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谈小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的基本途径

2016-11-30曹有荣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11期
关键词:课外实践实验操作培养兴趣

曹有荣

【摘 要】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更多地强调概念的解释、公式的推导等,却忽略了从生活经验去理解数学的需要,因而学生对数学的作用产生疑惑也就不难理解。事实上,我们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修养,恐怕不能单单地强调“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而应该从更广阔的范围上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从第二学段开始,教材中安排有关“测量、调查”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因此,在课堂教学通过什么途径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关键词】培养兴趣;实验操作;实际应用;课外实践

数学知识的应用是广泛的,大至宏观的天体运动,小至微观的质子、中子的研究,都离不开数学知识,甚至某些学科的生命力也取决于对数学知识的应用程度。马克思曾指出:“一门科学只有成功地应用了数学时,才算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人们的吃、穿、住、行都与数学有关.如通过人们吃的糕点可认识到丰富的几何图形;在商场买衣买鞋时经常会遇到打折(百分数)的问题;日常生活中水电费的支出;数学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一、用实际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背景结合起来,从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引入新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1.概念从实际引入

学习“垂直”的概念时,可结合实际提出这样的问题:马路的十字路口的两条道路位置上有何关系?再比如电线杆与它上面架的电线位置上有什么关系?这些都是数学在实际生活中具体涉及到的例子,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意识,而且能直观地理解垂线的意义,并意识到学习这个内容的重要性。

2.公式、法则结合实例抽象提出

结合实例抽象提出,既容易对其作出通俗易懂的解释,又容易对其自身作出本质的揭示。例如在学习“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时,可以这样引入新课:“提供给学生一个长方体实物和一张长方形硬纸板,要求学生把实物用纸板包装起来的实践操作,再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交流中,体会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用途,归纳出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而且能激发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情感。

3.性质从实际需要提出

例如:在学习“点到直线的距离”时,可以从走路时往往喜欢抄直路直奔目的地,这样做究竟是为了什么,让学生思考,通过这样的实例,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易于接受,同时还能领悟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无所不用。当然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辅助教学,采用模型、幻灯、录像、计算机等现代教学手段,增加师生互动、形象化表示数学的内容,同时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这样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学习知识的兴趣,又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二、教学联系实际,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从知识的掌握到知识的应用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没有充分的、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是不会形成的。教学中应该注重从具体的事物提炼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用数学知识来解决,这有助于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形成。比如在学习“正比例”时,利用这样一个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甲乙两地有三条公路相通,但在通常情况下,由甲地去乙地我们选择最短的一条路(省时,省路);特殊情况下,如果最短的那条路太拥挤,在一定时间内由甲地赶到乙地我们就选择另外的一条路,宁肯多走路,加快步伐(速度),来保证时间(时间一定,路程与速度成正比)。从数学角度给学生分析这个问题用于“行程应用题”,是路程、时间、速度三者关系的实际应用。这一问题的提出可以使学生感到具体的实际问题就在自己身边等待解决,增强了主动意识,激发了兴趣。

三、精心编制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当前我国数学教材中的问题和考题多半是脱离了实际背景的纯数学问题,或者是看不见背景的应用数学问题。这样的训练,久而久之,使学生解现成数学题的能力很强,而把实际问题抽象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却很弱。而数学是以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作为研究对象的,它的许多概念、性质和方法都从现实中来。但它有更多结论去为生产和社会各行各业服务。因此,教师可在遵循教学要求的前提下,精心编制一些与生活有关的问题,可以使学生感到自己的周围处处有数学,从而使其萌发学好数学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愿望,把学和用结合起来,达到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效果。如在学习“最小公倍数”时,可编制实际生活中有关生产中的任务分配的问题,如“某服装厂的工人每人每天可生产3件上衣或7条裤子,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为一套服装,现有60名工人生产,每天最多能生产多少套服装?”根据题意,需先求3和7的最小公倍数(21)才能使每天生产的服装最多,再进行对工人进行分工(42人生产上衣,18人生产裤子)。这样根据教学目的编制这类与生活相关的问题,在教学时学生不仅容易接受,而且能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用价值,让学生知道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可逐步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实际编制问题并解决问题,逐步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

四、加强课外实践,带着数学知识走进生活

著名的数学华罗庚先生曾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精辟地阐述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可以说数学为很多生活问题建模。例如举行一次野炊活动。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收集大量信息,深化统计的学习,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参与活动的全过程,调查市场行情,让学生亲自到商场买米、买菜和其他必需品,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许多困难,如买菜中的估算,人民币的支付,菜的搭配和选择等策略活动,引导学生有序地思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渗透应用数学的意识。“野炊”活动将学生学习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让孩子们津津有味地评论着自己所买的菜,交流着买菜的体验,充分展示了每个人的个人爱好,生活经验、情趣,也学习和交流着学习数学所包融的价值观,实用观,享受着学习数学的快乐。这是融数学、社交知识于一体的综合练习,这样的作业设计从孩子们身边的现实问题入手,给学生提供了一次运用各种知识进行实践活动的锻炼机会。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会获取知识、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实际运用能力,使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收集、整理一些适应本地生活、生产需要的实际应用性问题,注意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际素材组织教学活动,增加实习作业和探究性活动,找到向实际问题过渡的渗透点,使学生领悟数学的应用价值,达到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戴芝英.谈提高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几个注重[J].新课程导学.2016(26)

[2]陈春雷.探讨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4(07)

猜你喜欢

课外实践实验操作培养兴趣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化学实验操作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在初中化学课堂运用体验式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融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