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维导航引导下行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在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中的应用

2020-08-27宋国涛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16期
关键词:腰段椎弓螺钉

宋国涛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心医院骨外二科 154007

脊柱骨折在骨科创伤中较为常见,发生率逐年升高,其中主要的损伤部位是胸腰段[1]。目前,常用于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外科手术为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但其对手术医师的手术经验及解剖学知识的要求极高,且需要手术医师具备三维空间的想象力,因此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总结临床经验可知,在三维导航引导下行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可有效提高手术的安全性[2]。基于此,本文旨在探讨三维导航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脊柱功能及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9年1—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n=60)与三维导航组(n=60)。常规组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25~60岁,平均年龄(42.44±5.21)岁;病因:交通事故伤20例、暴力伤16例、坠落伤14例、其他原因10例。三维导航组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27~58岁,平均年龄(42.01±5.29)岁;交通事故伤19例、暴力伤18例、坠落伤13例、其他原因10例。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对比性。

1.2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①可耐受手术疼痛;②年龄为18~65岁;③影像学资料完整。(2)排除标准:①严重骨质疏松;②腰椎间盘突出;③表达障碍、精神疾病。

1.3 方法 (1)常规组:取患者俯卧位,行气管插管并全身麻醉,经C型臂X线机透视,标记关节突上下缘及内侧缘;确定穿刺针的进针点,经皮穿刺,并进入小关节、横突交汇处,调节进针角度、方向;将穿刺针穿入患者椎弓根后,抽出针芯,将克氏针置入,取出穿刺针管,再置入3枚克氏针;利用导针将扩大管与空心攻丝钻导入,将椎弓根螺钉随着导丝拧入椎体;将导丝抽出,再利用C型臂X线机确定固定情况;安装置棒器,经皮将固定棒由上到下置入椎弓根螺钉尾槽内,并将螺帽拧紧;借助C型臂X线机进行撑开复位,恢复患者后凸的角度与椎体前缘的高度,关闭手术切口。(2)三维导航组:术中利用特制的自由臂与手术贴膜将示踪器固定在手术区尾端的相邻位置,并采用ISO-C3D影像系统对伤椎进行连续扫描,将扫描得到的图像传至三维导航工作站中,并注册、校准三维导航工具,调整探针的角度与位置,参照三维导航影像学信息,确定切口的位置与进针点,将穿刺针插入,并透视验证其准确性,其他步骤与常规组一致。

1.4 评价指标 (1)脊柱功能:术前与术后4周,依据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量表[3]评估脊柱功能,包括站立、行走、生活自理、疼痛等10个方面,0~45分,分值越高表示脊柱功能障碍越严重。(2)术后恢复情况:术前与术后4周,记录两组脊柱形态指标用于评价术后恢复情况,采用电子脊柱测量仪(购自江苏亿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测量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s角、椎体矢状面指数。

2 结果

2.1 脊柱功能评分 术后两组脊柱功能评分明显比术前低,且三维导航组脊柱功能评分明显比常规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脊柱功能评分对比分)

2.2 脊柱形态指标 术后两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矢状面指数均明显比术前高,后凸Cobb’s角明显比术前低,且三维导航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矢状面指数均明显比常规组高,后凸Cobb’s角明显比常规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脊柱形态指标对比

3 讨论

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而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采用传统开放式,因大面积剥离椎旁肌,容易损伤椎旁肌、脊神经后支;另外,开放式手术易导致肌肉纤维瘢痕化,从而患者在术后会出现肌肉无力、僵硬等现象[4]。随着脊柱外科手术的不断发展,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已在胸腰段脊柱骨折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有研究指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采用经皮微创椎式能够有效减少椎体损伤,且对前后缘高度的恢复及矫正伤椎具有良好的效果[5]。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采用椎弓根螺钉系统可撑开轴向,从而发挥减压的效果;使用短节段三柱进行固定,可恢复伤椎的高度,并矫正畸形。此外,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可通过导针进行引导,能够将螺钉快速的置入伤椎,并在手术操作过程中有效减少对患者脊神经背侧支与肌肉的损伤,从而有利于肌力的恢复,使脊柱功能得到进一步的改善[6]。但是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即缺乏解剖标志点,在手术过程中无法获得置钉的解剖学信息。

三维导航系统可以为手术医师提供轴面、冠状面、矢状面的实时图像,因此对恢复脊柱形态的效果更加显著,且该系统可自动注册,在经皮微创固定术内存在独特的优势[7]。经皮微创固定术在非直视下设定进针点,需要依赖手术医师的手术经验、解剖学知识与三维的空间想象力。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是将影像学技术、微创技术、框架立体定位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互相结合的产物。通过三维导航的引导能够准确地进行定位,能够将三维可视的监控画面展现给手术医师,从而呈现了虚拟化与可视化的医学信息,提高了脊柱外科手术置钉的精确性,从而更有利于脊柱功能的恢复[8]。本文结果显示,术后三维导航组脊柱功能评分明显比常规组低,椎体前缘高度、椎体矢状面指数均明显比常规组高,后凸Cobb’s角明显比常规组低,提示,在三维导航下行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比常规行经皮微创固定的效果更加显著,从而更加有效地改善脊柱功能,恢复脊柱形态。

综上所述,与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相比,在三维导航引导下行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效果更优,可使脊柱功能的改善情况与脊柱形态的恢复情况更加显著,促使疾病转归,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腰段椎弓螺钉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疗效分析
侵彻弹体尾部联结螺钉失效的影响因素
椎体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单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老年性胸腰段椎体骨折的远期疗效比较
后路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
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效果分析
胸腰段脊柱骨折不同固定方式疗效对比探析
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及短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
26例下胫腓螺钉断钉取出临床分析
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联合活血祛瘀汤治疗胸腰椎骨折13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