有丰富科研经验的优秀人才,从而带动学校发展。高校应逐步完善激励机制,给有学术成果的教师予以各方面支持和鼓励。
第四,可以适当拓宽高校的资金来源。我国当前高等教育财政投入模式依旧是以政府为经费的主要承担方,由于当前固定资本投入对于经济贡献率不及教育投入,高校可以放开资金来源渠道,吸纳企业或个人的投资或捐赠。政府可以采取一定措施,如补贴减税等,鼓励私人资本和民间资本进入高校,减轻政府负担,同时惠及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升级。
校友捐款近年来已成为高校资金来源的一个重要渠道,各校之间差距较大。2019年中国大学校友捐赠排名前列的大多是国内顶级学府,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但仍有非“985工程”高校校友捐款位于前列,如福州大学、长安大学等。各个高校行政部门应该重视校友工作,其不仅可以为高校提供捐赠和基金,还会给高校带来各种无形资源,如信息资源、公关资源等,有助于推进高校各方面建设。
参考文献:
[1] 孟望生,向君.财政教育“欠账”和“超付”的经济增长效应——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J].经济与管理,2020,34(2).
[2] 吴伟伟,章禄禄.财政性教育投入影响FDI的区位选择吗?——基于人力资本流动视角的实证研究[J].教育与经济,2017(1).
[3] 陶元磊,李强.地方高等教育财政投入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同效应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空间因果性分析[J].复旦教育论坛,2015,13(1).
[4] SOLOW R M . A contribution to the theory of economic growth[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
[5] NELSON R R , PHELPS E S . Investment in humans, technological diffusion, and economic growth[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65, 56(1-2).
[6] LUCAS R E . On the mechanic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J].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1989, 22(1).
[7] ROMER M , ROMER P M . Endogenous technological change[J]. Nber Working Papers, 1989, 98(98).
[8] 朱耘婵,王银梅.财政教育投入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基于2003—2013年省际经验数据[J].湖北社会科学,2017(4).
[9] 刘幼昕.中国财政性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3(11).
[10] 孙玉环,季晓旭.教育投入对中国经济增长作用的区域差异分析——基于多指标面板数据聚类结果[J].地理研究,2014,33(6).
[11] ACKMAN R W , BARRO R J . Determinants of economic growth: a cross-country empirical study[J].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1998, 92(2).
[12] ZOROCHKINA T. Financial support of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in ukraine and the UK[J]. Comparative Professional Pedagogy,2019,9(1).
[13] 鄭鸣,朱怀镇.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4).
[14] 劳昕,薛澜.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的空间分布及其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J].高等教育研究,2016,37(6).
[15] 聂娟,辛士波.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差异化及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效应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8(11).
[16] 朱迎春,王大鹏.高等教育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软科学,2010,24(2).
[17] 王志浩,王洋.人力资本流失、配置效率与东北地区经济发展[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