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文化育人工作现状及对策
2020-08-28吕倜然
摘要:高校文化育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当前,高校文化育人工作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 是文化育人主体不够明确、文化育人实践不够深入、文化育人效果不够理想。深入分析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有: 文化育人理念缺失、体制机制不健全、以及学生需求未能满足。要提升高校文化育人工作质量,必须建设文化育 人队伍、完善文化育人体系、打造文化育人平台、健全文化育人机制,通过构建文化育人新格局,进一步关切学生 的利益需求,从而提升高校文化育人的实效。
关键词:高校;文化育人;现状;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20)13-0113-03
2017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 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坚持全员 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 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 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1] 长期以 来,高校重视文化育人工作,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以立德树人为总目标,通过文化育人不断提升学生的思 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 亲和力和针对性。高校文化育人取得成效的同时,也存 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在实践中加以解决。
一、高校文化育人工作现状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加强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的方针和政策,其中突出强调了文化育人 工作。高校也将文化育人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坚持正确 的价值导向,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丰富学生的文化生 活,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和文化素养;充分发挥校园 文化活动的感染力和凝聚力,积极探索优秀校园文化创 建工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文化精品;积极营造有利于学 生健康成长的文化环境,优化了校园风气,活跃了校园氛 围。但同时高校文化育人工作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其 中较为突出的是文化育人主体不够明确、文化育人实践 不够深入、文化育人效果不够理想。
(一)文化育人主体不够明确
高校文化育人的主体应是全体教师,高校思想政治 教育工作者、专业课教师、管理人员、服务人员都肩负着 文化育人的职责和使命。然而,在文化育人的具体组织 实施过程中,高校文化育人的主体局限于从事思想政治 教育工作的教师,主要是高校辅导员和团干部负责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校园文化活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通过 课堂向学生讲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 义先进文化知识,而专业课教师、管理人员、服务人员的 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高校没有组织和调动全体教师 参与到文化育人工作之中,没有充分挖掘教师队伍中的 文化育人要素。
(二)文化育人实践不够深入
高校文化育人工作多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来开 展,而校园文化活动又主要由高校共青团来组织。根据 本校实际情况,各高校不断丰富完善校园文化活动,创新 校园文化品牌项目,各类校园文化活动虽丰富多彩,但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有关的活动开展的并不多。 在活动设计、组织实施、效果评价时,对于文化育人要素 的融入不够,部分活动方案的设计不够科学合理,活动过 程相对简单,针对性不强。此外,校园文化活动与学生学 习的各类课程、社会实践活动、学生日常管理结合不紧 密,存在为活动而活动的现象。
(三)文化育人效果不够理想
由于时间、场地等因素的限制,高校组织开展的校园 文化活动不能覆盖到全体学生,覆盖面不够广泛导致文 化育人很难惠及更多的学生,活动效果远远低于预期。 部分大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 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参与活动的功利性和实用性更强, 部分学生只是表面上参与到活动中,缺乏深入、细致的思 考,从活动中的收获也很少。在学生参加校园文化活动 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加之少数教师自 身知识储备不足、指导水平有限,难以达到有针对性的指 导,育人效果差强人意。
二、高校文化育人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高等学校既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思想文化 创新的重要源头。作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 文化育人在增强文化传承責任意识、提升育人实效方面, 发挥着关键的作用。”[2] 针对当前高校文化育人的现状 与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将有助于找准未 来工作的方向。
(一)文化育人理念缺失
高校做好文化育人工作需要解决好育人主体、育人 内容、育人形式、育人效果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解 决,需要高校从顶层设计,制定文化育人的整体规划。然 而,部分高校对文化育人的作用认识不足,对文化育人的 内涵和原则理解不深。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部分高校重 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而轻视了人文素质的培养。对 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如何 更好地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中,部分高校缺乏深入而系统 的思考。“高校校园文化丰富多彩的主要表现是文化活 动繁多,而且主要偏重于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很少有高 校把这类文化活动纳入学校长远规划,这势必使校园文 化建设缺乏系统性和长远眼光,削弱校园文化在高校完 成其培养目标过程的作用,也使校园文化不能形成与学 校特色相一致的特征。”[3] 部分高校尚未将文化育人融 入学校发展规划的工作大局,并未从顶层设计来思考文 化育人工作,尚未形成有效的育人合力,教师忙于教书, 管理人员忙于行政事务,忽视了育人的职责,尚未形成全 校一盘棋的育人理念。
(二)体制机制不健全
部分高校没有完善、科学的文化育人体制机制。文 化育人工作的组织领导不够规范,高校制定校园文化活 动方案前,缺乏有效的调查研究,缺乏充分的设计和论 证,对教师指导、学生反馈等方面估计不足。高校文化育 人的过程管理不够严格,对前期准备、组织实施、后期总 结等各个阶段的工作缺乏有效的控制,重视前期部署,轻 视后期考核评价,对组织过程缺乏有效的保障和监督。 高校缺乏文化育人的组织领导机制、调查研究机制、监督 保障机制、考核评价机制,导致文化育人实践很难深入。
(三)学生需求未能满足
文化育人最终目的是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促进学生 的全面发展。因而,文化育人效果好不好需要学生来评 价,需要学生深入思考和体会。只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和现实关切,才能起到良好的教育 效果。互联网时代,学生获取的信息呈现碎片化、娱乐化 的倾向,学生对于文化育人的形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部分高校未能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实际需要,有针对 性地设计校园文化活动,创新校园文化活动内容和形式,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部分高校校园文 化活动缺乏内涵、流于形式,不符合学生的期待,部分学 生为了获得第二课堂学分,被动参加各种活动,未能从活 动中真正获得自我提升。
三、提升高校文化育人工作质量的对策
高校文化育人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重要内 容,应始终坚持价值引领原则,引导大学生做出正确的价 值选择;坚持问题导向原则,找准文化育人的关键问题, 敢于直面这些问题,科学分析并正确解决这些问题;坚持 以人为本原则,从大学生现实需要出发,尊重学生、关心 学生、帮助学生,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坚持协同联动 原则,整合协调各部门的育人要素,使之相互配合、相互 合作、相互支持。高校应从师资、体系、平台、机制等方面 构建文化育人新格局。
(一)建设文化育人队伍
文化育人工作首先要解决“谁来育”的问题。“高 校教师是文化育人的第一主体,是大学文化的直接创造 者和传播者,是学生的示范楷模,其理想信念、价值追求、 学术风范、职业道德对学生都会产生直接而深刻的影 响。”[4] 文化育人工作需要充分挖掘高校各群体、各岗位 的文化育人元素,打造一支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 课教师、心理健康教师、辅导员、团干部、行政管理人员、 服务人员组成的师资队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通过课 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知识传授给学生;专业课教师充分挖掘课程中的人文精 神和科学精神;心理健康教师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惑,促进 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辅导员在学生日常管理中注重 人文关怀;团干部在组织活动时充分利用各种文化资源; 行政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在帮助学生、服务学生中教育 学生、引导学生。各个育人主体要明确自身育人的职责, 确保高校文化育人工作落实。全体教师应始终坚持“教 育者先受教育”的理念,自觉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 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
(二)完善文化育人体系
文化育人的主要内容包括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传承体系。要把这些 丰富的内容传递给学生,需要打造完善的育人体系。一 是完善文化育人的课程体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 主阵地作用,通过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向学生讲授知识、 传递中国精神。充分挖掘各类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文化思 想、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道德规范,积极推进跨专业融 合式的教学改革,找准专业课程与文化育人的结合点,形 成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局面。深入挖掘高校 内部传统文化底蕴,挖掘本地区独特的地域文化资源和革命文化资源,以选修课或专题讲座等形式,构建本校特 色的文化类课程群。二是完善文化育人的活动体系。以 校园文化活动为主,将校园文化活动与各类课程的实践 教学、社会实践、第二课堂、学生日常管理、社团活动相结 合,将文化精髓渗透到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高校校 园文化在创新发展过程中需要结合时代发展实际,体现 时代发展特征,不断提升校园文化在青年学生中的吸引 力、感染力和影响力,进而提升高校文化育人的效用。” 校园文化活动在设计、实施、总结的各个阶段,要充分考 虑文化教育因素,指导教师应全程参与、全程管理,切实 发挥有效的指导作用。三是完善文化育人的协同体系。 高校文化育人需要采取整体把握的思维方式,全校上下 密切配合,广泛动员和组织,实现各部门、各学生团体组 织、全体教师协同协作、互联互通,将课堂内与课堂外资 源进行有效对接,不断完善文化育人的资源配置,避免各 自为政、重复工作,努力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各类群体 积极参与的育人格局。
(三)打造文化育人平台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 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加强互联网思想 政治工作载体建设,加强学生互动社区、主题教育网站、 专业学术网站和‘两微一端(微博、微信及新闻客户 端)建设,运用大学生喜欢的表达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 育。”[5] 高校应树立互联网思维,积极打造文化育人的线 上和线下平台,将文化育人的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有机 融合,充分利用新媒体便捷、高效等优势,形成线上线下 的教育合力。线上,通过网络平台,以学生需求为出发点, 采用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形式,及时推送学生关注的热 点内容,并加以深入分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 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融入网络媒体,将文化育人 与网络育人紧密结合。“要掌握网络语言艺术。语言是 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互动的主要工具,在网络上要使这种 互动更亲近就要学会掌握网络用语技巧,创新话语方式, 凸显语言艺术性,善于将晦涩难懂、抽象概括的理论转 化为活泼的网言网语,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将道理讲明 白、将事实讲清楚。”高校应结合各类网络平台的特点和 优势,推送和发布各具特色的精品内容,打造优秀的网络 文化产品,传播主旋律,弘扬正能量,正面引导青年学生。 线下,通过各类课程、活动,与线上进行有效衔接,在潜移 默化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四)健全文化育人机制
高校应加强文化育人的工作统筹、决策咨询、督查落 实、评估督导,建立健全文化育人机制。一是健全组织领 导机制。高校要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各職能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 用。在充分发挥大学文化传承创新作用基础上,高校应 准确把握文化育人规律,将文化育人纳入学校整体发展 规划,系统设计文化育人内容,丰富文化育人形式。二是 健全调查研究机制。针对文化育人工作中热点、难点问 题,通过调查研究来重点解决。调查研究要深入师生,了 解真实情况,围绕调研主题,采取多种形式,有步骤地进 行专题调研、重点调研。调研结束后要及时对调研记录 进行整理,进行认真分析,形成调查报告,为文化育人相 关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三是健全监督保障机制。高校 要对文化育人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管理,厘清各部 门的职责权限,特别是对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要坚持活 动前监督、活动中监督和活动后监督相结合的方式,及时 发现问题,精准纠正偏差,以强有力问责督促文化育人工 作规范运行。同时,加大对文化育人工作的人力、物力和 财力的投入,确保工作顺利开展。四是健全考核评价机 制。高校应科学构建文化育人的考核评价指标,注重评 价内容的全覆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采取静态评价与动 态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形成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确保评 价结果客观、公正,并注意运用评价结果完善相关政策、活 动的设计和运行,以此来推动文化育人不断科学发展。
四、结语
高校文化育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深入分析 文化育人存在问题和原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文化育 人主体、完善文化育人活动体系、搭建文化育人平台、健 全文化育人体制机制,进一步关切学生的利益需求,这将 不断提升高校文化育人的实效。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 .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 工作的意见 [N]. 人民日报 ,2017-02-28.
[2] 蔺伟 , 苟曼莉 . 高校文化育人的工作原则和实现途径 [J]. 中 国高等教育 ,2017(2).
[3] 王德斌 . 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9(6).
[4] 施卫华 . 大学文化育人功能及实现路径研究 [J]. 思想教育 研究 ,2016(5).
[5] 冯刚 .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史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8.
作者简介:吕倜然(1980—),女,汉族,山东莱阳人,新疆 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海南医学院副教授,研 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王宝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