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病毒肺炎封闭管理城市社区居民认知及心理现状调查

2020-08-31孙梦媛周晓玲邱裕生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0年8期
关键词:公众问卷居民

孙梦媛,周晓玲*,王 咪,邱裕生

(1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陕西 西安 710061,004673@xjtufh.edu.cn;2 延安大学医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4]有较强的传染性和致死性,病情发展快,对公众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政府部门采取严格防控措施,多数城市社区采取封闭管理模式;加之大众对新型病毒的生物学特点、致病机制知之甚少,这些因素使公众易产生恐慌、无助、焦虑等情绪反应。本研究旨在调研疫情防控期间城市封闭管理社区居民的疫情认知及心理健康状态,为医护及社区工作人员在疫情期间针对公众做好健康指导与心理干预工作提供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西安市城区中10个住户在1000户以上采取封闭管理模式的社区居民共631名。以《西安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中心城区空间为基础,选取以城市生活为主的街道与社区,莲湖、碑林、新城、雁塔全部社区及未央、灞桥、长安部分社区入选。并且根据西安市人口分布特征,莲湖、碑林、新城三区人口密度远高于其他地区。故入选社区分布为新城区2个,碑林区2个,莲湖区2个,雁塔区1个,长安区1个,未央区1个,灞桥区1个,样本具有代表性。

问卷样本纳入标准:①采取封闭管理的社区,即严格限制人员出入,每户每2日限1人出入;②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次调查。排除标准:①年龄小于10岁,不能独立完成问卷;②调查者非西安长住居民(居住时间少于3个月)。问卷剔除标准:①问卷填答时间小于5分钟;②问卷填答IP地址非西安市;③问卷答案80%趋于一致性。问卷调查样本量是观察指标数量的5~15倍,本次研究共设置50个条目,发放收集问卷631分,剔除填写时间小于5分钟问卷6份,年龄小于14岁问卷2分,非西安IP地址15份,答案一致性问卷5份,获得有效问卷603份,有效率为95.6%。调查时间为2月15日-2月19日。

1.2 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星线上不记名方式进行问卷调查。正式调查前,首先选取30名居民进行预调查,检验问卷的内部一致性。

1.3 测量工具

①一般基本资料,包括被调查者的性别、年龄、职业及对疫情相关认知的基本情况;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心理问卷[5],该量表最初由高延[6]等设计用于“非典”期间人群心理状况分析,本研究中仅把原量表条目中的事件改为新冠病毒肺炎,其他无更改,共25个项目,分为抑郁、神经衰弱、恐惧、强迫-焦虑和疑病5个维度。被测试者根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没有、轻度、中度、重度)和频度(偶尔、有时、经常、总是),每个项目对应评分0,1,2,3分。每个维度总分除以项目数,即为该维度的得分,理论最高3分,最低0分。某一维度评分越高,说明受调查者在该维度上情绪反应越严重。情绪反应某一因子评分大于均值加1个标准差者认为是“情绪偏离”,大于均值加2个标准差者为“情绪障碍”。整个问卷的Cronbach’s a系数为0.693,5个维度的a系数在0.7552~0.8042之间,该问卷条目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人口学特征

本次调查的603名城市封闭管理社区居民中,男192例,占比31.84%,女411例,占比68.16%。年龄介于13~81岁之间(36.71±11.52)岁,文化程度主要以大学为主(66.50%),其余人口学特征详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一般情况

2.2 城市社区居民疫情认知情况

83.25%居民对新冠肺炎知识掌握情况较好;公众获得疫情信息来源途径前两位为网络新媒体(92.30%)和官方新闻(88.70%);公众最信任的疫情信息来源为官方新闻(88.70%)。疫情期间公众最担心的问题为家人及自己被感染(90.55%);目前社区居民最需要帮助指导为自我保健心理调节(58.50%)与疾病相关知识(52.50%),见表2。

表2 社区居民疫情认知情况(n=603)

2.3 社区居民心理状态各维度得分

此次调查社区居民心理状态不佳,以恐惧情绪最为显著(1.81±0.45),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恐惧、抑郁、神经衰弱、强迫-焦虑、疑病5个因子,见表3。

表3 社区居民心理状态现状(n=603)

2.4 情绪反应异常群体人数及所占比例

22.40%的人群在强迫焦虑因子反应出现了情绪偏离,其中3.80%出现情绪障碍。其他各因子出现情绪偏离以上的情绪问题人数及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恐惧(108,18.00%)、疑病(105,17.40%)、神经衰弱(104,17.20%)、抑郁(79,13.10%)。

3 讨论

3.1 封闭管理城市社区居民对新冠肺炎疫情认知情况

本次调查中,83.25%社区居民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认知较好,能够掌握疫情的相关知识,包括主要表现、传播途径和防护措施,这与政府和媒体的防控宣传及教育密不可分[7],也源于近年来民众获取知识能力的提升与渠道的拓展。社区居民选择的疫情防护措施前三位分别是居家不出、必要时戴口罩、注意个人卫生。对于新冠肺炎,居民最担心的问题是自己及家人被感染(90.55%)。除此以外,还担心生活资源供给问题、个人学习和工作、家庭经济收入以及行业经济发展问题。调查中我们发现,居民希望进一步获得的知识从高到低依次为自我保健及心理调节知识(58.54%)、疾病相关知识、居家防护措施、患病就医流程以及入户急救措施。提示针对本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政府及社区相关机构除进行有效防控教育和宣传外,还应重点关注居民自我保健及心理调节指导。

3.2 新冠肺炎疫情下封闭管理城市社区居民心理现状

民众对新冠肺炎的生物学特点、传播途径、致病机制存在许多不定与未知。因此,政府及城市社区及时采取封闭管理模式,采用居家隔离方式,限制人员外出来控制疫情发展。居家隔离改变了公众生活习惯,使人群活动范围缩小、直接交流减少、获取信息来源混乱、消遣方式单一[8]。综合上述应激源,极易造成公众出现一系列非理性的应激体验,包括生活周期紊乱、交流障碍、兴趣丧失、恐惧、抑郁、焦虑等负面心理反应。本次调查显示,疫情期间,公众出现较多的负面心理反应由高到低依次为恐惧、神经衰弱、抑郁、强迫-焦虑、疑病,以恐惧表现最为普遍,主要表现在对疫情产生的紧张不安体验,经常提心吊胆,出现高度警觉状态[9]。这与SARS-CoV期间丁树荣、高延等的研究结果一致[10-11],但评分显著高于SARS期间,其中22.40%的居民在强迫焦虑因子出现较严重的情绪反应,即情绪偏离甚至情绪障碍。情绪反映因子由强到弱依次为强迫焦虑、恐惧、疑病、神经衰弱和抑郁。提示此次疫情对居民心理及情绪影响更为严重,因此政府社区相关机构要加强对社区居民恐惧情绪的识别,及时采取干预和疏导。

3.3 网络新媒体对城市社区居民疫情认知和心理现状的影响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网络新媒体(92.30%)已超越官方新闻发布(88.70%)成为社区居民获取疫情信息的最主要来源。但是,91.71%公众依然认为官方公开发布的信息最具有权威性和可信度。现阶段网络新媒体包括微博、微信等平台,因其强大的传播速度,已成为公众日常生活及社会信息获取的最重要途径[12]。但同时也增加了信息传播的管理难度。疫情信息波及面广、影响力大,因其关系到居民的生命健康,因此,信息发布传播中一旦产生谣言,将使得官方媒体信息的可信度有所降低,并对公众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冲击[13]。因此,主流媒体应积极为政府和公众提供交流平台,将民众关心的问题及时、公开、权威发布,可以减少公众的心理压力并提高其应对能力[14]。同时,公众需不断提升自身信息辨识能力,避免盲从跟风而引起焦虑、恐慌等负性情绪反应。

公共卫生事件往往为突发事件,民众难免出现一系列负性心理情绪。此调查结果为政府及相关机构对公众进行后续心理保健和健康指导工作提供相关依据。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此次调查时对疫情突发的应急研究,由于调查时间早,仅对国家全面启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一个月内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只调研了西安市社区居民疫情认知和心理现状。另外,此研究表现出的社区居民负面情绪可能不完全由疫情引起,而是部分民众的心理问题在疫情流行时期的发作与加重。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扩大调研人群和范围,并对人群心理状态进行后续追踪与复测,并对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居民心理状态影响因素进行相关分析。

猜你喜欢

公众问卷居民
石器时代的居民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问卷网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