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医学人文英语为依托的全科医学生共情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及启示*
2020-08-31郭子凯宋元源薛英利
陈 晨,陈 琳,郭子凯,宋元源,任 宁,薛英利
(1 西安医学院医学语言与文化研究中心,陕西 西安 710021,dsgkevin@163.com;2 安康市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陕西 安康 725000)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要求以基层为重点,提高和优化医疗服务[1]。这里的医疗服务不仅包括生理上的矫正,也包括心理上的辅导,即构建有效的医患沟通、“对患者处境、感受和动机的认同与理解”,也就是“共情”能力。然而,医学是一门实践学科,医学教育历来注重对学生医学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医学生和患者沟通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共情能力的训练重视不足,间接导致了医患关系的紧张。全科医学生是服务基层医疗卫生的主力军,他们和患者的沟通能力、是否能够站在患者的立场理解患者处境的能力,对提高和优化基层医疗服务、构建“健康中国”意义重大。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教育部2017版)指出大学英语课程是高等学校人文教育的一部分,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但是传统的大学英语课程以语言训练为重点,只体现了“工具性”,而忽视了“人文性”。医学院校的大学英语课程应将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岗位胜任力方面,即,能用英语进行专业研究的能力,以对患者人文关怀的能力。不但要培养学生具备娴熟的语言技能,还要培养学生在未来的医务岗位上能够从心理、情感等各个角度出发接待和诊治患者,做到既能治疗疾病,又能从心理和精神上给予患者家属帮助,提供全方位的服务[2]。
1 全科医学生共情能力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共情交流的沟通现象
医学课程不仅需要学习复杂的理论知识体系,还要不断地通过长时间的实践巩固所学内容。知识的学习占据了全科医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各种仪器设备和各项技能操作的任务也很繁重。其结果是学生只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往往忽视了共情交流的重要性,更谈不上关注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需求。
1.2 共情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有待完善
全科医学生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多涉及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技能的内容,没有足够重视医学人文实践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共情能力的培养[3]。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动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医德培养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推动人文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结合[4]。基于此,一些人文课程如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逐渐被重视起来。但这些课程仍然存在课时少、内容简单、重点不突出的问题,而且也没有形成完善的课程体系,只是零散地分布在医学课程中。学生对这些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也难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不能有效地学会与患者沟通的技巧。
2 医学人文英语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语言课程是人文英语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应体现其人文属性,尽可能采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经典篇章,涵盖文学、历史、哲学、社会、跨文化研究等多学科领域,注重探讨人文领域的永恒话题,以及与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息息相关的核心主题[5]。
作为大学英语的后续课程,医学人文英语能够与大学英语形成课程体系,将人文教育与共情教育渗透到语言学习中。因为开课时间长,容易引起学生的重视。大学英语与医学人文英语以提高学生语言能力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共情能力为导向,学生有四个学期的时间充分消化吸收人文教育的内涵,提高医德素养,满足国家医疗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需要。
2.1 医学人文英语课程内容
高等教育所追求的人文精神内在意义包括人的生存、人的价值和尊严、人的完善和自由发展相统一,并且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6]。因此,语言课程的设置应考虑社会、学生和知识之间的关系。对医学院校来说,语言课程设置在凸显语言工具性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医患沟通),而不是只停留在简单的语言记忆和模仿阶段。医学人文英语的内容除了语言技能训练之外,还应包括与社会、世界紧密相关的文化事件,通过在文学、哲学、历史、艺术等领域吸收中外民族的智慧和文化,达到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目的。为此,西安医学院将医学人文英语作为教改实验在全科医学生中展开,使用自编教材,选用英语材料,授课内容,详见表1。
表1 西安医学院医学人文英语授课内容
2.2 医学人文英语如何实现共情教育
北京大学医学部在2013-2014学年对50名选修“西方文化与影视欣赏”课程的一年级临床专业研究生进行了为期12周的共情能力培养干预型教学,其结果表明共情能力是可以培养的[7]。英语教育是用英语来学习文化、认识世界、培养心智,而不是英语教学。在医学院校背景下,英语教师如何理性地运用英语教育启迪学生对疾病、生老病死和人际关系的理解和思考,与医学教师如何教学生学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同等重要。因此,如表1所示,医学人文英语在材料的选择上偏重于文学和艺术作品,通过英语学习、借助叙事教育,引导全科专业生观察记述故事,深入理解疾病,进而深度思考并实践人文关怀。
第一,诗歌。诗歌是最美的语言。作为最早的文学艺术,诗歌试图用高度凝练的语言,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表达作者丰富的情感。诗歌中不乏赞美大医精诚的内容,适合纳入医学人文英语的教学内容。如《我的职责》(ItIsMyDuty)讲述了医务工作者拯救患者生命,分享患者的喜悦;耐心地与每一位患者见面,记住每一位患者的姓名;在患者需要他们的时候,医务工作者选择坚强。通过这首诗让学生明白,把患者当作亲人是医生朴素的职业道德,学会对患者的尊重,就是医学生的诗和远方。
第二,影视。有不少文章论述了影视鉴赏在英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医学人文英语课程通过鉴赏影视作品,再现经典案例和医生形象,为学生提供反思的机会。医学主题的影视作品让学生有代入感,帮助学生加深职业认同感。如影片《禁闭岛》中的主人公患有精神分裂和严重的幻想症,在精神世界中创造了另一个自己,幻想自己是一名联邦政府的执法官,被派到岛上调查凶杀案。医院委员会决定对他进行脑叶白质切除手术,让他成为一个永远“听话”的患者。幸运的是,他的主治医生和院长都是具有人文关怀的精神病医生,不愿意用这种“科学”而残忍的方法来让患者变成一个麻木的存在,而是决定和患有精神分裂的主人公一起走进幻想世界,通过配合他的幻想行为,让他发现自己的幻想是虚假的,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影视作品一般时间较长,因此影视欣赏可以在课下进行,课上教师引导学生对经典情节用英语进行口头表述,对医生形象进行讨论,达到培养共情的目的。
第三,短篇小说。将英语短篇小说融入医学人文英语课程,能够帮助学生拓展阅读技能,在聆听和阅读患者故事的时候,有效抓住重要文本线索,提升临床诊断和沟通能力[8]。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葛文德的三部曲《医生的修炼》(Complications)、《医生的精进》(Better)、《最好的告别》(BeingMortal),每一个病例故事都饱含了他对医学事业深刻的反思。教师从中挑选内容,引导学生讨论葛文德教授在缓解医患矛盾方面带来的启示。经典阅读使得作品中蕴含的教育理念、核心价值能够被师生共同挖掘、被学生自觉内化。
第四,第二课堂。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对培养医学生的共情能力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组织开展各类课外活动,如英语配音大赛、医学人文英语朗读大赛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配音大赛作品和朗读大赛作品的内容向医患沟通和职业道德上靠拢,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也达到了以赛促学的目的,有利于学生将“医德”概念内化。
第五,临床实践与共情能力反思。鼓励全科医学生走入医院和社区,与患者接触交流,了解患者的所思所想,是医德教育的一部分。临床实践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技能操练,在服务患者的过程中强化了职业道德。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作为临床实践基地,在2017年组建带教医生、住院患者、全科医学专业实习生各60名参与反思性写作实践。“三方叙事激发了三方自我认识,促成医生与医学生自我反思和自我成长,加强了医生和医学生守护健康和回应疾病的能力”[9]。
3 讨论
作为教学改革的一次有益尝试,西安医学院以全科1722班为试点实施的医学人文英语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针对全班46名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86.9%的学生认为课程中的论述环节锻炼了英语口语表达能力,82.6%的学生认为课程拓展了自身的词汇量,97.8%的学生认为课程加深了自己对医学人文的理解,91.3%的学生表示课程内容选材趣味性强,加深了自己对患者关怀的思考。在构建“健康中国”的大背景下,全科医学生作为日后服务基层医疗的主力军,在学好疾病诊断和治疗之外,能否关注、倾听患者,进而理解、关心患者,是高等学校医学教育的重要课题。
开设医学人文英语的目的就是为了服务上述目标,发挥语言课程的“人文”属性。但是,医学人文英语本质上还是“英语”课程,即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的能力不可偏废。脱离了“工具性”,只谈“人文性”是不可取的。因此,该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教学团队就授课内容进行精心打磨,制定科学系统的课程目标,让“语言技能训练”和“共情能力培养”达到水乳交融的程度。此外,教师还应对选取的人文英语材料进行把关,选择的诗歌、影视和短篇小说要发人深省,篇幅适度,可读性强,也要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如上文所述,授课教师如果有自己翻译的医学人文作品,一方面能极大地引起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能有更多的解读。最后,还应将更多的元素如第二课堂和临床实践纳入课程中,通过“隐性手段”强化共情能力的培养。
美国医学院协会把共情能力培养作为医学教育的目标之一,证明了共情能力是可以培养的。西安医学院在全科医学生中展开的以医学人文英语为依托的共情教育教学改革探索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医学生共情能力的培育,有助于培养医生的职业人格、恪守职业操守、升华职业精神[10]。医学人文英语课程在英语教学中有机融入人文精神,在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上注重共情能力培养、强调医患沟通技巧的重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观,符合全球医学教育理念,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实现医学人文关怀,因此适合将医学人文英语作为大学英语的后续课程在本科医学生中展开,发挥语言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