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提高学生学习“幸福指数”的几点思考

2020-08-29黄观南

读与写·上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幸福指数教学语言生活教育

黄观南

摘要:确保教师的教学优质高效的重要条件是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幸福指数”,使学生的学习模式由过去的被动学习改为主动学习。为此,通过借鉴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的相关理念去融洽师生关系、树立教师形象、提炼教学语言、增加成功体验,从而不断增强学生学习的幸福感。

关键词:教学质量;幸福指数;生活教育;教学语言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獻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20)22-0251-02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一位教师始终都孜孜以求的目标,而教师如何才能达到至少是接近这种教与学都极具效率的“最高境界”呢?那就必须重视去千方百计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幸福指数”。对此,本文拟结合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的相关理念作以下几点思考:

1.融洽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确保学生学习幸福感的前提条件。很难想象,如果学生和老师的关系紧张甚至产生了严重的对立,学生还会感觉到学习的快乐与幸福。

要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本人得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教书育人必备的道德品质修养,是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只有教师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师生之间心心相通情感相融,学生才会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爱,才会从情感上乐于接受教师对自己的教导。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要让学生“亲其师”,教师先要“爱其生”。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的思想启示我们,要更多的爱学生、鼓励学生、对学生多加赏识,所谓“捧着一颗心来”主要的就是爱学生、关心学生之心;特级教师于有宽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讲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尊重和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形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应多些鼓励和赞扬,千方百计地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心理学家威廉·杰姆斯认为“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求别人的赞誉”,通过对学生的关爱、鼓励和赞扬从而满足其心理上的渴求,对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学习的“幸福指数”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

2.树立教师形象

作为教师,应具备扎根于深厚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教学基本功基础上的自信心,具备永不满足永远追求的上进心,并始终保持蓬勃向上奋发进取充满活力的精神状态。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所倡导的“要随时随地的拿些活的东西去教那些活的学生,养成活的人生”,教师一定要做到与时俱进,在新形势下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与个性特点,增加“共同语言”,在“同甘共苦”中贴近学生的心灵树立教师的形象,为提高学生学习的“幸福指数”创造良好条件;教师还要做到充满自信激情洋溢神采飞扬,否则,他给学生的形象将是非常恶劣的,正像一个学生所写的:“老师在上课时要提起十二分精神,不要一副死气沉沉的样子,如果这样,不用几分钟,同学们就会昏昏欲睡的状态,哪里还会对上课感兴趣?”也当然,那学习的幸福感也就犹如那镜中花、水中月般无法企及难以捉摸[1]。

3.提炼教学语言

教学语言是学生最重要的刺激物,如果平淡无奇,千篇一律,就会令人感到味同嚼蜡,因此,教师要努力提炼教学语言。

教学语言要有轻重缓急,做到抑扬顿挫。根据不同的授课内容以及课堂的不同情景,教学语言也应不断变化。例如,讲重点内容时,语气要加重,语调要提高,并且要适当放慢速度,甚至暂时停顿;而讲浅显易懂的内容时,语速可以稍微加快,一带而过。教学语言有轻重缓急,做到抑扬顿挫,就会像流水一样,在曲折起伏中流畅,从而给人以美的幸福享受;反之,如果是一种语调、一种语速讲到底(特别是那种轻缓无力的语调),必然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而昏昏欲睡,所谓学习的幸福感当然也就荡然无存了。

教学语言要丰富多彩,既有古今中外的名人轶事或格言警句、诗词、典故,又有通俗易懂的俗语、谚语、歇后语、成语;既有现代知识信息,又有鲜为人知的史料、笑话,这样的教学语言就会显得丰富多彩了。

在丰富多彩的教学语言中最突出、也是最能增强学生学习幸福感的一种,那就是幽默的语言。法国演讲家雷曼麦有句名言:“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容易让人接受。”幽默能给生活带来情趣,能使紧张的气氛变得和谐,给和谐的气氛增添快乐;幽默能使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活跃起来,能更好地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抽象问题的理解更加生动和具体。有一个学生这样写道:“作为学生,当然希望老师在课堂把气氛活跃起来,也就是说老师讲课要生动有趣,让我们感到轻松、愉快。我想,必须要有一点,那就是吸引着我们感兴趣,这样我们就会主动地思考学习上的问题,开拓我们的思维。”可见.幽默的语言能活跃课堂气氛,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乐学的幸福心理状态[2]。

教学语言要带着丰富的感情。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只能由人来建树。”在教学语言中充满着真挚的感情,有助于增强语言本身的感染力,从而引起学生在情感上的强烈共鸣,学生的学习幸福感自然也就有了,而教师所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道理也因此而能够更顺利地到达学生并为学生深深地信服并牢牢地吸收。

4.增加成功体验

任何学生都有积极向上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潜意识,老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特点、特长与基础,经常向他们提供展示特长、体验成功的机会,并且对学生取得的成绩、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给予热情的鼓励和真挚的赞扬,有助于不断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使学生获得成功感、收获感、幸福感。

在教学中教师给学生提供体验成功的机会,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习目标要具体,要具有可操作性,应该是经过学生学习阅读思考或教师适当引导点拨后学生容易、能够掌握的。与此相反,要是目标很抽象,甚至远远超出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是学生根本无法理解的,那学生成功的体验从何而来?成功的体验没有或者越来越少,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学习感觉越来越痛苦,哪里还有幸福?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设置悬念。悬念在心理学上是指人们对某些问题感到困惑而急切期待结果出现的心理状态。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故意留下一些地方或者从错误的角度提出问题,暂不作评价、讲解,可以让学生产生浓厚兴趣,急于一探究竟;然后,学生带着悬念带着疑问会更主动去思考、探索,经过思索或略经教师点拨后解决了相应问题,学生就能获得成功的直接体验,并进而增强学习的幸福感。再次,教师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是为了不教”,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理念就是要求教师从教书到教学生,再到教学生学(更主动),用自己的知识联系起来,贯彻在实践中去,这就启示我们要更加重视对学法的研究,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与质量,在“我能行”的结论中感受学习的幸福。

综上所述,在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的教师应借鉴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的相关理念去融洽师生关系、树立教师形象、提炼教学语言、增加成功体验,从而切实提高学生学习的“幸福指数”,促使学生去更积极主动地学习,进而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薛兴灵.提升学生学习幸福感的几点思考[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4(06):20-21.

[2] 唐晓琳.如何在少先队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幸福指数[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1):52.

猜你喜欢

幸福指数教学语言生活教育
加强班级教育有效管理,激发学生追求幸福指数
语文教育教学与生活实践思考
如何为我们的教学语言插上飞翔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