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0京津冀-环渤海钢琴艺术发展论坛”纪实

2020-08-31整理

钢琴艺术 2020年7期
关键词:京津冀线下钢琴

整理/ 本 刊

编者按:“2020京津冀-环渤海钢琴艺术发展论坛”于5月29日以腾讯视频会议的形式召开。原是打算针对后疫情时期钢琴教学的恢复,作一个小型的内部交流,却没想到大家如此积极,会议热烈地持续了三个多小时,由秦皇岛市音乐家协会主席于雪松主持,期间,汇聚了京津冀-环渤海地区的三百多位钢琴老师。大家就“秦皇岛市抗疫期间钢琴教学探索”“如何上好网络钢琴课”“开创后疫情时期钢琴教学新局面”等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京津冀-环渤海艺术协同发展、合作发展理念是在2019年的“京津冀-环渤海钢琴发展论坛”中提出的。2019年盛夏,来自京津冀-环渤海地区的三十余位钢琴学会会长齐聚秦皇岛北戴河,共同商讨京津冀-环渤海钢琴教育艺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出路。京津冀-环渤海内有充沛的音乐教育资源,一流的音乐院校,众多名师云集,底蕴深厚。如何充分发挥和共享各方资源优势也是基于国家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环渤海合作发展战略下的统一考虑。第一届论坛旨在联通、共享京津冀-环渤海地区的优势钢琴艺术及钢琴教育资源,就钢琴艺术的提高与发展进行开放性、建设性的讨论与研究,确定以交通便利京津冀为核心,以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环渤海地区为两翼,以联通南北的秦皇岛市为纽带,进而联合并推动京津冀-环渤海大地区社会钢琴艺术、社会钢琴教育的全面发展,做到相互协作、全面发展。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似乎把“协同发展”快速地推到了显著地位。起初,疫情带给钢琴教育更多的是困扰,但是冷静思考,或许借由危机给了大家更多的思考,新思路、新方法、新认识一并而来。而“2020京津冀-环渤海钢琴艺术发展论坛”正是给大家带来了这样一个崭新的平台,各位老师在会上畅所欲言,充分交流。现将主要发言整理如下,与大家分享。

秦皇岛抗疫期间的钢琴教学探索(发言人:秦皇岛市钢琴学会会长宋一)

2014年起,秦皇岛市的钢琴教育驶入“快车道”,经过六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秦皇岛市音协钢琴学会、秦皇岛市钢琴协会、秦皇岛市音协钢琴艺术研究所“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协作互补、合作竞争的发展局面。据不完全统计,现三所机构下统管的秦皇岛钢琴培训机构近五十所,钢琴教师近三百人,覆盖琴童近六千人。先后举办了三届“北戴河钢琴艺术周”、五届“秦皇岛钢琴公开赛”、多场钢琴考级汇报音乐会、“剑舞飞声”系列音乐会、新春音乐会、“家有琴童”等品牌钢琴活动,期间凝聚着秦皇岛钢琴同人们的辛苦与汗水。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我们发起策划的十人联弹,小琴童无缝衔接合奏钢琴名曲的视频火遍网络,新华网、人民网、江苏卫视、天津卫视、安徽卫视等媒体纷纷转载,总浏览量达到千万次。

今年是秦皇岛钢琴界运筹帷幄、再创新高的一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但秦皇岛市钢琴界没有停步,没有等待。四月初,秦皇岛市音协钢琴学会发起了“家有琴童线上展演活动”,一方面让广大琴童在疫情期间能够充分展示自我,另一方面也大大促进钢琴教育线上教学的复课率。同时,我们也十分荣幸地借力于“乐答在线”全国线上展演平台,能够参与“2020天翼云杯中国钢琴好教师——全国优秀钢琴教师评选活动”,在“云平台”上展演,让秦皇岛市的琴童们在全国的舞台上一展风采,这也让我们秦皇岛市钢琴教育事业更上一个新的台阶,增强我们本地钢琴教育事业与全国钢琴教育的融合与推广,也为我们秦皇岛市今后钢琴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指明了更高的方向。

与此同时,老师们还自发自觉地走到一起,研究线上教学,交流教学经验,探讨如何使课堂效率最大化。5月12日,由秦皇岛市钢琴协会牵头,与秦皇岛市音协钢琴学会和市音协钢琴艺术研究所一起举办了“秦皇岛钢琴线上教学视频研讨会”,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开展线上教学的人数为总体的87.1%,截至4月26日,总体复课时间平均51.6天,也就是说老师们在三月初就基本都开展了线上教学。学生总体的复课率平均为67.9%,网课课费与线下相同的占比85.2%,课时时长无变化的占44.4%,有延长或变化的占55.6%, 平均课时延长时间占线下课程的15.6%,以45分钟一节课计算,每节课大概延长了7分钟左右。家长对线上教学及课费态度多数满意,不认可、排斥的较少;学生状态多数进步,少数原地踏步或退步。在“一对一”课程当中,老师们97%使用了微信进行线上教学。

(宋一老师的数据让在场的老师们惊讶的同时也感到振奋,对于有些省市钢琴网络教学存在的低迷、无力现象,秦皇岛市的线上教学无疑给出了非常好的范例。)

如何上好网络钢琴课(发言人:中国音协钢琴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音乐学院钢琴系创建人及首任主任,李民)

全国人民在疫后积极复工复产,反映在钢琴教学领域是复教复学。但是在看到宋一老师的报告后,我觉得这“复”字并不特别,因为疫情期间的钢琴教学没有停顿,实际上我们一直在开展教学,现在其实应该算是种扩充。不管我们接受与否,都必须意识到网络教学的发展势头已经到来,正如同2003年的“非典”推动了网络消费,而这次推出了一系列网络平台。

从教育的角度看,我依然认为教育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而网络其实是在弱化人们交流时的一些体验的东西,更多地强化了交流的便捷,这两者是矛盾的。有时我们希望沟通便捷,但这种便捷的途径又带来了交流质量的弱化,比如,通过视频看就远不如两个人面对面沟通。教育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潜移默化,特别是音乐教育,涉及对声音的感知、对音乐的体验,等等。网络替代不了这部分,从这个角度讲,我个人觉得线下交流的一部分功能是线上无可替代的,但网络对钢琴的辅助性功能会越来越强,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开始思考:如果需要网络,到底在什么方面需要?而这种需要对老师们的教学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们的老师们在这种教学下应该如何更好地调整针对网络教学的一种思考和利用。在此,我主要说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既然网络教学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那么我们应该去接受和了解,并且让其为我们所用。其实网络还有更多可利用的地方,而且其实在疫情之前,很多网络教学的产品和各种形式的教学模式其实都已经开展起来了,或许这些不能替代我们的教学,但是会给传统教学的思路和方法带来很大的推进,有时甚至是革新式的改进。如一些陪练的平台,刚开始给人感觉较“粗糙”,现在也开始“精耕细作”了,如针对老师的特点安排学生的陪练,结合老师的教学做一些积极的、努力的尝试,带着很大的活力在向前推进。也有可能将来会发生更加精准的陪练人员和老师的对接协作。所以我想这可能就是我们要面对的,将来的平台我们必须接受,但在接受的同时,我们要利用它为教学服务。

第二,网络教学的不同形式。很多老师在面对线上教学时会产生困惑,教学方式不太明确,不知道该怎么做。我给大家的教学形式建议有两种:一种是实时的,一种是非实时的。所谓实时就像我们现在开腾讯会议一样,学生在弹,老师在听,随时在指导。这种形式的好处是非常接近于传统上课的“一对一”模式。但是实时教学对数据的要求特别高,一般情况下我们所用的这些平台不太能够有高质量的保证,让老师很难确定学生弹出的音的质量如何。而且实时过程中声音来回相互碰撞,会不断地有回声,甚至会发生很糟糕的声音混杂现象。通常比较好的处理是需要戴上耳机,而且要有好的那种定向拾音的话筒。我本人也做过这样的尝试,效果会稍好一点儿。很多老师上完这种实时课以后,第一反应就是嗓子受不了,因为需要使劲儿说话才能听清楚。所谓非实时,现在使用比较多的方式是让学生把视频传上来以后,经过认真分析总结,再给学生录一个反馈,这个效果非常好。因为如果学生愿意稍微花点儿心思接个话筒、摄像机,可以录制得非常好。老师也是如此,我们把话筒做好,声音采集好,回课的质量比起实时会好很多,但是这对老师是一个挑战。喜欢实时的老师平时上课比较喜欢即兴式教学,可以实时地调整学生弹奏。而非实时教学需要老师有一种总结能力和归纳逻辑性。这是一个比较精细化的过程,一些有经验的老师们倒觉得更喜欢用非实时的方式上课。当然,我曾经想过,如果就这种方式再结合一些课下的陪练,可能也许会更好。所以,将来这种模式也许会成为线上教学很重要的一部分,也希望各位老师能多加关注。

第三,老师们需要了解网络,了解多媒体的摄像、录音采集话筒这些设备。我本人也是四月份在《钢琴艺术》上发表了一篇关于话筒设备的文章,后来有很多老师来就此询问我,这说明钢琴老师们可能都会有这些方面的困扰,即怎么能把声音录得更好一点,效果达到更佳。所以我也希望大家通过对网络教学有了初步的尝试以后,在京津冀-环渤海地区,在未来的网络教育领域,能够有更多的引领和更高水平的发展。

开创疫后钢琴教学新局面(发言人:《钢琴艺术》杂志常务副主编,李航)

疫情给我们带来危机,但也给我们带来了教育的新起点。作为一个媒体人,我面对的不是一个地方、一所学校,或者是一位老师,而是全国的钢琴老师。可以说,钢琴界的老师反映特别迅速,从一月末疫情突发,我们进入一种近乎停摆的状态,杂志在第4期就刊出了疫情之下钢琴教学的相关专栏,我们可以看到在疫情之初老师们的困惑、尝试,以及取得的小小经验。当然这其中各种声音都有,我们姑且称之为“疫情前期”。在时隔三个月之后的现在,我们还要做一期专栏,可以称之为“后疫情时期”的钢琴教学,这里有一个非常明显的转变,就是大家从开始的探索、犹豫,到现在的积极应对,采取各种手段方法,总结经验策略,贡献自己的智慧。

同时我也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反映高校的网络教育的文章非常集中,其原因之一是硬性要求。因为针对高校的学生,老师上课是要必须保证的,学生上课质量也是要保证的,要看得到效果。还有就是高校的学生的成熟度,他的思想、自制力、自身的专业性,反过来又会促使老师去想办法去解决各种困难。其实,这种线上的学习状态就是我们大家一直在寻求的一种状态,亦师亦友、教学相长。但大家也都反映社会教育的钢琴教学很难开展,有很多原因,如儿童的年龄小,自控力及理解力不足,网络技术手段的不适应、现实环境的不允许、各种网络教育的接踵而来让家长和学生已经疲于应付,等等。

如何能够刺激这种停摆的状态,能够让我们恢复社会教学,能够更好地适应线上教育,我觉得需要大家一起来推动。为此,《钢琴艺术》杂志及乐答在线平台,在钢琴学会的指导下,积极推出“2020天翼云杯中国钢琴好教师——全国优秀钢琴教师评选活动”,初衷是希望我们的钢琴的演奏和学习可以让更多的人参与,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打破一个人练琴的隔离感,在录制视频、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会倾听自己和他人的演奏,学会欣赏和交流。无论是在钢琴学习中,抑或是更加广泛的领域中,学会欣赏和倾听至关重要。网络的优势,在于可以让原本属于自己的小空间变得无限大,走出家庭、走出城市,让全国的小朋友都可以看到你。我相信,虽然先进的科技软件不能替代我们的钢琴教学,但是它一定是可以更好地为我们提供服务的。从演奏音乐转变为参与音乐,其实我觉得这就是我们这个活动的宗旨。

(李民)我希望通过活动,产生“行业激活”。对于这个活动,我特别想强调的一点是,它是针对教师的。我们知道,以往的比赛虽然也有“优秀教师奖”,但实际上只是学生获奖以后发给老师的一个优秀证书,我们这次是准备做一个全国的优秀教师评选,最终是以奖励教师为更主要任务的做法。这是一次积极的尝试,评选的方式也比较有特点,在评选中我们用了一个平台,而这个平台的核心功能就在于:

第一,全平台展示。所谓全平台展示就是没有界限、没有组别,大家可以听到全部内容,然后可以共享,也就是刚才李航提到的孩子们可以有非常多的交流方式,这是特别有意义的一点。

第二,可以分享。我们定了四项点评的内容——技术水平、音乐表现、规格规范和能力基础。这样的点评会有一个非常好的导向,会更综合地考察老师在各个点上对学生的指导,同时学生也会更多地注意乐曲演奏的全方位的品质。有些比赛只是一个简单的得分,学生往往不清楚自己该关注哪些方面,在哪些方面有缺失或者是哪些方面做得比较好。

(话匣子一经打开,参会的老师们就分分各抒己见,在此也摘录并与大家分享。)

嘉宾发言

(高梅,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想谈一下自己的一些想法。

第一,疫情使一些培训机构受到了冲击。目前,据我了解,老师们都在努力地进行复课,但网络上课的情况,并不乐观。因为不是面对面教学,有一部分家长不太愿意让孩子去上课,所以导致复课率不高。这种状况下,复课率超不过一半,有的可能更少一些,大概20%。

第二,从网络授课的效果来说,会有卡顿、延时的现象发生,一些精致的声音是不能保证的。因为我自己也上网课,感觉更多要凭想象。我经常说,听学生弹琴,是看着他的动作加想象。那么作为基础教学,尤其是业余教学,我觉得线上教学对打基础的学生手把手教得很难,但是对于一些有一定程度的,或是有一些天赋、领悟力比较强的孩子是可以的。另外,加入视频回课这一点非常重要,视频作业就是不但连线到现场教,还要定期有一个回课的安排,学生拍好了发视频来,效果就会很好了,这样老师就可以听得更仔细,还可以反复地播放。但这也同时对老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为老师们很可能要录很多遍,所以无形当中工作量就加大了,但是能够取得一定的效果。同时,学生把自己弹的视频录好了以后,可以组织大课统一观摩讨论,学生点评或者老师来点评,这样还可以互相参照,学生点评完别人,再结合自己体验,能够听到别人与自己的差距是什么。交视频作业能够督促学生反复练习,你会发现学生要为他交的一个视频录上几十遍甚至上百遍,有一个学生录一首作品,跟我说录了三百遍。所以我觉得从对他们的督促到现场的教学,以及录制视频,是一种结合。从学生反馈来讲,他们觉得效果很好,而且疫情期间孩子们在家练琴的时间太多了,有些学生在这学期通过疫情上课,进步特别大,因为这时反而没有任何干扰,就是在家安心练琴。

第三,疫情就是一个新的契机,保全我们要学会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这一阶段有很多线上的公益讲座、公益音乐会、大师课,其实基层的老师非常需要这些讲座,尤其是一些培训机构的老师。这些都是网络的优势,这对于发展整个钢琴事业,甚至对于音乐文化的发展都是非常有好处的,应该提倡。

(谢元,天津钢琴专业委员会荣誉主任)大家好!2020的初夏,我们大家以这样一种特殊的方式相聚在一起,在线上、在云端见到大家感到非常亲切。刚才听了几位老师的发言,我觉得很受启发,也很有收获。

就在前几个月,钢琴界的老师们共同经历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大家都经过了一段迷茫时期,但很快就开始了前所未有的新的尝试。大量线上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和收获,老师们也都极大地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潜能也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对教和学双方都是一个很好的促进。学生为了录制好一个完美的回课视频要认真反复练习,而老师也是一样,针对学生的回课同样需要一句一句地讲解问题,反而倒是比线下时更加认真了,线上课程还可以回放,温故而知新。作为老师也需要在理论层面上的提升,点评要具有总结性、概括性和逻辑性,对比一般线下上课随意、即兴式的发挥,线上教学更需要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准。我觉得这对我来说也是很大的一个挑战,同时也带来很大的进步空间,包括对电子设备和不同软件的应用等。我现在为了写这些学生的评语,也会去观看音乐会的视频,包括参加腾讯会议,这一切对我来说都是新鲜的。疫情是一个新起点,对我个人在教育和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对整个钢琴事业的发展都是一个很有挑战性的新起点。当然,我觉得那些最深刻、最贴切、最感人、最细腻的内容还是要靠线下来解决,但我们可以通过新的途径和新的平台进行互补。

所以,我们把疫情带来的压力变成更多的激情和动力投入到今后的工作当中去,整个京津冀地区的钢琴老师们要加强联系与合作。

(孙建斌,山东省音协钢琴专业委员会会长)网络钢琴课,对我们来说算是新生事物。这次的疫情使我们广大钢琴教师对网络教学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其实一开始大家都处于一个无可奈何、别无选择的状态,同时也恰恰造就了现在网络教学的新形式。但我认为网络教学,特别是对钢琴课来说,线上是不能代替线下教学的,它只是线下教学的一个补充,或者是一个辅助,有很多问题还是需要靠线下来解决。网络教学缺乏和学生面对面的交流,缺乏情感交流。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也有它的优点,最重要的就是能使学生和家长共享最优质的教师资源,学生也有更多的选择。比如,在一些偏远地区和一些地方院校,学生通过网络教学就可以得到名师的指点,这线下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对一些偏远地区或者是在师资缺乏,甚至师资质量不高的情况下,这些资源对学生的帮助是极大的。所以,通过互联网或者是网络钢琴课的教学,学生和家长可以有选择老师的权力,也有更多的选择,好的老师将会得到更多优质学生的选择。

(李哲,沈阳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来得特别突然,涉及面非常广,给我们高校带来了空前的挑战,同时也给全社会、全世界带来了空前的挑战。网络教学成为当下最主要的线上教学模式。想要上好网络课,我认为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老师要认真备课。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内容是永远不变的核心话题。当前网络钢琴教学也有缺点和不足,我们沈阳音乐学院的老师每天上课都要实时截图,甚至比线下上课还要忙。另外,目前线上的各种App平台,对钢琴触键力度的展现、演奏者肢体的控制,以及思维意识的控制、演奏者情绪的表达、心理素质的训练等细节的体现,确实不如面对面教学观察得仔细,理解得透彻。想与学生进行沟通,就需要不断地启发学生,不断地做示范,更多地与学生们交流,让学生将自己弹奏的状态和声音表现出来。尽管现在网速和设备比较局限,我也希望如果有时间,李民老师能够给我们展示一下他的设备,供大家学习参考。所以网络教学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随着时代的发展,不仅是疫情期间,疫情结束后,这样的模式仍可以继续使用,而且要用得更加便利。尽管这种方式还是有它的弊端,但我们要尽最大可能去弥补网络教学的不足。

第二,网络发展为钢琴教学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任何人都可以共享,老师和学生两者都受益。那么,如何选择适合我们的内容?所以为了更好地开展网络教学,老师要跟学生经常研究网络,善用网络,取其精华,有指导性地发挥学生学琴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网络来启发他们,所以不仅是备好课的问题,还要因材施教,给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培养他们更好地独立练习和有的放矢地精准训练等。

第三,网络教学目前还处于一种虚拟的状态,教学质量监控还是要通过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方式,及时跟进监督。现在学校要求非常严格,虽然是线上课,但是要实时督导,这样能够节省资源和时间,非常便利。所以,教师就是要注重把网络教学和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让网络授课变得丰富多彩、充满真情和实感,并利用好网络的便捷与灵活,这样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也是我们培养多能复合性人才的一种发展方向。

(谢红,河北省音协钢琴艺术委员会会长)这次疫情打乱了我们的工作与生活节奏,其实在这个不聚集的要求下,钢琴教学无法维持面对面的教学方式,但考虑到钢琴专业学生和社会普及的钢琴琴童的实际需求,钢琴课还必须要进行下去。由于钢琴教学“一对一”的特殊性,在强大的网络科技迅速发展的当下,如何从具体实际出发进行网络教育?这成为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其实,在座好多老师都是在高校或是在基层任课的钢琴老师,从各地中小学的翻转课堂,到各个大学的慕课、智慧树等平台应用,都可以看出“互联网+”的魅力和趋势。网络钢琴授课不同于一般的网络授课,我们需要结合更多技术手段来优化教学环境。疫情期间,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对这些新的教学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以及很多及时的改进,这些都是积极的响应。但线上课堂不同于线下课堂,为了保证线上课堂质量,学生们需要提前准备一些相关的学习器材,比如,需购置一些广角镜头、麦克、三角架。为了最大程度地还原课下状态,家长和学生们也都付出了更多的毅力和恒心,学生在课堂当中也表现出更多的专注和自主学习的状态。通过这种线上授课方式可以发现,学生们表现出比平常更加积极的状态,因为他们得自己主动去听课,去理解老师讲的内容,虽然隔着屏幕,但课堂上的状态还是比较饱满的,授课效率和理论氛围也还是很有效的。

在疫情出现后,钢琴老师们都在不断地进行总结和调整,以求达到最佳的授课效果,教学前期老师的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首先,在上课的途径方面,我们需要对腾讯会议、微信视频、钉钉等一系列网络软件进行试用和了解,这使得老师们用各种软件去适应自己的教学,反复衡量选出适应当今教学的软件。其次,老师们为了充实课堂内容,提高课堂趣味性,去增加对学生的理解,利用大量的课余时间去做PPT,录制视频、音频资料,同时,还搜集了很多丰富的文字,让通过屏幕展示的课堂更加生动、直接。视频的特殊性也使得老师重新组织教学语言,因为有些内容的线下表达和线上表达存在差异,由于这种教学方式的侧重性,教师的语言与教学逻辑思维需要更加准确形象,所以对每位钢琴老师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在课下,老师们也付出了很多的精力和心血。比如,课下为学生的录制学习小视频,以及进行一些指导和点评,以此来保证授课的质量和学习的进度。而且对一些基础理论知识,很多老师也都通过小视频的形式,将曲目的知识点、作品的结构和演奏的讲解传上平台,供大家学习观摩,其实这无形当中推动了全民素质教育的发展。所以网络教学有一定的益处。此外,我们隔着屏幕与学生进行交流会有一定的距离感,以前通过手把手地教学去解决一些问题,现在我们需要通过反复、冗长的语言去讲解,还会受到网络和设备的影响。但通过这次疫情,大部分老师对钢琴网络教学,大多还是持基本认可的态度。因此,疫情之后关于上课的模式其实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音乐是一种精神艺术,钢琴更是操作性极强的艺术,作为钢琴老师,不能仅仅限于作品的演奏,要做分析、风格、表达等方面的讲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思考能力。疫情期间,网络授课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思考模式,线上进行网络课程,线下进行查漏补缺,达到线上与线下的连接贯通,这可能是将来的一种教学趋势和模式。线上+线下,这样不但有利于提高钢琴教学质量,同时也能够推动钢琴教育事业的普及,让更多的学生家长了解、学习、演奏这门乐器。以上是我自己对网络教学的一些理解和观点。

自由讨论

(翟媛,天津钢琴专业委员会理事)大家好!我是来自天津的一名钢琴教师,自己有一个线下的培训机构,我想分享一下我们培训机构在这个疫情期间所做的一些探索。因为培训机构要承担人员的工资及房租,同时既要保证老师的收入,也要保证学生对于钢琴学习的需求,还要保证能够基本平衡这些成本,所以在各方面压力之下,我们也是比较早地启动了线上教育。我们机构有三个学科:钢琴“一对一”教学、音乐素养课(面向各种专业、所有乐器的学生)、合唱团。在这之中,线上钢琴课和音乐素养课就在线上复课了。我们线上“一对一”钢琴课复课率大概是65%,这个复课率还是不错的。我们也使用了相对比较专业的软件,进行每周一到两次的实时钢琴教学。除此之外,我们会使用打卡的方式,它的好处是比较具有互动性。一个学生在平台上发布视频进行打卡,然后其他学生都能看见,这样能够形成一种氛围。而老师们就会对学生们的打卡进行点评,同时也可以录一个视频,进行语音点评,以及上传谱例,这样的方式会比较集中,老师们能够在集中的时间段回复这些打卡,同时这些所有内容能够存留下来,从开始打卡第一天开始,所有的历史打卡记录都可以一直去翻阅。我们机构还会让不同的老师轮流录一些小的公益课,比如说在家如何练琴,以及一些小常识等内容。比线上课程有更好效果的是音乐素养课,这门课的线上上课率是100%,甚至还有新的学生想加入进来。

在这个特殊时期,我们内部也做了师资培训,老师们就在这个特殊时期参加了线上培训,效果也很好。我们还做了一个探索,这也是我本人发起的,我和威海的一位周洋老师,做了一个每周一期的谈话节目,主要讲西方音乐史的发展脉络,每周有一位音乐家的故事,有时候也会讲一些钢琴作品,包括弹奏的问题及作曲家生平有趣的故事,讲述的方式会比较通俗。这个栏目叫“想乐之旅”,“想”是思想的“想”,节目效果特别好,既吸引了学生来看,同时也有家长、音乐爱好者,包括音乐学院的学生或毕业生来看。

总体来说,线上钢琴课相对来讲适合有一些基础的学生,不太适合低龄或是程度特别高的学生。我们在线上也教低龄的学生,这对于老师要求确实比较高,可能像网络主播一样在镜头前“手舞足蹈”,帮助孩子们理解。而对于程度特别高的学生,如九级和十级水平的学生,可能就需要老师降低标准,不能要求学生太多,这时就需要调整一下教学方向。再者就是技术方面,我在教课的时候就发现家里有5G网络的学生,他的网络信号效果没什么延迟,基本上能达到80%的线下效果,所以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提高,未来的趋势应该是线上和线下去结合,当然线下教学是不可替代的,但线上的便利也是一个有益的补充,这也是我们将来需要不断探索的方向。以上就是我们结合实际经验的分享,希望给大家一些启发。

(王晓强,大连市音协钢琴学会会长)我觉得还应该多考虑“后疫情”期间的事情,因为这个疫情总会过去。但在这之前,我认为网络教学的意义更多在于将优质的老师、优质的资源推到前台,让很多学生能够直接接触到优质的教育,这一点意义特别重大,这就有点儿像“快递”一样,好的东西我们通过网络直接送到千家万户,把我们之间的距离缩短了。

同时,网络教育将来会给我们提供一个非常好的平台。我个人认为无论是对什么样资质的学生而言,线上教学都有非常好的意义,比如,在业余教学中,我们会花大量的时间对孩子的读谱来进行指导,但读谱其实基本上可以在线上完成,同时再利用线下教学进行补充,那么教学就会变得非常有效果。而线上教学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而言也有一些意义,我们能够利用网络对他的学习习惯进行纠正,对读谱问题进行纠正,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所以,关键就在于我们怎么样去使用这些网络工具,这一点是钢琴老师应该尽快去掌握的。

不知不觉,时间已经过去了三个多小时,专家们、老师们的发言精彩纷呈、观点犀利、 角度多维,参会的老师们意犹未尽。此次“京津冀-环渤海钢琴艺术发展论坛” 为钢琴界树立了新的样板,为未来跨城市文化艺术协作发展、合作发展打开了新通道。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京津冀-环渤海地区文化艺术合作与协同发展是每一位音乐工作者的使命,更是我们的重任。此次论坛活跃热烈,出乎大家的意料。未来,我们将借助网络平台,加强钢琴界同人们的联络与沟通。我们相信,“京津冀-环渤海钢琴教育发展论坛”将在京津冀-环渤海发展大潮中扬帆起航,顺势前进,努力助推京津冀-环渤海地区钢琴艺术的发展。

猜你喜欢

京津冀线下钢琴
“线上+线下”混合式体操教学的应用研究
2022年4月部分家电线下市场简评
COZMINE线下集合店
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向纵深推进
京津冀协同发展
纸钢琴
钢琴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
ONE⁃MAN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