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静脉输液药物外渗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探究

2020-08-27王运平邬燕慧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16期
关键词:外渗针头输液

王运平 邬燕慧

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儿科 528400

静脉输液是临床使用较为广泛的给药方式,但是容易受到多因素的干扰,导致药物外渗,使得患者的皮肤出现局部红肿、疼痛等情况,严重患者的皮肤组织会发生溃疡、坏死,甚至损伤神经关节,出现功能性障碍[1]。因此,要想减少静脉输液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临床要提高护理质量,首先要分析静脉药物外渗的原因。本次我院对100例静脉输液患儿发生药物外渗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100例发生静脉输液药物外渗患儿(观察组)及100例未发生静脉输液药物外渗患儿(对照组)作为观察对象。观察组中男52例,女48例;年龄1个月~8岁,平均年龄(4.42±0.78)岁。对照组中男50例,女50例;年龄1个月~7岁,平均年龄(4.65±0.24)岁。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大(P>0.05),可比性高。纳入标准:观察组患儿均经临床确诊出现静脉输液药物外渗并发症,如皮肤局部红肿、疼痛、发热等;两组患儿的家属均同意参与研究,配合度高;患儿的临床资料齐全。排除标准:凝血功能异常患儿;恶性肿瘤患儿;血液、免疫系统功能异常患儿。本文已取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方法 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与负责患儿静脉输液的护理人员进行交流,统计观察组患儿发生输液药物外渗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2 结果

2.1 患儿发生静脉输液药物外渗的单因素分析 Logistic单因素分析显示,新生儿、患儿行为、家属照料行为、医院环境、药物、疾病、穿刺血管、护士穿刺技术、护士心理素质是患儿静脉输液药物外渗的相关因素,以上同维度指标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患儿发生静脉输液药物外渗的单因素分析

2.2 患儿发生静脉输液药物外渗多因素分析 以同维度因素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的9个相关变量为自变量,以发生静脉输液药物外渗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导致患儿发生静脉输液药物外渗的独立危险因素有6个,分别为新生儿、患儿行为、药物、疾病、护士穿刺技术、穿刺血管。见表2。

表2 患儿发生静脉输液药物外渗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3.1 患儿发生静脉药物外渗的原因 (1)新生儿。新生儿的全身均分布有胎脂,部分皮肤青紫,部分皮肤苍白,只有头皮可以做穿刺,而头皮的血管少,具有较大的穿刺难度,针头固定后容易脱落,加上喂食、哺乳等情况,针头会移位,药液容易外渗[2]。(2)患儿行为。幼儿年纪小,对于穿刺带来的疼痛感不具有较高的承受力,穿刺时容易哭闹、挣扎、不愿配合护士的工作,输液过程中好动,穿刺针头及导管难以固定,容易外渗;除此之外,幼儿的血管较短、不直也是容易导致静脉输液药物外渗的原因。(3)药物因素。部分患儿要长期接受甘露醇、钙剂等刺激性强、高渗的药物,或多巴胺、垂体后叶素等缩血管药物的治疗,这些药物会使得患者的血管壁增厚,血管内出现瘀血,血管的内皮细胞被破坏,血管内压增高,导致药物发生外渗的概率增加[3]。(4)疾病因素。癌症患儿需要接受长期化疗,静脉血管脆弱,穿刺困难;血管硬化等外周血管疾病患儿在穿刺时同样易发生静脉输液药物外渗;患儿在进行长期、快速的大量输液时,局部血管内的血液处于长期被稀释的状态,甚至一般的血管也有可能为液体代替,患儿的静脉壁内营养血管容易发生缺血、痉挛,增加渗透性,容易在输液时发生药物外渗[4]。(5)穿刺血管。相比于患儿的中心静脉,在外周静脉行穿刺更容易发生外渗;静脉炎患儿的血管,由于收缩会增大血管内的压力,易发生外渗;在患儿的关节、皮下组织少的部位进行穿刺,此部位的活动度大,容易因牵拉、移动等动作导致输液药物外渗[5]。(6)护士穿刺技术。部分护理人员不具备专业的穿刺技术水平,缺乏临床经验,导致在为患儿穿刺时不能稳定针头,使得针头不够牢固,患儿一旦哭闹、躁动,会使针头松动;部分护理人员在穿刺时一见到回血便不敢继续进针,对刺破血管的担心程度较重,固定针头时较为匆忙,导致针头固定不佳,容易使药物渗出。

3.2 预防静脉输液药物外渗的措施 (1)对新生儿进行头皮穿刺时,由于头皮静脉没有静脉瓣,可以在已经穿刺的静脉性逆向穿刺,即离心穿刺,这种穿刺方法可以避免出现因重复穿刺部位未愈合导致药物外渗的情况[6];在对新生儿进行穿刺时,由于多数新生儿无自主意识,不能按需要制动,且血管细小、充盈度差,护士要联合家属按住其四肢及头部,稳定其状态,使其在不挣扎的情况下进行穿刺,让穿刺顺利进行,以免因活动度过大使得穿刺针或导管移位,导致药液外渗。(2)患儿接受穿刺时,护士在门诊或者病房内摆放一些儿童绘本、玩具等物品,转移其注意力,让其投身于书本、玩具中,放下对穿刺的紧张感,适当的与患儿进行语言沟通,对于哭闹不止的患儿,首先要通过各种方式抚慰其情绪,若是实在不能安抚,将其抱出病房,不要影响其他的患儿。(3)护士要对输液药物的浓度、滴速严格掌握,为药物选择适合剂量的稀释溶剂,以免浓度过高,比如阿奇霉素、红霉素、氯化钾等,要减慢滴速,严格观察是否出现外渗。若为输液壶给药,不要向壶施加压力,以免刺激到患儿局部皮肤疼痛,导致针头脱出血管。在输注化疗药物前,要使用0.9%氯化钠溶液进行冲管,保证针头已经在患儿的静脉血管内,再将化疗药物注入[7]。(4)护士在穿刺操作前要对患儿的情况进行评估,比如血管的位置、粗细、弹性等,根据患儿血管的实际情况为其选择合适的留置针型号,应选择较直的血管,留置针的导管较为柔软,对于血管的损伤较小,患儿在轻微活动的时候不易发生药物外渗,且留置针在正常情况下可以保持3~5d,可以避免穿刺过多破坏血管。护士要根据患儿的病情为其选择穿刺的部位,适当的输液部位应为未做手术的前臂近端或者重要结构上覆盖有大量皮下组织的部位,要避开有硬结、炎症、瘢痕、损伤等皮肤。(5)医院及科室要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职业培训与考核,尤其是缺乏临床经验、低年资的护理人员,培训的内容主要有穿刺的流程、技巧、药物外渗后的处理措施等,同时注重护理人员的基本功能培训,在培训的过程中尽量使用特定的穿刺模型,让护理人员进行穿刺训练,在此过程中,高年资的护理人员要带领低年资的护理人员,通过手把手教学、课堂讲座等方式互相之间分享静脉穿刺的技巧,提高护理人员的穿刺操作水平。

综上所述,新生儿、患儿行为、药物、疾病、穿刺血管、护士穿刺技术是导致小儿静脉输液药物发生外渗的主要原因,临床要针对以上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以降低患儿静脉药物外渗的概率。

猜你喜欢

外渗针头输液
具有喇叭口结构的防刺伤针头帽的设计与评价
小小针头不迷路
胰岛素针头可以重复使用吗
增速预注射在降低肿瘤非首疗程化疗患者CT增强检查对比剂外渗率中的应用价值
影像学检查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外渗的护理对策的应用效果观察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局部外渗1例护理体会
放疗患者CT定位造影剂外渗的护理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