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医学生职业认同现状调查分析*
2020-08-31尹晓然巩守平
吕 晔,刘 慧,尹晓然,吕 茵,赵 茹,李 祯,巩守平**
(1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学生工作部,陕西 西安 710004,xjtulvye@mail.xjtu.edu.cn;2 西安医学院临床医学院,陕西 西安 710021;3 西安交通大学启德书院,陕西 西安 710061)
职业认同是指个人对他人或群体的有关职业方面的看法、认识完全赞同或认可,是人们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达到组织目标的心理基础[1]。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国大中小学全部延迟开学时间,广大医学生需要面对长时间居家隔离、高强度网络课程学习、无法进行临床见习和实习操作、职业危险度突然增高等问题,可能导致他们的职业认同度出现变化。本研究旨在了解医学生在面对此类大型公共卫生事件时的职业认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疫情流行期间本地区医学生职业规划提供干预参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取西安市内2所医学本科类院校在读学生为研究对象,于2020年2月7-12日使用问卷星进行调查。
1.2 方法
调查问卷包括一般资料和医学生职业认同调查问卷。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专业、学历层次、是否独生子女、高考户口来源、学生干部经历及对疫情的生理心理反应等。医学生职业认同调查表是华东师范大学张丽莉等2010年研制[2],具有良好的信效度,该量表包括31个条目,每个条目按照五级评分对应到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承诺、职业行为、职业期望和职业价值观6个维度中。
问卷由研究者录入问卷星,经过预调查对问卷的条目设置进行修改,使得页面简洁、文字无误,阅读并完成时间控制在15分钟内。在微信及朋友圈进行定向发布,由符合条件的2所医学院校在读医学生进行在线填写。
1.3 质量控制
问卷前言中说明此次调查的目的。问卷收集过程中规定,每个条目均为必填,相同IP地址只能提交一次。问卷提交后,由研究者对明显填写错误的、问卷完成时间小于2分钟或大于30分钟的不合格问卷进行删除,从而确保数据可靠性。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共回收问卷1723份,剔除不符合条件及不合格的问卷后,有效问卷1670份,有效率96.92%。年龄17~35岁,平均年龄为(21.04±2.45)岁,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1670例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
2.2 职业认同调查问卷得分情况
1670名医学在校生职业认同得分范围为1.39~5.00分,平均分为(3.81±0.65)分。其6个维度的平均分从高到低依次为职业承诺(4.09±0.82)分、职业行为(3.92±0.90)分、职业价值观(3.92±0.88)分、职业情感(3.91±0.74)分、职业期望(3.87±0.73)分、职业认知(3.27±0.64)分。
2.3 职业认同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显示,临床医学专业、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对职业认同总分有影响,高考前户口来源和学生干部经历对其无影响,同时随着高考志愿强烈度下降或接触临床时间越长,职业认同总分呈下降趋势(P<0.05),见表2。
表2 职业认同总分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2.4 职业认同总分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中有意义的5个变量和年龄作为自变量,职业认同总分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除年龄外的自变量赋值如下,专业:临床医学专业=1,非临床医学专业=2;学历:本科基础段(非接触临床)=1,本科临床段(已接触临床)=2,硕士=3,博士=4;性别:男=1,女=2;是否独生子女:是=1,否=2;高考志愿:第一志愿=1,第二志愿=2,其他志愿=3,调剂=4。结果显示,学历、性别、独生子女、高考志愿和年龄都是职业认同总分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3。
表3 职业认同总分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3.1 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医学生职业认同的现状
作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主要后备力量,医学生对医生这一职业的认同影响医学生自身的职业发展和未来成就,陈雪凤等研究证实医学生的职业认同程度高低直接影响其学习热情和未来职业发展动力[3]。本次调查结果表明,1670例医学生职业认同的总分为中等偏上,这表明西安市医学院校目前在读生的整体职业认同水平良好,有较大可能对其职业生涯发展产生积极影响。6个维度平均分值都高于3分,其中职业承诺维度均值明显最高,职业行为和职业价值观平均值相等,职业情感平均值也非常接近,这表明医学生普遍认可医学的职业价值,有着较强的意愿坚持自己的职业选择,喜爱医生职业并有着积极的实际行动。而职业认知的维度平均值最低,表明医学生对医生职业目前的了解深度广度还不够,可能在就业选择过程中产生负面影响,需要我们今后注重医学生职业教育中的职业认知部分内容,这与国内大部分文献结果类似[4-6]。
3.2 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医学生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虽然医学院校中女性比例高于男性,总体学业成绩也优于男性,但男生的职业认同总分仍然高于女生,可能是因为当前就业中无法忽略的男性性别优势和性格主动性,使男性对于医学职业的专业性更加认可,更加有意向了解职业的实际情况,也更接近医学职业整体的价值取向。同时,独生子女的职业认同总分高于非独生子女,分析可能与独生子女在职业选择和规划中会受到更多的家庭关注和指导,对医学的职业各方面会有更多途径获取信息进行深入了解,独生子女今后也必须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因此,个人对未来职业发展的定位和需求更加明确和迫切有关。
本次调查结果的单因素分析认为临床医学专业为职业认同影响因素,但多因素分析未发现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说明专业是否为临床医学可能不是职业认同的单独影响因素,也可能与本次调查中非临床专业的样本量过少有关,我们后续将进行进一步分析研究。
年龄、学历与职业认同总分呈现负相关,β值分别为-0.221和-0.124,即年龄越大,学业时间越长,接触临床时间越长,职业认同总分越低,国内邓放等也在医学本科生中证实了这一变化趋势[7]。分析主要原因可能与临床医学的培养计划和专业培养周期延长有关,低年级以公共基础课为主,任务相对轻松,大多数学生对未来满怀希望,非常憧憬;高年级开放专业课并进入临床,专业课学业压力增大和实习见习经历导致医学生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职业认同感继续下降;到了硕士和博士研究生阶段,对医生职业现状和职业环境条件的认知程度进一步深入,遇到医疗相关事件或舆论可能越大,个人经历的负面情绪体验也越多,同时年龄增大后,各方面生活压力增大,与同龄高收入行业同学相比较产生挫败感,从而导致医学生的职业认同呈现明显下降。
高考志愿与职业认同总分呈现负相关,β=-0.080,P<0.01,也就是说随着高考志愿排序的变化,职业认同总分呈现下降趋势,这说明出于本人意愿主动选择医学专业的学生,对于医生这一职业怀有更深厚的感情,职业的忠诚度更好,对未来职业的期望更高,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有必要从毕业年级向非毕业年级延伸,在大学前期甚至高中阶段就进行相应的职业知识普及和能力培养,有利于早期树立职业意愿,从而增强专业学习中的职业认同和坚定毕业后从事医学职业的选择。
3.3 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应关注医学生的职业认同状态
本次调查职业认同各维度分布与国内文献类似,但低职业认知分和高职业承诺分,说明医学生明显感觉工作压力大风险高,但也能发自内心认可医生职业需要的奉献精神和高尚品质。所以医学院校除了做好勤洗手、正确佩戴口罩、注意身体健康情况、科学饮食起居等科普宣传,执行好室内外环境消毒、严格门禁减少外出等防控疫情的措施外,还应该特别关注医学生的情绪心理状态,尤其要关注他们对医学这一职业的再认识和再思考。
目前,对医务人员的职业认同出现多元化特征:社会普遍认为医务职业稳定、技术性强,是社会地位较高的职业,但同时医务工作风险较高,职业压力大、工作时间长,属于高强度高风险职业。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务工作者,他们职业认同水平的高低影响着在校期间学习医学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热情,对未来医生职业的选择、发展、践行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
医学院校需要加强医学生的职业相关教育,帮助他们在当前就业变革形势下尽早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早期开展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及时有效地提升医学生的职业认同,同时促进职业理念和职业精神教育。加强医学生的职业能力教育和医学人文教育,不断提升医学生综合素养,“德医双修 德能双育”,这也是进一步落实《关于加强医教协同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培养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高水平医学人才的重要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