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初中《道德与法治》思维教学的途径

2020-08-27邹欣荣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95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途径中学

邹欣荣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贯彻实施中,为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锻炼学生解答省考综合题的思路,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学科针对性思维是重中之重,教师通过自己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精心教学,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习惯和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是行之有效途径。

【关键词】中学;思维教学;途径

中学生的思维发展一般都是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在此过程中,学生约12-15岁时会出现“飞跃”或“质变”,所以在初中阶段,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黄金时期,若教育条件充足和教师能引导适当,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是起到强力拉动作用。特别是省考探究式命题背景下,大多数中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主观题解答存在无头绪现象,教师的教学设计更应讲究方式方法。下面结合自身多年一线教学经验,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思维教学的途径。

一、改变传统式教学,提升教师创新思维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明显不适合现代化的教学理念,教师一节课“满堂灌”,这样不仅会使学生听觉疲劳,久而久之,就会培养出按部就班,呆板的学生。一旦学生出现懒得思考的迹象,成绩要想提高,思维要想得到碰撞,就难上加难了。而目前,我校的一部分学生就出现这种现状,稍有难度的题目,很多人选择生搬硬套写上背诵内容。学生会出现这样的状况,他本身有原因,但我想,跟学生一直以来所接受的教育方式不能完全脱离关系。所以,教师要勇于创新,敢钻研,有新思想,给教学不断注入新的活力,而不再是千篇一律地开展教育教学,特别是作为思政教师,必须得多关注时政大事,多了解热点新闻,才能在教学中“手到拈来”。在此层面,教师的专业能力才变得更高,学生的视野才更广,思维才更活跃。

二、注重探究式提问,增进学生发散思维

“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这样的教育无疑会事半功倍,所以扭转学生的思想,也是作为教师面对学生首先要处理的。思政教育不该局限于课堂上或班主任身上,作为一名中学政治教师应是充分利用《道德与法治》课本中的内容,把思想教育渗透在生活中,努力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比如在《文化多样性》文中有一句“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让学生揣摩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同时,也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学习实际去谈谈理解和收获:中华文化精华有哪些呢?他国文化有哪些吸引你的地方呢?通过对比,你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中感悟到什么?针对这一探究式提问,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进行自主探究,在学生的智慧交锋中,经常会出现智慧点燃智慧,经常会出现各种有新意的答案,从而激发学生探知的欲望,这是在思想上改变学生对学习的态度,然后教师再进一步归纳和升华,助力学生在脑海里把知识系统化,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框架图。学生在这次探究式提问、讨论、总结中,既培养了自己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又发展了自己的发散性思维。这方式对于当今省考综合性强的主观题解答,不失为平时练兵好妙招。

三、布置趣味式作业,培养学生积极思维

在教学中,切记不能把问题局限化,为学生铺好一个又一个台阶,这样学生的思维只能跟着老师的设置定向思考,久而久之,学习就容易缺乏自己的兴趣,缺少学习心得和收获。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教学要为学生创造“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处在一个想解决又不能马上轻易解决的状态,从而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和兴趣性。例如,在《复杂的国际关系》教学导入中,充分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国家人物进行简单介绍,从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想去学,从而激发学生对政治的学习热情,并让学生课后收集相关人物更详细的资料,出色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任务。之后对于学生的汇报,教师应给与更大的鼓励和表扬,特别是回答错了的学生,更应多鼓励和肯定他们,消除学生怕回答问题、怕答错问题的心理。每个出于兴趣去认真完成作业的学生,都应该点赞,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思维就有了动力,学生就愿意积极动手,积极动脑,就不会一板一眼在考试中进行作答,而是会结合材料并运用书本观点进行分析,这正是中考题型改革对我们学生提出的新要求。

四、走出定向型思考,加强学生求异思维

思维定势是妨碍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最大障碍,为了克服思维定势,不让学生想当然地想出答案,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是很有必要的,灵活思维的培养可包括反向思维、求异思维,创新性思维……其中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方法和策略很多,需要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不断探索总结,给学生持之以恒地训练,让学生的思维在学习中,逐渐增强从多角度,多方面去思考的能力。例如,在《中国的机遇与挑战》一课教学中,通过机遇与挑战的各种实例展示,立即反问学生“机遇大于挑战吗?”学生会脱口而出就说出心中的想法,但是面对其他学生的不同意见和看法,他们就会思考:如何证明机遇大于挑战?又如何证明挑战大于机遇呢?还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呢?先为学生留下思考空间,让学生在头脑中获取各种信息去证明,然后教师自己假设一个错误答案给学生判断,在此过程中求异性思维就会碰撞出火花,特别是不赞同的学生就会从其他角度证明老师的观点是错误的,接下来可能又有其他同学再另辟蹊径反驳前面同学的看法,作为教师,我们本应该注重学生发展的潜在性、主动性和差异性,这种形式的问题保证了学生有自主表现和发展的空间,为每个学生提供了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地思考、讨论、评价,提高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如此下来,学生会在日常学习中熟练掌握多角度解答主观题的方法。

综上所述,我们衡量一节课是否高效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就是,这节课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能力技巧得到多大程度的训练。如果教师自己滔滔不绝的讲解代替了学生应有的思考,繁多枯燥的笔记代替了深入合作的探究。这样的课堂不仅沉闷,而且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没能得到应有的训练和强化。最后的结果是考试时遇到熟题还能应付,一遇到生题就束手无策,这样不重视学生能力发展和训练的课堂和高效课堂是背道而驰的。古人云:“ 授人以鱼,惠其一时,授人以渔,惠其一世。”这句话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灌输给学生现成的知识,可以使他暂时受益,培养他的能力技巧则可以使其受益终身。如果学生思维得到了充分的训练,掌握了解答该类问题的能力技巧,符合新时代国家全面实行素质教育的新要求,中学思想政治教师的教学观念也应该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接受和学习全新的教育形式,正确把握学生思维发展的客观规律,具备良好的学习和教学创新意识,掌握各种培养学生思维的技巧,将中考理念充分应用到教学实践中,为学生能够在《道德与法治》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立下基石。

【参考文献】

[1]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S].2012.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3]童成芳.政治課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J].新课程学习,2014 (07).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途径中学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诸暨市学勉中学
用“分拆”法探索数列不等式放缩裂项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