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护理联合盆底肌功能训练促进全子宫切除术后膀胱功能恢复的研究

2020-08-28于润月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65期
关键词:尿潴留盆底膀胱

于润月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医院,江苏 淮安)

0 引言

近年来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等严重疾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表现,目前已然严重影响广大女性患者的身体健康。目前使用全子宫切除术是较为有效的治疗方式,此类治疗方式虽然能够有效治愈疾病,但对患者术后膀胱功能的影响极大,尿潴留便是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我院进行全子宫切除术后需要进行膀胱功能恢复的64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采用完全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均分为两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7~60周岁,平均(43.06±3.02)周岁;观察组患者年龄26~62周岁,平均(43.01±2.89)周岁。两组患者各项一般资料比较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仅予以优质护理:(1)术后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保障术后各指标恢复正常;(2)每日定时记录患者出入量,增加饮食摄入干预,多选用易吸收的高营养物质;(3)定时观察导尿管是否出现压迫、扭曲等表现,要保持引流管的通畅无虞,避免引流逆行出现感染;(4)增加同患者的沟通交流以此保障患者能够保持愉悦积极的心情直面疾病进行有效康复。

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增加使用盆底肌功能训练:(1)术后需要常规进行导尿管的留置,大约在14 d,术后每日需要进行2次的会阴部清洗;(2)术后约13 d才能够将患者导尿管进行定时开闭;(3)使用多媒体的方式指导患者了解盆底肌功能锻炼的方式,护理人员应用一对一进行技巧指导;(4)术前3 d应当提前进行不同体位的会阴部收缩训练,术后卧床休息时应当练习术前卧位盆底肌锻炼,每次练习时间应当在10 min左右,随着病症的好转逐渐增加训练时长以及训练强度;(5)在留置尿管过程中应当使用红霉素薄涂于患者尿道口减少感染可能。

1.3 效果判定

护理人员应当在进行护理以及训练之后对患者膀胱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有效评估,有效为患者排尿正常,排尿过程中无余尿无疼痛感,下腹部体格检查呈现正常表现;好转为排尿后进行B超检查观察到仍有部分余尿,但余尿量<50 mL;无效为无以上表现出现,并且膀胱余尿量≥50 mL,总有效率=(有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2]。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4.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不同方式有效护理训练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参数详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训练后应用效果[n(%)]

3 讨论

膀胱是正常排尿功能的主要器官,如若出现异常容易对患者造成排尿功能的影响,尿潴留是全子宫切除术最为常见的并发症,能够直接影响患者盆底肌功能,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日常恢复[3]。

本次研究为了有效规避全子宫切除术后出现膀胱功能异常,特别利用了优质护理以及盆底肌功能训练两种方式进行功能恢复。优质护理是常见于术后恢复的护理方式,是保障患者各项功能的术后恢复,是在患者的角度进行手术治疗的保障,以此增加预后能力。盆底肌功能训练最为常见的即是凯格尔运动,是通过术前采用不同体位提前进行盆腔肌的锻炼,以此增加此部位肌肉的感知以及运动,在术后再次进行康复的时候,盆腔肌会更加敏感,容易保障膀胱的功能恢复,两种方式联合使用的应用效果更加明显,是无创、优质的术后康复方式,在减少尿潴留发生的同时还保障了患者的生存质量[4]。

综上所述,使用优质护理联合盆底肌功能训练能够有效促进全子宫切除术后膀胱功能的恢复,能够直接减少尿潴留的发生,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之中。

猜你喜欢

尿潴留盆底膀胱
便携式膀胱扫描仪结合间歇性导尿术在脑卒中合并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
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诊疗特点分析
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的研究进展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直肠癌在调强放疗中保持膀胱充盈度一致的重要性研究
非肌层浸润膀胱肿瘤灌注治疗研究进展
针刺治疗术后尿潴留6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