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听说课程形成性评价的实践与研究
2020-08-29华瑶杨波郭晶
华 瑶 杨 波 郭 晶
(首都医科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北京100069)
1 背 景
1.1 混合式教学模式
混合式教学是指将线下传统课堂教学和线上学生自主学习有机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将线上和线下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能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调动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1]。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是教学实施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多方面的表现及效果进行及时的评估和反馈,对于提高教与学的互动,改进和调整教师的教学以及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十分必要,是混合式教学模式的重要评价方式。
1.2 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评价的现状
就笔者所在的学校而言,大学英语听说课程目前采用混合式的教学模式,总课时为每个学期24课时。其中12课时为学生线上自主学习,12课时为课堂的交流和反馈。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占到总学时的一半,成为学生增加语言输入和认知的重要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评估和反馈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目前学校对于课程的评价方式仍以期末的量化测试成绩为主要衡量标准,形成性评价占比较少,且并没有具体的评估和反馈指标。如何通过有效的形成性评价,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是一线教师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1.3 研究问题
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大多数学者研究的重点在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讨和实践。如索格飞(2018)[2]研究了将国际慕课融入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的方式。杨芳(2017)[3]分析了大学英语混合教学方式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模式及其特点。张欢瑞(2019)等[4]研究了融入慕课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对英语学习策略的影响。少部分学者如端义镭(2015)[5]、许鑫(2016)等[6]研究了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形成性评价机制,但是描述较为笼统。针对混合式大学英语听说教学如何进行有效评价,促进学生学习效果提升的研究还比较缺乏。
本研究尝试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依托大学英语听说课程,搭建形成性评价的具体框架,聚焦如下问题:
(1)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听说课程的形成性评价如何设计?
(2)形成性评价的评估指标与教师反馈的内容与方式是什么?
(3)形成性评价的评估与反馈如何实施?
2 研究设计
2.1 理论依据
本研究依据“产出导向法”设计了教学环节以及评价指标。“产出导向法”是文秋芳教授及团队面向中高级学习者为解决“学用分离”问题而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理论。该理论倡导“学用一体说”,学生不再单单学习课文,而是以课文为手段学习用英语完成产出任务,提升语言的应用能力。产出导向法理论下的教学流程包括驱动(motivating),促成(enabling)和评价(assessing)3个核心环节。驱动部分教师通过呈现交际场景让学生意识到自我语言的不足并产生学习欲望,继而说明教学目标和产出任务。促成部分要求学生针对目标进行学习,练习产出任务,由教师提供指导和检查[7]。
“产出导向法”认为“评价”是促使学生认真完成任务的必要方式,决定了产出任务完成的效果。评价包括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效果的评估和反馈,一般分为即时评价和延时评价。即时评价是教师对学生促成阶段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延时评价是指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课外学习后,再将练习的成果提交给教师评价[7]。
2.2 研究的实施
2.2.1 教学目标和内容
本研究运用“产出导向法”教学理论,选取了新标准视听说教材(第二版)第二册每个单元Inside View部分及U校园线上平台配套视听说资源,进行了为期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该部分为地道日常会话视频,话题贴近校园生活,适合刚入学的新生进行听力和口语练习,也便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通过真实的交际语境和生动的语言载体,学习准确的日常语言表达方式,培养学生对日常交流英语及文化信息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2.2.2 研究实施对象
研究实施对象是笔者所在高校临床医学专业“5+3”长学制的40名刚入学的大一学生,入学英语成绩在新生中处于中等偏上。
2.2.3 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目标为掌握并学会应用教材Inside View视频中常用口语表达词汇、句式和句型。基于该目标运用“产出导向法”理论设计了教学流程,分为3个阶段,其中课前和课后为在线完成,课中部分在教室完成(表1)。教学的产出任务为结合日常生活的真实场景,运用所学的常用表达自编对话并录制视频。
2.2.4 评估和反馈指标的制定
单元评价紧紧围绕单元的具体目标,按照教学流程设计了评估指标和反馈内容,分课前、课中和课后3个环节进行(表2)。在课前和课后的环节以教师评估和反馈为主,课中的环节以生生互评和教师评估和反馈为主。
表1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听说课程单元设计
表2 基于课程单元设计的评估和反馈指标
2.2.5 评估和反馈指标的具体实施
2.2.5.1 第一阶段:课前
课前评估和反馈的重点在于检查学生是否能够按时并保质保量地完成线上自主学习任务以及产出任务,同时反馈学生学习过程及产出任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教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在如下3个方面进行评估:
(1)在线学习数据:充分利用U校园平台提供的数据记录学生课程学习时间、完成时间、教材习题回答的正确率、提交教材习题的次数、答题的正确率以及提交测验的次数及分数,对学生的课前学习进行量化的评定。
(2)在线互动数据:对学生在微信群中的提问和互动次数进行记录,鼓励学生及时反馈问题,参与讨论。
(3)产出任务的完成:首先,对每组同学是否认真和按时提交文稿,完成视频进行评价。同时,教师要对初次提交文稿的质量进行评估,确认学生是否具备了完成运用常用口语表达产出对话的能力。其次,把每位学生对产出任务的语言贡献纳入评价的范围,鼓励小组每位同学积极参与。在文稿中,学生要撰写自己的部分并做好标识,要求至少用到一个常用表达。
同时,教师主要的反馈内容为:
(1)在线学习进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提醒没有及时完成学习任务的同学。
(2)在线答疑解难:学生在U校园的学习过程中可以随时通过微信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也可以向教师提问。教师除了回答学生的问题外,还要预判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以文档、音频和视频的形式提供相应的补充例子和资源。
(3)明确产出任务:首先,教师加入学生小组的微信群,回答学生在准备产出任务时遇到的问题。其次,学生需要将文稿提前发给教师。教师针对选题、内容、长短和语言质量等方面给出初步反馈,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任务的要求。之后,学生自主进行相应调整和修改再录制视频发给教师。
2.2.5.2 第二阶段:课中
课中评估和反馈的重点在于检查学生通过在线自主学习以及教师的反馈是否能够进行有质量的产出,从认知的角度进一步检查线上自主学习的效果并给予指导。
在课中的环节引入了生生互评和反馈,有助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认知情况进行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师提前制定好生生互评的评价表,在学生准备产出任务的时候发给学生,供学生参考。根据评价表,生生互评的主要内容为:
(1)表达数量:学生对视频中使用所学的常用表达数量的评价和反馈。在播放学生对话的视频过程中,学生在教师设计好的评价单中进行记录,选出使用新学常用表达数量最多和最少的对话视频。
(2)表达质量:首先,学生对视频中使用常用表达的语言结构和使用语境作出判断,提出修改意见或质疑。其次,学生需要查看视频中是否在恰当的情境下灵活使用了之前所学单元的常用表达,鼓励学生不断复习之前学过的表达,检查学生对过去知识的掌握。
(3)表达内容:依据视频中运用所学句型表达内容的丰富度,学生选出每个视频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句型表达丰富意义的句子。
教师对生生互评的过程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并及时反馈,肯定正确评价,纠正错误评价,对表达进行详细的讲解和拓展,并提供例子和语境,帮助学生真正内化所学内容。
教师的评估主要有如下的3个方面:
(1)生生互评参与度:记录学生是否认真观看视频并填写教师给出的评价表。
(2)师生的互动交流:记录学生提问和回答以及发言点评的次数和准确度。
(3)产出任务的质量:首先,记录学生是否按照任务要求和课前教师的反馈认真完成了产出任务。其次,对每个视频表达使用数量、出现的错误表达以及表达内容丰富度进行记录。
2.2.5.3 第三阶段:课后
课后评估和反馈的重点在于检查学生课下是否能够进行反思并通过修正后再次产出,将课中反馈内化为自己的认知。
对于容易出现的共性错误通过提供示例和语境视频或音频作进一步纠正,并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辅导,解决学生课后的问题。
教师从认知角度检查学生是否对原来的文稿中不正确的表达做出合理的修改,并通过语言使用的综合方面作出最终评价。同时对学生的表现从以上多个维度进行较详细的跟踪记录,建立每位学生的评价档案。
3 课程评价有效性的验证
3.1 访谈和调查问卷
本研究主要采用了学生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对于课程形成性评价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在学期中时,从所有学生中随机选取了10位同学进行访谈。学生访谈的结果如表3所见。
从访谈的结果可以看到学生对形成性评价方式的认可,增加了笔者继续实施评估指标和反馈方式的信心。一个学期下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任务的产出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提升。为了验证访谈的初步结果,在学期末我们设计了调查问卷,验证课前、课中、课后评价的有效性。在调查问卷发放40份,回收40份,有效问卷40份。问卷调查的结果如表4所示。
表3 课程形成性评价有效性的访谈结果
表4 课程形成性评价有效性的问卷调查结果
3.2 数据分析
从综合访谈和调查问卷的结果来看,80%以上的同学都认为课程制定的形成性评价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达到课程的目标。其中,85%以上的同学认为教师的评估和反馈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完成任务,客观评价学生学习效果,解决疑问,总结和归纳知识点。90%以上的同学认为生生互评和反馈的方式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较好的帮助学生强化对知识的认知。这说明本研究的评估指标和反馈方式可以对学生学习效果做出客观判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促进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
4 混合式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形成性评价研究的启示
第一,课程的形成性评价要紧密围绕单元教学目标开展,不要面面俱到。单元教学目标不能过于笼统,要聚焦在听说学习的某一个方面,便于学生把精力集中在一个方面,由此开展的反馈和评价才最为有效,才能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语言提升效果。
第二,以教师为主导,并积极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对将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认知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师指导下的生生互评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思考自身知识的内化情况,同时,在互相的交流中进一步强化认知水平。
第三,课前和课中促成阶段的评价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教师需要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扮演好监督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及时发现问题,补充资源,解决问题和归纳总结。
第四,在形成性评价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建立每位学生的评价档案并在学期末发给学生。通过对多维度的评价内容的详细记录,让学生感到每次的付出和努力的价值,并能从显性的数据感受到自己的进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更有效地发挥以评促学的作用。
5 结 语
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形成性评价是提升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方式。本研究聚焦大学英语日常英语表达方式,分三个阶段制定了多维度有针对性的评估指标并为学生提供了具体有效的反馈,并验证了其在督促学生学习、检查学生学习效果以及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可以为今后开展视听说课程教学评价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