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视阈下指导的概念、价值与发展
2020-08-31夏辉辉陈芸先
夏辉辉 陈芸先
【摘 要】研究者对学校教育视阈下指导的概念、价值与发展进行深入探讨,梳理了关于指导内涵认识的发展变化过程;通过分析指导的教育特点,明确指导是学校必需的教育手段,而学生发展指导是教育形势发展的迫切需求。普通高中学校要完善学生发展指导的内容、建立学生发展指导体系以适应教育改革的需求。
【关键词】学校教育;指导;学生发展;教育改革
【作者简介】夏辉辉,研究员,广西教育学院教研部教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历史课程与教学、生涯教育与研学旅行课程的开发;陈芸先,副研究员,广西教育学院教研部教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地理课程与教学、生涯教育与研学旅行课程的开发。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重点课题“核心素养目标下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策略研究”(2019A013);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立项课题“核心素养背景下‘非遗主题地方特色课程建设研究”(2017B115)
指导一词渗透于学校教育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学校教育视阈下的指导到底是什么?长期以来,在学校领导、教师心中,指导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因此,指导仅仅作为一般性教育行为散落在学校的日常管理中,未能成为学校教育中与管理、教学并存的且不可或缺的教育手段。随着高中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的推进以及“学生发展指导”概念的提出,指导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与价值发生了巨大变化,学生发展指导体系的建立被提上日程。
一、关于指导的概念
《世界教育年鉴》把指导界定为为了个人的幸福和社会效益,在个人努力发现各自潜力的整个时期对其援助的过程[1]。陈桂生认为,指导作为普通名词,是指对个人行为的指导;作为专有名词,则是指同“教学”“學生行为管理”并立的、影响学生成长的经验形式,是学校中的一种专门职能[2]1。指导作为一种教育活动,存之已久,在教育的职能还没有专门化之前,成年人就以指导的方式教育年轻一代。即使教育成为一种专门职能后,“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教师也主要采取指导的方式来教育学生,在《论语》中,处处可以体察到这种相机指导的情境”[3]。近代以来,随着班级授课制的发展,教学与管理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得到突显,但是指导作为教育的手段、课程实施的途径,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指导更多地被看作是一种个别教育行为,具有随机性,既不像管理那样具有强制性,也不像课程教学那样具有系统性。例如,学业指导、生活指导、心理指导等都曾在学校教育体系中零散地出现过,在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还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职业指导”的内容,但是这些指导一是缺乏专门的教师队伍,二是没有相对完整和稳定的内容,三是没有固定的时间与指导对象。
在我国,指导作为专门的教育手段得到充分重视,是在高中教育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出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普通高中要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的指导,这是我国首次提出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也是学校开展学生发展指导工作的指导性文件。随着“学生发展指导”概念的提出,指导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与价值、目标与内容、策略与方法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学者认为,学生发展指导是指学校通过有组织、有特定目标的指导活动,给学生提供一整套个体发展指导服务,主要聚焦学生在学业、个性、生活、社会性以及专业领域的必要指导,使其良好地适应学习与生活、健康成长与发展[4]。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学生指导”逐渐发展为“学生发展指导”,其概念已发生本质变化,而内在的实质是学校教育中指导这一独立的教育手段得到了重视,在实施方式上由个别的、零星的教育行为转变为学校系统的教育职能,在内容上也有了明确的要求,被赋予了新的使命。
二、学校教育中指导的必要性
(一)指导是学校教育必需的教育手段
在学校教育视阈中,教学、管理与指导各自发挥着相应的职能。教学活动以课程为中心,发展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养;管理以学校的规章制度和相关的教育法规为依据,以通行或约定的行为规范为准绳,评价并约束学生的行为。但是,教学与管理都不能取代指导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首先,教学无法解决学生学习、生活、成长中所遇到的困难。学校的课程教学以学科为基础,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学生的行为具有根本性的指导作用。但是由于学生在学科课程中学习的内容是经过提炼后抽象化的人类一般知识,这些知识一般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因此,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学科课程知识无法直接解决或指导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同时,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以知识为中心,而指导才是真正的以学生为中心,其要求从学生的兴趣、个性、特长或价值取向出发,针对学生在成长中遇到的问题来展开。
其次,管理在教育学生时的适用范围及效果均存在局限性。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一般是在学生行为不合规范时,管理才显示出特有的价值。大部分学生在大多数时间里的行为不会逾矩,但与之相反的是,大部分学生常常不知怎样做才更有益于个人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无论是在学生学习良好的行为规范时,还是在学生学习、生活中遇到各种实际问题时,都需要调动指导的教育职能,以弥补管理存在的不足。同时,指导是“对学生在方法和方向上的建议和帮助,隐含着对学生主体人格、个性发展的尊重,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最终学会自我指导”[5]。
最后,指导具有预防、矫正和发展的功能。指导与管理相配合,指导能够帮助和引导学生正确地处理在学习和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预防学生本身的不良行为,防止学生受到外界侵害。指导与教学、管理三者相配合,则能帮助学生矫正不良的行为习惯与学习习惯。指导还具有强大的发展功能。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性格、兴趣、特长和价值观,运用指导的发展功能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从而引导和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社会,了解专业与职业,树立生活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和正确的价值观,规划自己的人生。
(二)学生发展指导是教育形势发展的迫切需求
我国实行的是“教导合一”的管理制度,除了学校的课程教学,德育主任、年级主任、班主任还承担了学生管理与指导的职责。但长久以来,教育领域出现了“管理即指导”“课程即指导”的认识误区,“指导的空白”成为事实状态[2]2。随着高中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的推进,高中教育的发展对学生指导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预防性指导、矫正性指导之外,指向学生生涯规划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的发展性指导越来越受重视。
长期以来,我国高中教育实行文理分科制度,普通高中学生只需大致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即可选择文科或理科,对未来职业的规划缺少必要的思考。但是,随着高中课程改革的推进,普通高中学校开设选修课,实行学分制;高考综合改革不断推进,普通高校也逐步实行“两依据一参考”的多元录取机制,不再实行文理分科,这促使学生的自主性和选择性不断增强。因此,面对自我认知、科目选择、大学专业认知与职业选择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学生迫切需要系统的课程指导和升学指导。
同时,为适应高考综合改革,普通高中学校实行选课走班教学。学生流动性的增强冲击了原有的班级管理体制,削弱了班主任及科任教师对学生的指导,给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了解与有效沟通带来了一定困难。这一点,可以从其他国家得到反面例证。欧美许多国家实行“教导分离”的教育教学体制,例如加拿大的中学没有班主任、政教处、党团组织等学生管理教育机构,学生既有必修课,又有选修课,还出现跨年级上课的现象,教师和学生都没有固定的班级,因此他们的学生指导和咨询服务工作较早得到重视,以帮助任课教师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理解,更好地解决教与学中的问题[6]。
因此,建立新型的、适应高中课程改革与高考综合改革的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变得尤为迫切。为此,国家提出加强学生发展指导工作的要求。《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要切实加强学生发展指导,学校应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正确地认识自我,更好地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与生活,处理好兴趣特长、潜能倾向与社会需要的关系,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向,提高生涯规划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7]。《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强调,要加强对学生理想、心理、学习、生活、生涯规划等方面指导;要健全指导机制,各地要制定学生发展指导意见,指导学校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指导教师培训[8]。
三、学生指导的发展
学校教育中指导的内容包括学生角色认同的引导、学生个性和个体社会化的自我意识的引导以及人生价值追求的引导。社会和教育的不断发展,学校教育中指导的理念、内容、形式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
(一)完善学生发展指导的内容
就普通高中生而言,亟须理想、心理、学习、生活、生涯规划等多方面的指导。一直以来,以理想信念为中心的德育指导,突出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心理指导旨在解决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和困惑,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随着寄宿制学校的大规模发展,更多学生离开父母融入学校集体生活,各学校安排了相应的生活指导老师,以帮助学生过好集体生活。德育指导、心理指导和生活指导等内容都很重要却不够全面,普通高中学生迫切需要人生规划指导。
社会和教育在不断进步,原先到大學阶段才需要考虑的职业与人生规划等问题也随之前移到高中阶段。学校教育尤其是普通高中的指导,不能只是停留在引导学生融入集体与社会,也不仅仅是启发学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更不是抽象地给学生讲人生价值追求,而是要引导学生开始对自己的人生进行整体规划,把类似于“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想信念与时代发展的需要结合起来,并将之转化为个人行动的指南,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在高考录取制度与高中教育的改革进程中,高中学生还面临着人生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如何选课?如何升学?学科与专业有什么关系?大学专业与将来的职业规划之间有何联系?高中教育的发展要求学校对高中生的学业指导由原来聚焦学困生的辅导、学习方法的指导转而聚焦学生学习心理问题的辅导与咨询;应高考改革的要求,学校还应将单一的填报志愿辅导、职业指导拓展为选课指导、分科指导、升学指导、职业规划指导,帮助学生实现“学业规划—职业规划—人生规划”的理想设计。
(二)建立学生发展指导体系
如前所言,指导同时具有预防、矫正和发展等功能。基于此,原来临时性的“危机指导”“补救性指导”要转变为全面系统的“发展性指导”[9]。因此,建立健全普通高中学校学生发展指导体系,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的保证,是完善学校教育职能、推动学生发展指导工作有效开展的前提,是国家转变高中育人方式、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从其他国家和地区发展的经验来看,学生发展指导的形式大体有四种,包括课程指导、团体辅导、个体指导和心理咨询[10]。这四种形式对于构建普通高中学校学生发展指导体系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一是要开设专门的学生发展指导课程。目前,许多省、市、区编写了高中生生涯规划指导相关教材,部分地区已开设相应的课程,学生可以通过系统的课程学习,把握自我认知的方法,了解外部世界,进而完成学业和人生规划;二是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团体辅导活动,在系列活动中,学生能够互相学习,获得发展指导;三是要建立学生发展导师制度,让每个学生都拥有自己的生涯导师,能够在理想、心理、学习、生活、生涯规划等方面得到专业的、个性化的指导;四是要继续发挥心理咨询的教育功能,为学生提供心理方面的专业指导,以解决学生在人际关系、个人困惑和其他在发展任务上出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平琢益德.世界教育辞典[M].黄德城,等,译.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
[2]陈桂生.“学生行为指导”简论[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4):1-6.
[3]黄向阳.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建设刍议[J].教育发展研究,2010(15/16):64-69.
[4]吴颍惠.学生发展指导应成为高中学校重要的育人制度[J].人民教育,2017(9):20-22.
[5]束晓霞.学生发展指导:普通高中教育变革的新路径[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4(3):33-37.
[6]林森.加拿大中学的学生指导和咨询服务[J].比较教育研究,1993(4):52-55.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8]青教督委〔2019〕1号.青海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关于印发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的通知[J].青海教育,2020(1/2):29-32,34.
[9]方晓义,袁晓娇,邓林因,等.构建适合我国的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制度[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42-50.
[10]方晓义,胡伟,陈海德,等.我国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现状及其有效性[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47-54.
(责任编辑:周彩珍 助理编辑:蒋素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