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察针灸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

2020-08-28苗恩武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65期
关键词:功能障碍康复训练针灸

苗恩武

(安徽省泗县人民医院,安徽 泗县)

0 引言

脑卒中作为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常伴各种并发症的出现,该病通常是由于大脑急性缺氧缺血的原因而导致发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1-2]。吞咽功能障碍作为脑卒中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常规的治疗手段由于见效较慢,治疗时间较长,达不到最理想的临床效果。本次研究通过对我院康复科收录的60例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分别进行康复训练治疗和针灸康复训练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生活质量情况以及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录我院康复科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总计60例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为对象纳入本次研究,用随机分组的方式以每组30例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有男性16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64.38±3.27)岁。对照组有男性17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63.77±3.8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和排出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皆符合脑卒中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皆符合吞咽功能障碍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晓并同意参与此次研究。

排除标准:排除严重肝、肾功能衰竭的患者;排除不配合治疗的患者;排除老年痴呆以及不具备完整自主意识的患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现代康复训练,内容包括:①取座位或45°半仰卧位,以冰棒对患者的软腭、舌根、咽后壁进行刺激,并嘱患者进行咳嗽、吞咽的动作,持续3~5次,共进行3组;②舌运动训练,指导患者进行舌头的向上、下、左、右的舒展运动,反复抵上颚、上牙龈、下牙龈、左口角、右口角等部位,此外治疗师纱布裹住患者舌尖后,轻轻牵拉患者舌尖,同时患者用力收缩舌头;③发声训练,指导患者对元音进行发声训练,每个元音发音3~5次,持续3~5 s,共进行3组;④咀嚼锻炼,指导患者进行吮吸、张口、闭口、鼓腮等训练,锻炼口腔周围肌肉群;⑤每次治疗控制在30~45 min,以10次为1个疗程,治疗3~5个疗程。

观察组在常规康复锻炼的基础上进行针灸治疗,确定患者的针灸穴位,穴位包括廉泉穴、百劳穴、夹廉泉穴、风池穴、玉液穴以及金津穴,做好施针的准备。其中风池穴用2寸毫针对着患者鼻尖方向扎入1寸致出现酸胀感,持续25 min,然后再采用平补平泻法继续施针10 min;金津穴和玉液穴用1.5寸毫针在患者的舌系带经脉位置扎入0.5寸,得气后加重力道调整为捻转手法进行3~5次捻转;廉泉穴和夹廉泉穴用3寸毫针对着患者舌根方向扎入1~1.5寸,连续轻捻3~5次;百劳穴用2寸毫针入1寸即可,采用平补平泻法施针3~5次。其中廉泉穴、夹廉泉穴以及百劳穴需要在施针后接入通电25 min,针灸治疗1次/d,6次/7 d,连续治疗28 d。

1.4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情况用VFG评分进行对比,VFG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的吞咽功能恢复越好;生活质量的情况用SAWL-QOL评分进行对比,SAWL-QOL评分越低说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根据医院制定的疗效评价标准分为:显效-患者吞咽功能完全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有效-患者吞咽功能有所改善,少有呛咳的现象出现,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患者吞咽功能障碍没有变化甚至加重,临床症状没有得到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将实验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生活质量情况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FG评分与SAWL-QOL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FG评分比对照组更高,同时观察组患者的SAWL-QOL评分比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100.00%)比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生活质量情况对比(±s, 分)

表1 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生活质量情况对比(±s, 分)

?

表2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n, %)

3 讨论

吞咽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发生在中老年群体,其通常由于脑卒中患者的舌咽、舌下以及迷走神经核性或核下损害等导致,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发病率高达60%,吞咽功能障碍会使患者出现舌部以及咽部的肌肉活动受损,导致真性延髓麻痹或假性延髓麻痹[3]。常规治疗手段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碍情况,但见效较慢、治疗时间较长,容易导致患者出现不良的心理情绪,从而出现对后续治疗的抗拒心理,影响病情的进一步治疗[4]。针灸治疗作为传统中医的治疗手段之一,通过刺激穴位改善血液流通并促进血液循环,从而达到调节咽部神经、恢复咽部功能的作用。康复训练能提高以上治疗的效果,同时加快患者的咽部肌肉机能恢复速度,同时有效能改善患者的咽部状况。由此可见,针灸康复训练治疗对于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

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得出,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FG评分与SAWL-QOL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 F G评分比对照组更高,同时观察组患者的S A W L-Q O L评分比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100.00%)比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说明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进行针灸康复训练治疗,相比单一的康复训练治疗,临床效果更加显著,能明显地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以及生活质量,同时提高整体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通过针灸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碍,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整体的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猜你喜欢

功能障碍康复训练针灸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漫谈令中老年女性难堪的“社交癌”——盆底功能障碍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继发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针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