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追寻“物哀”
2020-08-28阚佈萍
阚佈萍
摘 要 “物哀”作为日本的传统的文学理念,在日本文化与审美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人们的文化情感中有重要的意义,而这种文化意识的形成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是在特定的文化氛围和地理环境中产生的。本文就追寻“物哀”——对日本文学传统理念的解读进行分析。
关键词 物哀;日本文学理念;文化解读
引言:物哀文化在日本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代表着日本的审美追求,因此研究日本的物哀文化具有重要的审美意义,同时对研究日本文化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日本物哀文化的研究解读、对物哀审美意识形成原因的探讨分析、对物哀文化与中国文化渊源的追寻以及对日本文化的回溯探索进行分析等方面来解读日本的物哀文化,从文化这一方面来解读日本物哀文化的内涵。下文笔者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
一、物哀文化的提出以及概念
“物哀”一词,在日本是最古老的文论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物哀”作为日本民族一种传统的审美文化追求,作为一种对生活、对生命以及在艺术文化活动中对外物的审美表现,作为一种美学的表现,在日本的历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和悠久的历史。“物哀”到底是由谁发明出来的,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但是大多数人认为是由本居宜长率先提出来的,虽然这不是确定的,但是他是第一个对“物哀”一词做出较为深刻阐释理解的人。
本居宜长在《源氏物语》中,把日本在平安时代的没学历论概括成为“物哀”,他认为在人们的感情当中,只有那些不如意的、苦闷的、烦躁的、痛苦的悲哀忧愁的情感才是使人感触、感受最深的。在他看来,“物哀”更是指“真情”,是人们对自然、对生活、对生命最真切的情感体验。这种感情是以人们对生命无常、人生短暂的悲哀情绪为基调的,认为悲哀才是人的情感中最真实、最真切的情感。“物哀”有下面的几个特点:一是指客观对象与主观情感之间一致的美学情趣,是对物所抱有的朴素真切的情感为基础的。二是产生感情的物更多时候是指人,就算是自然界中的事物,也是与人有着密切联系的事物。三是一种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感情变化,从对自然物、人的感情到对人生的感悟,并且用感情去面对把握人生的真谛,生活的本质。
二、日本形成独特的“物哀”文化的原因
有些人把日本的文化比作是“稻作文化”或者是“象征文化”是比较符合的,因为日本的文化大多是通过对大自然的研究以及民族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考察所形成的。而日本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得日本与大自然有着密切的联系。日本在与自然长期的相处中,会把每一个自然事物视为是灵物,这不仅使日本人形成了敬畏自然的文化心理,而且也使日本形成了对自然界中有灵性的生物亲近、接纳的文化心理,感悟自然成为日本人精神内省、生活感悟的重要方式,其中物哀便是搭建灵物与心灵之间的桥梁。
同时,日本的物哀文化的形成与日本岛国地理环境特点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日本岛国天气经常是雾霭漫漫,给人的印象也是朦朦胧胧,变化莫测的,这就使得日本的风景总是变化十分迅速的,因此人们所看到的美总是稍纵即逝的。并且由于一些复杂的社会原因,使得人们在压抑和痛苦中选择“物哀”的方式来倾诉郁闷的心情,同时,佛教的传入,更加强化了日本人的这种认识。
三、日本物哀文化的产生与发展与中国文化有着深刻联系和渊源
首先是我国儒家文化对物哀文化生命意识和现世精神的影响。儒家思想强调的是入世的人生哲学,它强调在现实行为中道德的修养和自律精神。这种伦理观一方面促成了中国儒学观照人类社会和自然万物的现世精神,另一方面也有表现出禁欲主义的倾向。而日本人接受了儒学的现世精神,并将其转化为独特的享乐主义。
另一种是佛教思想对物哀观无常观的影响,佛教宣扬的是消极厌世和出世的人生哲学,与日本神道的现实主义相差甚远,但是经过长时间的影响,日本没能抗拒具有神秘色彩的佛教文化的巨大吸引力,并且經过变形,变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日本佛教。并且由于日本古代美学意识群发坚强的后盾,因此佛教文化很容易便渗透进去。
最后一种对“物哀”自然意识的影响。在魏晋时期,玄学占据主要的地位,玄学是道学的延伸,研究人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成为当时时代的追求。玄学的自然追求的是随心所欲、求其真、尽其性,而这正好迎合了当时日本社会转型的需要,很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同时对日本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玄学中重视人们的真实情感与日本的物哀不谋而合,因此在日本得到吸收。魏晋玄学不仅影响了日本物哀文化的文学思潮和思维方式的特点,对日本人重情感,缺乏理性的文化特点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结束语:日本的物哀文化在日本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日本人的审美以及思想精神都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物哀文化的提出以及概念、发展产生原因、与中国思想的渊源进行分析,对日本的文化进行了一小部分的研究探索,希望可以对研究日本文化起到一些作用。
参考文献:
[1]邓珣.日本动画中的物哀美学[D].南京艺术学院,2017.
[2]程欣欣.川端康成对日本物哀文化的继承与发扬[D].湖南师范大学,2016.
[3]朱王凌子.论新海诚动画电影中的物哀审美[D].南昌大学,2016.
[4]朱宁.日本电影中的物哀美学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