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肺炎疫情下发热患者检测甲乙型流感病毒抗原的意义

2020-08-28杨皓云赵清谢慈嘉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68期
关键词:乙型流感病毒抗原

杨皓云,赵清,谢慈嘉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检验科,广东 广州)

0 引言

流行性感冒(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是单股,负链,分节段的RNA 病毒,根据病毒核蛋白和基质蛋白,分为甲,乙,丙,丁(或 A,B,C,D)四型,目前感染人的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中的 H1N1,H3N2 亚型及乙型流感病毒中的Victoria和 Yamagata系。临床症状主要为发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体温可达 39℃~40℃,可有畏寒,寒战,多伴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 流涕,胸骨后不适等[1]。

在体温调节中枢的调控下,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经常保持动态平衡,当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体温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使产热过程增加,而散热不能相应地随之增加或散热减少,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为发热。可引起典型发热的疾病超过200种,总结为四大类:感染性疾病、肿瘤性疾病、非感染性炎症性疾病、其他疾病。其发热病因会受患者所属的地区、时期、年龄以及医疗资源的不同而造成构成比例差异[2]。此外还有不明原因的发热,诊断难度高,病情复杂[3]。

预防流感,查找发热原因,就必须尽快鉴别诊断,然后进一步处理,从而防止流感或其它疾病的大范围暴发。本文通过收集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发热就诊并进行甲/乙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的病例,分析本地流感感染状况,探讨其流行特性,为加强流感预防控制提供帮助。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发热就诊并进行甲/乙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的患者共1251例。其中男690例,女561例,年龄1-71岁。

1.2 检测原理

诊断试剂为广州万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甲型/乙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试剂(胶体金法)试剂盒,检测标本为患者咽喉分泌物拭子。该试剂盒利用免疫层析技术,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时,将处理后的待测样品滴加于测试卡的加样孔,当待测样本中含有甲型和(或)乙型流感病毒抗原且抗原浓度高于最低检出限时,甲型和(或)乙型流感病毒先和标记抗体形成反应复合物,在层析作用下,反应复合物沿着硝酸纤维膜向前移动,分别被硝酸纤维膜上检测区(2)和(或)(1)区预先包被的甲型流感病毒核蛋白单克隆抗体和(或)乙型流感病毒核蛋白单克隆抗体捕获,在检测区(2)和(或)(1)区上最终形成一条红色/粉色反应线,此时结果为阳性;相反,当样本不含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抗原或者抗原浓度低于最低检出限时,则检测区无红色/粉色反应线出现,此时结果为阴性。无论样本是否含有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抗原,质控区(C)都会形成一条红色/粉色反应线。

1.3 结果判断

甲流阳性:两条红色/粉色反应线出现,一条在2区,一条在C区。乙流阳性:两条红色/粉色反应线出现,一条在1区,一条在C区。甲乙流阳性:三条红色/粉色反应线出现,一条在2区,一条在1区,一条在C区。

无效测试:质控区(C)无红色/粉色反应线出现,检测无效,需用新测试卡重测。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 、WPS Excel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在1251份鼻咽拭子标本中,共检测甲流抗原阳性375例,阳性率29.98%,其中男性标本690份,阳性标本209例,阳性率30.29%;女性标本561份,阳性标本166例,阳性率29.59%,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788)。将收集的标本按0~10岁、11~20岁、21~30岁、31~40、41~50岁 和>51岁分成6个年龄组,其份数及阳性率见表1,组间存显著性差异(P=0.000),1~20岁阳性率最高。详见表1。

表1 各年龄阶段甲流阳性率比较

2.2 检测乙流抗原阳性52例,阳性率4.16%,其中男性标本690份,阳性标本34例,阳性率4.93%%;女性标本561份,阳性标本18例,阳性率3.21%,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13)。将 收 集 的 标 本 按0~10岁、11~20岁、21~30岁、31~40、41~50岁和>51岁分成6个年龄组,其份数及阳性率见表2,组间存显著性差异(P=0.001),1~10岁阳性率最高。详见表2。

2.3 甲流,乙流混合阳性2例,阳性率0.16%,阳性标本量过少,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在近100年间,世界发生过多次流感病毒全球性感染,甚至大暴发。其中最严重的大流行为1918年于西班牙暴发起的H1NI型流感,共造成约5000万人死亡。据WHO统计,全球每年大约有300~500万流感病毒感染病例以及25~50万的死亡病例[4]。

越来越多研究表明,热带地区尤其在亚洲,流感的季节性呈高度多样化,既有季节性周期流行,也有全年循环[1]。2019年第49周,我国内地南北方省份流感活动水平继续呈升高趋势,暴发疫情数明显增多,我国部分省份已经进入今年的冬季流行季,西南地区省份水平较高,处于中等流行水平[5]。广州地区的春季以多雨、雾霾为主,湿暖回潮,室内空气流动差,况且城市人口密度大,在某些密闭的公共场所容易被人流感病毒经飞沫途径感染[6]。

既往有调查发现,甲型流感的高峰会出现在1月份,乙型流感的高峰即出现在3月份,乙型流感的峰值会滞后于甲型流感大约2个月,流感流行的季节以甲型流感病毒为主,病例数明显多于乙型流感,流感流行季节后期即乙型流感病例逐渐增多,反而超过甲型流感病例数[7],但在本次统计发现中并未出现乙型流感病例多于甲的情况。

医护人员凭借发病初始症状来对疾病做出初步诊断、分诊,这对于在患者疾病本身的治疗和控制疾病的传播来说是尤为重要的。但发热类疾病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或部分类同,所以快速诊断出流感引起的发热即起到重要作用。目前,流感病毒实验室检测方法主要有流感病毒培养、流感病毒抗原检测、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病毒血清学检测等,RT-PCR 是检测流感病毒最有效的核酸检测技术,目前已取代病毒分离培养成为流感诊断的金标准[4]。但由于RT-PCR技术实验设备成本高、实验室条件要求高、技术人员培训周期长,检测时间长,故不适合于大规模和社区医院流感病例的快速筛查工作。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发展到现在已经是一种常见的免疫学检测技术,其核心是对流行性感冒病毒核心蛋白进行检测,且有操作简单、稳定性好、检测时间短、对操作人员的要求低等特点,且能在现场或床旁完成检测[8]。以胶体金法进行流感抗原快速检测,可在15分钟内获得检测结果,具有中度的敏感性(50%~70%)及高度特异性(90%),操作简便,是常用的床旁快速检测方法,可同时区分甲流和乙流感染[1]。

表2 各年龄阶段乙流阳性率比较

既往对于发热类疾病,通常依靠医生的临床经验或某些特异性不高的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容易出现误诊、漏诊和滥用抗生素的情况。而应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快速检测甲/乙型流感抗原后,临床医生可依据检测结果并结合临床症状判断患者感染流感病毒与否,从而及时进行科学合理对症治疗。

门诊作为医院的第一道屏障,对发热患者的诊断及后续治疗显得格外重要,进行甲/乙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尽早诊断使感染者得到及时治疗,对不明原因发热的患者尽早进行进一步的检查鉴别,比如病毒核酸检测,以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疾病的传播蔓延。因此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快速检测甲/乙型流感病毒抗原在对流感的诊断、减少抗生素滥用、不明原因发热的鉴别排查和流行病控制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乙型流感病毒抗原
猪乙型脑炎概述及其防治
2011—2020年平顶山市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苏州市D抗原阳性无偿献血者C和e抗原阴性率及其筛血策略*
甲、乙型流感病毒感染患者外周血NL R表达对比分析
负载抗原DC联合CIK对肝癌免疫微环境的影响
我国流行性乙型脑炎研究
流感病毒为何肆虐冬春
新研究有助于开发流感广谱疫苗
关于血型问题的释疑
为何要如此重视H7N9型禽流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