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磁共振成像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治疗中的效果探讨

2020-08-31葛小明郗新娟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磁共振成像诊断

葛小明 郗新娟

【摘 要】目的:探究磁共振成像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治疗的效果。方法:在我院从2018.10-2019.10间,诊断治疗的5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将其作为本次调查对象,随机分为各26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并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磁共振成像检查,对照组患者进行X线检查,比较两组患者诊断治疗的效果。结果:采用磁共振成像检查的观察组患者,诊断指标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磁共振成像,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能够为治疗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值得推广。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类风湿关节炎;诊断;X线检查

【中图分类号】R54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6-18--02

类风湿关节炎,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炎性关节病变,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在临床上对该病的治疗,主要是阻止病变的进展,保护患者的关节功能。而对患者在治疗前的诊断是十分关键的,传统的X线检查,已经难以發现早期的病变,容易耽误治疗的最佳时机。因此,选用磁共振成像进行检查和诊断,能够清晰的显示出患者的疾病特征[1]。基于此,本院尝试在近年间,将收治的5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将其作为本次调查对象,开展以下的临床实验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我院从2018.10-2019.10间,诊断治疗的5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将其作为本次调查对象,随机分为各26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并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磁共振成像检查,对照组患者进行X线检查。其中,对照组男性、女性患者各13例,年龄24-73岁,平均(45.97±15.88)岁,病程1.5月-11年;观察组男性、女性患者,分别为14例和12例,年龄23-70岁,平均(44.73±15.41)岁,病程1月-11.5年。两组患者均符合类风湿关节炎分类诊断标准,并经实验室及影像学综合确诊。经过对两组患者的一般等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且患者均知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X线平扫,并加强扫描。观察组患者,则选用磁共振扫描仪,对患者的掌指关节、腕关节进行扫描。首先,取患者于仰卧位,将患者双手放于头顶上部,掌面向下,手部和腕关节置于线圈中央成像层面,并与线圈接触[2]。

1.3 观察指标

经过两种影像学检查方式的诊断,均由两名及以上权威性专家、医师进行分析。以腕关节为单位,对有骨质侵蚀的腕关节,作为阳性观察。并且,详细记录影像学检出的病灶总数,以及腕关节的关节积液、滑膜炎等情况变化。

1.4 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20.0软件进行本次实验数据的处理,以及统计学意义的分析,根据X2检验计数资料,以p<0.05为标准,对比差异。

2 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检查诊断的效果

采用磁共振成像检查的观察组患者,诊断指标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论

目前,由于对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所以更加重视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改变,为滑膜炎,在感染、风寒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导致内膜层增生增厚,逐渐侵蚀周围软骨和软骨下骨,造成患者的骨损伤。同时,当患者的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就会生长大量的新生血管,并形成关节腔积液。而传统的X线检查,受到软组织分辨率的影响,难以显示炎性滑膜、关节软骨等结构的病理变化,并对一些软组织病理改变的显影不够敏感,只能根据软组织的梭形肿胀,或者关节间隙改革等间接的征象进行判断,无法全面的评估类风湿关节炎,导致对病变进展的预测效果不理想。

磁共振成像属于一种新型的检查技术,因此,在临床上开始运用磁共振成像进行检查,能够更为清晰的显示出患者的关节正常结构,以及病理的变化,尤其对于X线不能直接显示的软组织病理,磁共振成像可以更早的发现。因为磁共振成像为断层成像,弥补了X线由于结构重叠,造成的观察困难现象。同时,磁共振成像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对比,可以使病变与正常组织之间,产生信息强度的对比,促使病变更为清晰明了[3]。所以,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磁共振成像,能够为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给予患者合理的抗风湿药物,降低患者关节畸形,或者关节功能丧失的风险,有助于增强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不仅保障了诊断的准确性,还为患者争取了最佳的治疗时机。为了进一步证明其诊断治疗的效果,本院尝试在近年间,将收治的5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将其作为本次调查对象,随机分为各26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并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磁共振成像检查,对照组患者进行X线检查。研究结果显示,采用磁共振成像检查的观察组患者,诊断指标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磁共振成像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够准确鉴别其他性质关节炎,避免了误诊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施广中.早期类风湿关节炎腕关节磁共振成像及临床诊断指标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15).

高强,胡彦君,刘建军.双腕关节磁共振成像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价值[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4).

高梅菊,苏本可,王波.磁共振成像在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8(20).

猜你喜欢

类风湿关节炎磁共振成像诊断
类风湿关节炎蒙医药治疗现状与展望
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及其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弥漫性轴索损伤CT、MR动态观察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磁共振成像分析
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脑内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应用
氙同位素应用及生产综述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