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在绿波红菱间
2020-08-27王立新
王立新
【关键词】绿波 红菱 理念 文化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现为经济开发区)宋剑湖小学始建于2000年,坐落在常州市武进区遥观镇宋剑湖畔,是一所地地道道的农村学校。多年来,我校确立了“创造促进师生主动发展的教育”的办学理念,构建了以“绿波红菱”为标识的“三自”文化,学校逐步建设成为特色鲜明、质量上乘、文化深厚的高品质乡村小学。
一、绿波红菱:小学校也能办出大教育
作为一所乡村小学,要从理念入手,在文化上立根,这才是真正的发展之道,要把文化建设作为学校促进发展、提升品质的源动力。
1.“绿波红菱”文化——彰显教育本真
笔者是在遥观这片土地上成长起来的乡村校长,三十年如一日,以校为家。宋小当时是一所村级完小,但笔者始终坚信“小学校也能办出大教育”。笔者决定先从文化立根,基于遥观宋剑湖地域特色“绿波红菱”自然景色,构建以“绿波红菱”为标识的“三自文化”。笔者对“绿波红菱”作出了教育的解读:社会是绿波,学校就是红菱;学校是绿波,师生就是红菱;教师是绿波,学生就是红菱。学校在党建品牌、环境文化、教师发展、课程改革等方面都围绕并渗透着“绿波红菱”,使学校各项工作构成有中心的整体,使每项工作都有灵魂、有味道。《武进日报》也专题报道了我校的“绿波红菱”文化。
2.“红菱家园”品牌——激发源头动力
笔者认为学校的发展,党的领导是根本。宋剑湖小学党支部打造了“红菱家园”党建文化品牌,带领全体党员在“学习”中坚守一颗“红心”,在“教学”中成为一颗“红菱”,在“服务”中弘扬一片“红风”,处处引领、时时争优、人人服务,使“红菱家园”成为每个宋小人的精神归属。聚焦“红菱家园”品牌建设这一主线,提炼出“三点一线”支部工作法:以学习引领为切入点,打通理论与实践的界线,办好“红菱讲坛”,上好红色党课,参观红色基地;以教育教学为着力点,贯通教育与教学的中线,成为“教学红菱”“课改红菱”“科研红菱”和“书画红菱”;以志愿服务为落脚点,联通学校与社会的路线,站好“服务岗”,做好“大走访”,走好“社区行”,系统推进,凝聚人心,创新发展。
二、水墨书香:最普通的学生也该有艺术修养
宋小87.5%的学生为外来务工子女,这些学生很有可能就是遥观未来的建设者,要提高整个遥观镇的公民素养,我们就要培养好这些外来务工子女,哪怕将来他们只是一个普通的人,也会对生活充满热爱,对艺术充满向往。
1.翰墨飘香的书画课程
漫步宋小的校园,你会发现300多幅书画作品一一呈现在走廊、教室、橱窗,散发出浓浓的墨香。这里,除了名家名作、教师墨宝外,更多的是学生的习作。从2000年建校起,书画便成了宋小的特色课程。学校实施了“校本化”书画培训工程,成立了书画教研组;开发实施了书画校本课程“墨缘”“墨韵”等,配置了8个书画专用教室;“书画源远”主题浮雕、历代名家书画长廊、名家及师生书画墨迹等,更让学生浸润在书画情趣之中。近年来,师生书画作品参加全国各级各类大赛成绩颇丰,共获奖1500多个,60余幅作品发表在报刊上。由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了《绿波红菱》书画集;《常州市书法教育》《中国书法报》也对学校的书画特色教育进行了宣传介绍。
2.开卷有益的“宋读者”课程
最是书香能致远,“宋读者”课程从“历史、文学、书画”等维度整体构建阅读书库,让学生在书香中丰富思想,在经典中品味生活。学生便能够在宋小学习的六年时间里,阅读百万文字书籍,鉴赏千幅名家书画,丰富一生人文底蕴。“宋读者”课程还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读书体系,亲子家庭阅读让阅读成为每个家庭的一种生活方式。“走进临津书院”活动推动形成了家庭、社会阅读的风尚,“宋读者”校刊发放给每一位家长,其内容包括学生与家长的读后感,以及家庭亲子共读的掠影等。2017年度“宋读者”校本课程被评为武进区前瞻性优秀项目,并在常州市主动发展项目中获得二等奖。
三、绿波泛光:小学校也要走出大教师
教师发展是学校发展的保证。虽然学校是村小,但笔者相信农村教师也会发光,小学校也能走出大教师。于是笔者坚定不移地启动了“绿波强师”工程,为教师主动发展提供学习与锻炼平台,引导教师寻找专业发展的最多可能、最好可能,乡村小学逐渐走出一批又一批各具风采的教师。
1.专业成长常态化
学校集聚了9位年轻教师,成立了“绿波工作室”,成员分别跟岗江苏省特级教师李伟平、江苏省特级教师庄惠芬等名师。通过“外培内练”,使他们走上专业发展的快车道,实现了一次次突破:丁雄鹰校长凭借着突出的教学水平、研究能力,成为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领衔人,2017年被评为市特级教师后备人才;章志英老师不断探索适合小学生的书法教学路径,书法教育成绩斐然,2019年获得常州市华英奖;张琦老师是毕业班英语的把关教师,连续8年率队获省航海模比赛一等奖。近年来,有11位教师获得市区级基本功或评优课一、二等奖。学校现有市区五级梯队成员16人,占在编教师的43%。
2.常态教研专业化
我们革新教研活动方式,重抓两个方面:备课组和教研课。备课组采用“2+1”的形式,即两项规定动作:一组教材分析,一个视频欣赏,再加一项创新动作。教研课活动主要是“四个一”:每人一节教研课,每一单元同题课,每一专家指导课,每一教研反思记。通过这样的方式提升每位教师的研究能力和教学水平。教与研相辅相成,以研究促教学,用教学做研究,使教与研成为学校的智慧风景线。
四、红菱添彩:小事情做好大德育
学校始终教育学生从小事人手,提升学生品格修养。
1.把一件小事坚持做
好习惯就是好人生,好习惯成就好未来。为加强学校常规管理,规范学生在校言行举止,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习惯、学习习惯,本学期宋小以“培养良好习惯,提高教育质量”为主题,强化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笔者主抓文明课间、文明用餐,通过创编童谣、拍摄学生文明好习惯视频,让学生对好习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好习惯”犹如一个教育磁场,让学生产生了一种心灵共振,成为学校一种富有生命活力的教育方式。
2.把一个平台创新做
我们重点打造了“宋读者·悦听视界”,教师利用假期编好整个学期要推送的所有内容,按年级组建6个家长QQ群,共计900余名家长进群,每周五晚8点准时将“宋读者”的音频发到群里。学生可以自己品读,也可以全家共读。这一视听平台主要分为“家有诗书”和“家有儿女”两大主题。其中“家有儿女”主讲家训家风、育儿故事,每月单周推送;“家有诗书”分三个年级段:低年级主讲儿童绘本故事,中年级根据二十四个节气主讲节气古诗文,高年级则按主題讲诗词,每月双周推送。“宋读者”视听平台让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2019年10月18日《武进日报》也报道了我们视听平台相关事迹。
五、初心不改:老百姓信得过的学校才是好学校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规模不大,笔者教育的初心就是“为一方百姓,做一点实事,办一所老百姓心目中信得过的学校”。这是笔者的教育情怀,也是笔者坚定的信念。宋小成立短短十几载,也经历了几次发展的里程碑:2007年学校由完小升格成独立建制小学;2009年建成常州市优质学校;2013年被评为首批常州市教育系统行风建设群众满意示范学校;2014年获区“教育系统开展争当三好教师师德大讨论活动先进学校”荣誉称号;2015年在江苏省建筑模型比赛中获男女团体一等奖;2016年和2018年均获武进区师德建设先进学校,被评为武进区教科研工作先进集体;2009年至2019年学校连续11年在区素质教育质量评估中获奖,还登上了《人民教育》《江苏教育报》《武进日报》……
乡村学校,农村教育。小学校也要做大教育。为一方百姓,做一点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