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燕京大学“洋教授”的中国情缘

2020-08-28梅兴无

红岩春秋 2020年2期
关键词:燕京大学仁德北平

梅兴无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次日清晨,在太平洋西岸的中国北平,一队日本宪兵乘卡车从西苑直奔燕京大学,封锁了学校,大肆搜捕抗日师生。就在燕京大学沦陷之时,三位“洋教授”的奋力斗争令人感动和敬佩。

投身中国抗战

燕京大学是1919年由四所美国及英国基督教教会联合在北平开办的大学,也是近代中国规模最大、质量最好、环境最优美的大学之一,与北大、清华、辅仁大学齐名。

五四运动以后,燕大学生始终站在学生运动的前列。九一八事变后,他们又成为反日的主力军。1935年10月,燕大学生发起、起草并联合清华、国立北平师范大学等九所学校的学生自治会,向国民党当局递交了《平津十校为抗日救国争自由宣言》,掀起了全国一致要求“停止内战、团结救亡”的高潮。一二·九运动中,燕大出动六个大队,每队90人,参加了游行示威。

在如火如荼的抗日救亡运动中,燕京大学一些有正义感的外籍教授也热情给予支持。有的把宿舍作为中共地下党的活动据点,有的直接参加了中共领导的抗日斗争,夏仁德、林迈可、班威廉就是其中代表。

夏仁德是美籍心理学系教授,一向同情、支持中国抗日。在给学生讲授《工业社会心理学》课程时,就把《共产党宣言》这本当时的“禁书”列为必读书目。他在燕南园60号的家,成了中共地下党召开秘密会议的安全场所。1935年,许德珩、杨秀峰等组织文化界抗日救国会,多次将他家的客厅借作会议室。他还把后门钥匙交给学运骨干黄华等人,让其自由出入,密议抗日救亡工作。

1936年1月,中共北平市委书记林枫给燕京、清华的学生党员讲解中共党的知识,就借用他家讲了两天。2月29日拂晓,400多名国民党军警冲进清华园抓捕爱国学生,夏仁德掩护蒋南翔等学运骨干藏匿家中,还把《八一宣言》等党的重要文件藏在地毯下面,躲过了军警的搜查。他还利用负责燕大学生生活辅导委员会的机会,与中共燕大地下党组织取得联系,先后分三批把学生输送到晋察冀、延安地区,其中不少人后来成为新中国的高级干部。

林迈可是英籍经济系教授,1937年12月与白求恩同船来华,并结为好友。1938年、1939年暑假,他两次到晋察冀根据地与白求恩见面,并用自学的无线电技术为八路军检修无线电通信设备。回到北平后,他利用欧美籍人士享有治外法权的特殊身份,为八路军购买了日本人严格控制的药品、手术器械、通信器材等紧缺物资。然后在周末以旅游为名,骑摩托车将物资一次次地通过日军哨卡,交给设在北平西山的游击队地下联络站,转而输送到晋察冀根据地。

班威廉是英籍物理学系教授。七七事变后,他经常收听国外广播,在燕大师生中传播反对日本侵略中国的言论。1940年,他和好友林迈可一起,利用从国外买回的通信零部件,为八路军组装无线电发报机。林迈可负责线路设计,班威廉秘密地在物理学实验车间焊接底板,然后将组装好的发报机通过西山地下交通线输送到抗日根据地。

尽管日军知道燕京大学有中共地下党的活动据点,甚至掌握了教师“通共”的情报,但由于燕京大学有美国和英国背景,日本人有所忌惮,始终没敢占领学校。

危急中逃离险境

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美国对日宣战。在此形势下,燕京大学遭到北平宪兵队的打击,甚至有日本宪兵公开扬言,“要将四五年来未算之账作一总决算”。

12月8日上午8点多钟,燕大学生正在上课。驻北平西苑的日本宪兵队乘卡车气势汹汹地开进校园,包围了学校,控制了贝公楼(办公楼)。上午9点,学校大钟敲响,全校1000余名师生被传令到大礼堂集合。日本宪兵队长荒木大佐宣布:日、美两国已经开战,燕京大学作为敌产,已由日军接管。随后,全体学生被集中在大礼堂,中国教职员被集中在体育馆,外籍教职员被集中在临湖轩。

之后,日宪兵公布了将要逮捕的师生名单,却发现林迈可不在现场。几个宪兵立即闯进林宿舍,可是人走屋空。他们气急败坏,把室内家具砸得稀烂,并恶狠狠地放话:抓住林迈可,不会当作一般战俘看待,要送他去军事法庭受审。

他们怎么也没想到,从此再也抓不着林迈可了。就在当天清晨,林迈可与中国妻子李效黎收听到德国电台广播: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正式对日宣战。他立即分析决定,必须马上撤离燕大。撤往何处?他的脑海中闪出了唯一念头:去找曾经帮助过的八路军。

此时,林迈可想到了同为共产党、八路军提供过帮助的班威廉和夏仁德,于是火速通知他们一同离开。班威廉夫妇很快与其会合,夏仁德因有紧急事情处理,留了下来。最终,林迈可驾驶燕大校长司徒雷登的汽车,带着妻子和班威廉夫妇驶出了燕大东校门,直奔北平西山游击队联络站。

在危急时刻留下来的夏仁德,当务之急是要处理掉燕大“民先队”学生赵凤章存放在他那里的一只柳条箱。箱子里装着抗日秘密资料,一旦被日军查获,必将危及赵凤章等人的安全。他打电话给传达室找到了赵凤章,赵用英语急切地说:“我正要去你府上拿箱子呢!”夏仁德立即打断他的话:“你不要来拿箱子,危险!如果可以烧掉的话,让我直接烧掉好了!”赵凤章等人因此躲过一劫,夏仁德却因来不及撤离而被宪兵逮捕。

日军在燕京大学共抓捕师生30余人,中国教授和学生被关进由北大红楼改成的北平日本宪兵总部,夏仁德等六名外籍教授被押解到山东潍县日军专门囚禁在华外国人的集中营。

为抗战作出贡献

林迈可、班威廉一行撤到北平西山后,在游击队的护送下,经平西挺进军司令部,抵达晋察冀根据地。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给予两位“洋教授”极高的尊重和礼遇,并聘请他们担任无线电高级班的导师,还专辟院落供其居住。

根据高级班学员文化水平不一的情况,林迈可、班威廉将其分成甲乙两个组。因开设的必修课有大学数学、高等物理、电工原理、无线电工程等,选修课有高等数学、高等电磁学、光学、天线理论、量子论、相对论等,他们对此疑惑不解,遂问聂荣臻:战事如此紧张,把这些人从前线调回来学微积分,对游击战事有什么用处呢?聂荣臻答:八路军不单纯是一个战斗队,而且是一座大学校,有条件的同志应该学习各种建设技能。中国在战后的建设,需要一大批有革命理想的工程师。目前,就是为我们的未来培养工程师。两位教授听后,对聂荣臻的远见卓识钦佩不已。

由于日军的“扫荡”,高级班随军区司令部由南向北转移,山沟越钻越深,条件越来越艰苦。两位教授与学员们同吃一锅小米糊,同睡一间茅草屋。尽管环境艰难,但教学从未中断。有时,他们以老乡弃用的羊圈作为教室,若遇敌机空袭,就在村外树林里挂上小黑板继续上课。林迈可还带领学员对军区总部、各军分区上百部无线电台进行了升级改造,使晋察冀的无线电通信指挥系统保持在最佳运行状态。

1943年8月,高级班的基础理论课程几近完成。由于健康问题,班威廉夫妇离开了晋察冀。1944年春节,高级班学员全部结业。5月,林迈可到达延安,设计建造了600瓦的大型发报机和定向天线,第一次让“延安声音”传向世界。抗战胜利后,林迈可夫妇带着在晋察冀、延安出生的一双儿女回到英国。

后来,林迈可、班威廉定居美国。他们回忆往事时,都把在晋察冀的两年艰苦教学当作人生的得意之笔。他们对无线电高级班学员的成绩非常满意,称“可以与任何第一流大学成绩相比而毫无逊色”。事实上,在他们的教育培养下,高级班为新中国储备了钟夫翔、林爽、王士光、梁骥等一批通信、电子、导弹航天事业的奠基者和领军人。

再说夏仁德。他被关进潍县日军集中营后,度过了两年的牢狱生活。1943年9月,美、日交换战囚,他获得释放回到美国。1945年春,夏仁德又辗转到复校后的成都燕大任教。1946年,随燕大回迁北平。是年,北平发生美军士兵强奸中国女学生事件,夏仁德背书“抗议美军暴行”的标语,与学生一起游行示威。1948年8月,军警包围燕大搜捕爱国学生,他把被列入黑名单的学生藏匿在家中阁樓,并在半夜帮助他们跳出院墙,投奔解放区。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夏仁德于8月黯然返美。20多年后的1973年,夏仁德夫妇应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邀请访华,受到周恩来的接见。周恩来称赞夏仁德:你从抗日救亡运动到解放战争,给予中国学生运动很大的帮助;你是中国人民的真诚朋友,我们感谢你。

1981年夏仁德辞世后,燕大校友把他的名字刻在学校未名湖与临湖轩之间的山石上,以示缅怀和景仰。

编辑/杨洋

猜你喜欢

燕京大学仁德北平
遥想右北平(散文)
北平的零食小贩
为仁由己
新中国成立前后燕京大学外籍教师的去留抉择
中国化、世俗化与世界化:司徒雷登的大学教育观
燕京大学社会教育述评
The influence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o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孟子说仁德
一条进过瓢城的狗
2009年高考现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题预测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