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感渗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实践

2020-08-29穆艳梅

读与写·上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情感渗透初中课堂道德与法治

穆艳梅

摘要: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其教学内容也大多数为理论概念类。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开展过程中,情感教学就成为了主要的教学开展途径,教师可以通过课堂上的情感渗透向更为直接地向学生传递优秀传统美德、良好责任意识乃至正确道德思想。为了实现情感教学和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机融合,教师可以着手于联系生活实际、教材内容为本、多元教学方式展开教学。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初中课堂;情感渗透

中圖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20)22-0036-01

随着新课改大背景下素质教育理念的全面普及,情感教学也成了现代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展开形式。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一门致力于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理论性学科,能够实现与学生思想上的共鸣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为了能够实现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传承优秀文化、培养社会意识的目的,需要教师能够实现情感教学与课堂展开的有机结合,在本文中,笔者提出了一定的策略来实现这一教学目的。

1.联系生活实际,理论实践结合

在应试教育模式的长期影响下,道德与法治课堂往往采取教师一对多的讲教模式,学生只能扮演被动聆听者的角色,长此以往,学生没有自己独立思考的机会与空间,也就会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与枯燥知识点的背诵画上等号,失去学习兴趣。为了改变这一教学现状,给予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热情与动力,教师在给予学生一定课堂主动权的同时,还可以围绕实时的社会热点新闻展开知识点的讲解,缩短学生和道德与法治知识间的距离感,实现理论概念与生活实际的有机结合[1]。

比如在七年级上册“生命的思考”单元学习开展过程中,其主要的教学目的为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宝贵,从而能够更为理智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更为珍惜自己与他人的生命。因而教师即可通过在自然灾害面前人类舍己救人、努力求生等或是感人或是离职的事迹讲述实现课堂中的情感渗透教学。通过展示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使学生认识的生命的脆弱、通过展示无数英雄的奉献,使学生意识到生命的价值,而这些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事迹列举也可以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念,能够对自己的人生规划产生更为深刻地理解。当然,在此过程中,生活实例的合理导入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2.教材内容为本,结合教学目标

在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可以说是与其他基础学科具有本质上的区别,其他学科更为强调知识点或技能的传授,而道德与法治则主要对学生的思想产生影响,希望能够带领学生正确地认识社会、世界中的普遍现象,进而帮助初中生树立健全的人生观、价值观等等[2]。在此过程中,教师的教学引导是无法独立于课本而存在的,所以为了达到更为有效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从课本内容出发,使学生能够更为轻松地完成教学任务。

比如在七年级上册“珍视生命”的知识点学习展开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出发,带领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点得拓展学习。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具为学生播放汶川地震时期抗震救灾的相关视频,学生即可通过视频中的断壁残垣、人们麻木的双眼、遇难者亲属的哀嚎感受到自然灾害带给社会与个人的巨大痛苦。初中生很少近距离接触过死亡,通过这次纪录片的播放可以让学生对生命的脆弱具有一定的理解。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回归课本,让学生意识到“生命至上”绝不是白纸上的简单数字,而代表着一条条鲜活的生命,使得学生能够意识到生命的宝贵,不管在今后的人生中遭遇怎样的困难都可以理智的面对,尊重自己乃至他人的宝贵生命。

3.多元教学方式,拓展教学形式

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教育体系的教学开展形式也由单一变得更为多元化起来,然而新课程改革后要求学生成为课堂教学展开主人的教育理念却迟迟得不到落实。对此,将情感教学合理渗透入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形式恰好可以将课堂上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因此,为了响应新课程改革的号召,教师应该削减学生对自己的依赖性,通过多元化教学方式的实行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独立意识,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

比如,在八年级上册“践行公共精神”的单元学习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对教材内容的自主学习,把课堂上的主动权真正地交给学生。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展开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要求学生完成小组成员内就教材知识点的交流探讨,降低学生理解课本内容的难度。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实行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思路引导,让学生能够透过教材认识到祖国的伟大与富强,同时也能够认识到自己所承担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制定出详细的学习计划,起到督促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最终帮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培养,成为合格的国家接班人。

情感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实行是十分必要的,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可以使初中生成为品德优良的未来栋梁。

参考文献:

[1] 许诚全.浅析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J].时代教育,2017,000(008):157,167.

[2] 赵志平.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情感教育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8,No.632(12):132.

猜你喜欢

情感渗透初中课堂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试论中职班主任工作中的情感渗透
尝试教学法在初中思想政治课堂上的应用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