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智慧化服务育人的后勤管理平台研究

2020-08-30李龙胜闫向东陈明泉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服务育人高校后勤后勤

李龙胜,闫向东,陈明泉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3)

高校后勤是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必要支撑,具有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的功能,是“三全育人”教育方针实施重要的一环。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现代网络科技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后勤管理模式、服务方式和手段已经无法满足师生需求。因此,积极探索建设集约化、智能化的智慧化服务育人后勤管理平台势在必行,也是对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中提出的构建“新型高校服务育人后勤保障体系”的探索和实践。

一、高校后勤智慧化建设现状和机遇

(一)高校后勤智慧化基本现状

1.高校后勤智慧化建设重视不足

高校后勤作为学校发展保障性部门,是学校各项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条件。高校领导都认为后勤工作很重要,但是同教学工作、科研工作比较而言,则重视程度不够,并没有充分认识到智慧化后勤建设在教育教学、管理育人及创新创业就业指导教育中发挥的积极作用。部分高校对后勤智慧化建设认识不全面,片面认为后勤智慧化就是要在后勤管理的工作中应用新设备、引进技术,提升后勤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因此,在改善学校基础设施、设备改造升级投入较大,但对后勤智慧化建设的投入则能省则省,致使后勤智慧化开发不平衡。

2.高校后勤智慧化顶层设计不足

国家和行业在高校后勤智慧化建设方面缺乏标准体系作为指导,对后勤智慧化主要体现在硬件设施建设投入上,没有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指标体系、制度体系和考核标准。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往往是边行动边改进,摸着石头过河,这就不可避免出现重复建设、区块链不兼容等一系列问题。导致原本短缺的后勤资源不能得到最优化配置,不能形成有效合力,与智慧化后勤建设要求渐行渐远。

3.后勤管理服务技术人才缺乏

高校对后勤人才的培养也缺乏认识,现有从事后勤工作的人员知识水平较低,年龄偏大,对新事物不敏感,接受起来相对滞后。以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后勤基建处为例,2020年3月统计在职职工38人,平均年龄50.6岁,年龄结构明显偏高,且在职人员学历水平偏低,有直接学生管理工作经历的只有4人,30人一直在后勤岗位工作,服务育人理念淡薄,对信息化技术了解掌握和运用缺乏主动性。再就是后勤工作繁杂琐碎,不容易干出成绩,年轻人才不愿到后勤,或是来了亦留不住。目前推行的后勤服务社会化,后勤部分业务整包社会化,后勤部门很难申请用人计划。因此,技术型人才培养也是后勤智慧化建设实施的重要一部分。智慧化后勤服务育人功能需要技术型人才来实现,没有人才有了投入也很难发挥它的先进性。

(二)高校后勤智慧化与服务育人融合性不足

高校后勤在经历专业化、社会化、现代化的阶段过程中也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信息化极大地推动了高校后勤智慧化建设。在建设过程中重硬件、轻软件,系统开发缺乏服务育人理解和应用,忽视了服务对象的需求,对资源利用更多强调效益及标准化,忽视了服务育人的目标,因此在实际使用时很难有效发挥主动服务育人功能,导致师生体验感低,满意度不高。这当中有一定原因是后勤人员主动服务的意识不到位所致。后勤人员与学生年龄差距较大,没有学生管理工作经历,很少参与学生管理工作,单纯提供学生基本需要服务,确少沟通交流,不能主动去了解学生多元化需求,服务育人的理念不突出。很大一方面是后勤智慧化程度不高、各个部门平台不统一,无法实现数据的有效对接,很难实现数据和信息的共享,导致收集的数据缺乏连贯性和统一性,形成“信息孤岛”,不能为师生提供个性化、智能化一站式服务,师生重复性的工作,师生教学生活体验感差,自然不认可。

(三)高校后勤智慧化建设的机遇

1.政策层面: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十大战略任务第八条明确提出要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建设智能化校园,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文件的出台进一步推动了高校后勤智慧化建设进程,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新时代教育现代化,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2020年是《教育后勤“互联网+”行动计划(2015-2020)》的收官之年,也是建设以互联网为主的信息新技术为载体, 以教育后勤信息化建设为抓手, 以技术创新和服务管理模式创新为驱动, 以满足师生、服务、管理新需求为导向,开展“互联网+教育后勤”的开发与实践活动的大考之年。依托物联网技术努力提升后勤服务品质、管理水平、决策效能是时代赋予每一个后勤人的新时代历史使命。[1]

2.个体需求层面:随着“00后”学生进入大学校园,“00后”大学生成长的20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互联网技术经历数次迭代领跑全球,强烈的求知欲和宽广的互联网平台使“00后”成为了智能生活的热衷者和推崇者,他们的思想比以往任何一代人更解放,思维更加活跃。网络是他们学习、交友、购物、娱乐的主要平台,已深深地扎根于他们的日常生活,形成了依赖。他们对智慧生活的向往,促使后勤服务管理智慧化。

3.技术层面:随着万物互联时代到来,云计算、区块链、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互联网技术正在不断融入到物联网之中,技术的融合也迅速带动了智慧城市、智能家居、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智能医疗等领域的应用,技术的融合与产业的叠加效应愈发明显,已在多个领域运用并取得成功,服务智慧化联接生态链正在迅速形成融合。[2]

因此,智慧化后勤管理平台建设势在必行,将教室、图书、公寓、餐厅、购物、人文景观、水电暖等信息资源网络连接,利用“云物大智”的“大数据”无限虚拟空间以及云端资源,合理配置优势资源,从而实现高校后勤对师生的精准化、便捷化服务育人功能。

二、高校后勤智慧化服务育人建设探索

(一)以服务为核心,以管理为支撑

建设智慧化后勤目的是服务育人,建设以服务为核心的工作理念不能变,智慧化后勤应该是对“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继承与发展创新。后勤管理借助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手段加强校园信息互联互通,推动校园管理方式的变革,提升公共管理服务能力。[3]通过有效管理使信息互通、数据分析、资源组合、科学决策等工作现实管理流程规范化、智能化、可视化,为师生提供良好的教育教学育人环境。

(二)搭建“云物大智”平台,引入“云服务”理念

目前,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已经有所投入并使用,在原有基础上可将碎片式、局域性模块,依托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搭建“云物大智”信息平台(见图1),统一时空基准、统一时空数据,针对不同的应用对象,构建通用化终端和专业化终端。[4]通用化终端汇集教学服务、教育服务、生活服务、数据服务、存储服务、数据服务、查询服务,形成服务资源集散地,为师生提供一站式服务;专业化终端负责信息筛检,扩充服务接口、分流服务功能,为学生管理、安防管理、物业管理、保修管理、员工管理等工作提供数据支持,以弥补学校在行使教导调节、管理和服务方面的技术不足与脱节。

图1 “云物大智”信息化大数据平台(虚拟模型)

以“数字化、可视化、智能化”的“云物大智”信息平台,通过通用服务、专业服务、微服务为学校师生提供全方位服务,形成云服务能力。[5]

(三)智慧化后勤与服务育人功能的优质融合

“云物大智”信息平台建设坚持问题导向、应用驱动,以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育人为导向,整合资源,兼容平台,开发优质资源,建立统一标准体系、规范的服务体系,实现教育手段信息化、教育资源信息化、服务管理信息化,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6]

1.借助“云物大智”平台“大数据”工具,实现“大学生第二课堂后移”

“大学生第二课堂”是促进大学生综合技能素养提升的有力载体,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是大学生第二课堂实施的根本保障。学校后勤管理实现“云物大智”化,利用“云物大智”的“大数据”无限虚拟空间以及云端资源,合理配置优势资源为学生搭建综合实训平台、技能培训室、兴趣研究小组,甚至实现开展智慧党团建设、劳动实践等第二课堂实践的实际延伸与接地。[7]通过一系列的个性化的课堂外体验式学习的开展,实现学生个体综合素质的定制化培养,拓展高校素质培养外延,从服务角度推动学校学风、校风内涵建设。

2.借力大数据技术应用,助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开展

针对“00后”大学生鲜明特点,结合新时代特征,利用大数据平台对各类专业学生群体的数据基础库进行分析,因人而异、因势利导的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借助网络信息化的先进性、时尚性特征,以学生需求为导向,将政治信仰、理想信念、红色传统文化等富有时代精神和民族内涵的信息植入大数据平台,通过通用化端口利用微信公众号、微视频、知识竞赛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知识传播样式,开展多样化的活动方式。[8]打破传统说教式授课模式,跨越时间和空间约束,让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自然而然地参与其中,受到熏陶、感染和启迪,从而产生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

3.凭借“云物大智”平台“智能化”拓展延伸,引领大学生未来创新创业方向

“云物大智”平台是目前先进信息技术综合运用载体,具有很强的“智能化”时代特征。高校后勤管理凭借“云物大智”平台,并将其延伸拓展,符合当代青年大学生对新生事物求新求异的探索心理,容易产生共鸣,并顺利实施推进。[9]让在校大学生零距离感受技术革新带来的便捷和进步的同时,通过大学日常生活的参与及“云物大智”真实体验的感受,可以强化学生将教学知识外化为创业创新知识的动力与能力,增强自身对新技术的认知度与驾驭度,提升对国家进步的自豪感和获得感,并引领激发学生在校期间努力学习新知识、不断提升自身创新能力的极大热情,倡导未来发展方向。

4.发挥“云物大智”平台“物联网”优势,实现高校后勤对学生的精准化、便捷化服务

“云物大智”平台的“物联网”界面,具有直观性、共享性、友好性。从学生公寓管理的角度分析,学生用水、用电、用网、洗衣、洗澡等生活方面对接智慧平台,能够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公寓安全管理方面的学生晚归、夜不归宿、消防烟感、人脸识别、超级门禁系统对接智慧平台,能够实时监管学生动态,并通过数据平台反映到所在分管部门开展相关管控;学生公寓维修通过“云物大智”“物联网”平台可以实现报修—维修—反馈(评价)—监管闭环的精准维护。[10]

三、高校智慧化服务育人后勤建设的创新点

(一)服务模式创新

首次提出高校后勤管理集约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平台建设,并创新性提出了高校公益性后勤服务和“云物大智”平台全覆盖、智能化综合监管相结合的服务模式,让服务师生的手段更加智能化、便捷化、可视化、个性化,提升学生智能生活学习的理念。智慧化后勤与教育服务融合发展,能支撑现代教育治理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全面实现依托信息化条件的业务流程优化和重组,基于大数据的教育科学决策和个性化教育服务体系,建成智能安全的信息化应用支撑环境和稳定高效的信息化管理运行机制,为师生服务提供系统全面的一张图、一站式、可追溯的服务资源信息库,让服务有方向、有过程、可监管、有反馈。[11]

(二)技术集成创新

首次提出基于“物联网+”技术优势,涉及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等信息化技术的深度融合,实现高校后勤精准化、便捷化服务技术集成应用,打破了互联网应用领域与后勤管理领域相对独立的格局,两大领域优势互补,将互联网的快捷便利与高校后勤管理研究的理性科学完美结合,形成了专门的公共服务信息共享平台。系统平台能够动态展示某个学生上了多少课、挂了多少科、班级名次、专业名次、去了多少次图书馆、借了多少书、读了多长时间、消费了多少钱、上了多长时间网、运动多长时间等等这些信息,实时反映每个学生的思想动态、综合素质状况,为做好评奖评优、精准资助、心理辅导等大学生教育活动提供基础数据。因此,智慧化后勤平台的应用不仅可以大幅提升总务的管理效率,实现节能降耗,更将成为学校进行新一代融合技术成果的典范。

(三)育人管理理念创新

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是教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在校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组成的学生组织或社团,被认为是课堂教学之外的第二大育人载体,也就是我们称谓的大学生第二课堂。大学生第二课堂几乎涵盖了课堂之外的大学生活的全部,它能够引导大学生转变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宽容和理解,能够培养学生与人相处、与人合作的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12]这对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将每名学生的生活轨迹、文化活动、学习状况等碎片信息借助“云物大智”平台“大数据”工具,为每一名学生建立资源库,实现高校课堂教学无法实现的“大学生第二课堂后移”,创新性提出高校后勤管理与专业素养教育的有效嫁接,实现高校素质教育的延伸。[13]

大数据技术及互联网思维带给高校及高校后勤的益处具有极大的想象空间。其核心是通过挖掘和分析开发大数据带来的价值,从而实现高校后勤管理的现代化与“云物大智”平台的技术对接以及服务育人管理思路提升的落实。科技的发展最终要为人类的进步服务,高校信息化必将提升服务育人工作的水平,为国家的发展建设培养优秀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服务育人高校后勤后勤
高校后勤管理内部关系研究
后勤服务
健康科普推进医疗服务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洛阳师院:坚持以人为本 精心打造管理服务育人文化
新形势下完善军队后勤管理体系的思考
“强力后勤”入职记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
高校后勤餐饮业的财务管理探析
提升学生公寓“服务育人”水平、打造服务育人“第二课堂”
浅析高校后勤装备的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