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过阅读“看”世界,激发小学生阅读兴趣

2020-08-27沙静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课内阅读课外实践阅读兴趣

沙静

【关键词】小学生 课内阅读 课外实践 阅读兴趣 阅读实践

一、带领学生通过阅读“看”世界的实践分析

(一)围绕知名景点进行延伸阅读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向来喜欢描写、赞美景点,很多知名景点在这些文人的笔下赋予了精神内涵,也更吸引人向往。在阅读中,学生透过优美的文字可以感受到一些知名景点的魅力,对此在教学中,本人尝试了围绕知名景点进行延伸阅读,结合语文书的选文,选定第一站为西湖,开展了“走进西湖”的阅读实践活动。该阅读实践活动围绕西湖这个景点,一步步地引导学生进行延伸拓展阅读,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西湖,也因为了解西湖、品味西湖而更加热爱阅读。

在课前,先给学生布置搜集和西湖相关知识的任务,因为西湖是我国著名景点,不少古诗词描写了西湖的美景,尤其是苏轼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首诗让没去过西湖的学生心生向往,而去过西湖的学生积极性也很高,他们围绕西湖,认真搜集了与西湖相关的材料,如有描写西湖的古诗词、现代诗词,有介绍西湖景点的资料,有与西湖相关的文化故事、民间传说等。

在搜集材料过程中,学生已经进行了初步阅读,对西湖有了一定的认识,在上课的时候,首先让学生七嘴八舌话西湖,谈一谈印象中的西湖,去过的学生个个手举得高高的,迫不及待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感受,没去过的学生也很积极地谈自己在书上了解到的西湖。在话西湖后,采取了图文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围绕西湖景点进行延伸阅读,在优美的文字中感受西湖的美,同时深入西湖的文化背景、民间传说,挖掘其历史文化内涵,促进学生在深入阅读中更全面地品味西湖,在西湖的吸引下,学生表现出了浓厚的阅读兴趣。

(二)走进古诗词品味大美中国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瑰宝,与其他文学体裁相比,它不但具有丰富的文体特征,而且简练的语言中还包含了丰富的艺术内涵。其语言优美押韵,能将祖国的大美河山描写得惟妙惟肖、诗情画意。通过古诗词,我们可以领略到祖国河山之美,也能感受到美丽风景背后的文化意境。对此,笔者开展了“走进古诗词品味大美中国”的阅读实践活动,在古诗词中感受祖国山河的秀丽壮美,同时也促进了学生通过实践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在课内,笔者会采取猜谜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古诗词猜猜描写的是哪里的景色,比如“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分别写的是哪里,让学生来猜,同时也通过诗词进行延伸阅读。

在暑假到来之前,笔者布置了暑假自行开展实践活动的任务,学生可选择一个古诗词描写的地方,跟家人一起去旅行,鼓励学生在选定目的地后搜集相关的古诗词和背景介绍材料,先对景点相关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加深对景点的理解;在旅行过程中拍摄照片,用照片完成一张思维导图,也可以制作PPT讲述“我的旅行故事”。但无法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去古诗词里的景点旅行,所以没有开展实践活动的学生,可以选择一首古诗,完成一张思维导图,采用的图片可以是网上搜集的,这种课内外结合的方式,能促使学生为了更多地了解古诗词中的景点而主动去阅读。在古诗词中品味到大美河山后,他们会越发爱上阅读,这不但能拓宽视野,还能培养情操。

(三)开展研学之旅增加阅读体验

很多学生都有“看”世界的梦想,通过阅读“看”世界正好抓住了学生的向往,在“课内阅读、课外实践”的教学思路引导下,笔者还尝试开展了研学之旅。因为课堂内的阅读和讲解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笔者以六朝古都——南京作为一个目的地,先在课堂上让学生自行组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大家展示眼中的六朝古都。学生有的用现代诗改写吟诵,有的说相声《大话南京》,有的对歌曲《南京之路》进行改编,有的演绎小品《南京美食》,通过“花样南京”介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加深学生对南京的认识。

在六一儿童节之际,在家委会的组织和家长的陪同下,我们组织学生走进六朝古都进行研学之旅,让学生亲身感受南京的历史文化魅力,让阅读变得更有价值。在研学过程中,每到一个景点,学生都纷纷联系到有关的文学作品、背景故事,进一步理解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深刻含义,课外与课内互补,在真实的情景中更能理解书中的知识。

二、通过阅读“看”世界的效果分析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当下,电子产品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小学生的课余生活也深受影响,在家做完作业后,学生会较迷恋于电视、手机、电脑,相对缺乏阅读兴趣。通过开展课内阅读、课外实践后,学生对通过阅读“看”世界有着浓厚的兴趣,对阅读的兴趣也明显提高。在阅读中,学生会受到美文的启发,渴望通过阅读对世界有更多的認知,从中体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意义,促进他们热爱阅读。学生在小学阶段有着较强的好奇心,可是生活的空间比较狭小,父母平时忙于工作没有时间和精力带他们去体验各种生活,而阅读可以开阔他们的视野,更多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

(二)有利于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阅读“看”世界,学生不仅开阔了视野,而且还认识到文字表达的魅力,能充分调动好奇心,在感受大好河山和人文趣事的同时,会让他们陶醉其中,并促使他们将阅读感想或旅行中的所见所闻写出来,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会得到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是写作的重要能力,阅读是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有效地开展阅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词汇,获得组织语言的技巧,从而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三)有利于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

在开展通过阅读“看”世界之前,班级的阅读氛围缺乏,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开展该教学实践之后,学生被新颖的教学方式吸引,对世界充满好奇和向往,他们都喜欢上这样的阅读课。无论是在课前,还是在课中,抑或是在课后,学生们的阅读积极性明显提高,班级中形成了浓厚的阅读氛围。有的家长反映,学生在家的阅读时间增多,在搜集景点资料、探索古诗词中景点的时候,还会带动家长一起阅读,这也有利于营造家庭的阅读氛围,促进家长和孩子共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阅读教学中,若单一地要求“死”读书,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难以产生阅读兴趣,为此教师应注重对阅读教学进行创新,笔者以“课内阅读,课外实践”为总体思路,开展“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阅读实践活动,带领学生通过阅读“看”世界,让学生在阅读中视野、思维得到拓展,从而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中获得发展。

猜你喜欢

课内阅读课外实践阅读兴趣
小学作文教学策略的探究
浅析“小学语文阅读中课内与课外的联系”
兴趣引领,快乐阅读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质量提升的几点措施
略谈小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的基本途径
深入融通,提升课堂内外阅读的整体效益
探究如何培养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策略
链接课内阅读推开习作表达之门的研究
听障生课外生活实践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