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为回放式教学法在高职护生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0-08-27

卫生职业教育 2020年17期
关键词:护理学评判外科

曹 楠

(河南护理职业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护理人才是高职护理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外科护理学是高职护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高职护生能否胜任临床工作。行为回放式教学法是指将行为主体的影像资料回放给本人观看以进行互动式教学[1],改变了传统外科护理学以理论讲授、操作示范、护生练习为核心的教学方式,将数字化手段应用到教学中,并且通过直观、灵活地展示受训者的训练过程来规范其行为,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本研究将行为回放式教学法运用到高职外科护理学教学中,为提升高职护生自主思考能力与评判性思维能力提供理论支持。

1 研究对象

采取便利抽样法,于2019年10—12月选取我院2018级高职护生212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实验组106人,平均年龄(20.89±0.82)岁,男生12名,女生94名;对照组106人,平均年龄(20.61±0.71)岁,男生16名,女生90名。两组年龄、性别、上学期考试成绩以及教学前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两组授课教师相同,教材均选用熊云新等[2]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外科护理学》(5版),授课内容为外科护理学休克病人的护理、手术前后病人的护理、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及损伤病人的护理4个章节,课程共28学时。

2.1 教学方法

实验组基于模拟案例,利用生理驱动模拟人模仿实时情景进行教学实践、训练以及能力评估。采用“简短理论讲授+分项技术练习+病例抢救模拟演练+录像分析总结”的综合行为回放式教学法。以休克病人的护理为例,具体教学过程如下:首先,进行简短的理论讲解,让护生了解休克的病因与病理生理过程,同时进行体位、静脉输液以及实验室检查等分项训练。然后,设计一个具体的案例进行模拟实践,由教师简单介绍病例中病人的状况,护生进行角色扮演,两名“护士”,一名“主任医师”,一名“住院医师”,通过情景模拟培养护生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模拟人的病理生理状况通过生理驱动机制进行反馈,每一次运行都经过若干病理状态直到“病人”死亡或救治成功。模拟系统由授课教师在后台进行操控。最后,对抢救过程录像并进行系统分析总结。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即课前教师按照教学大纲制订教学目标及教学计划,制作PPT。将授课内容提前告知护生,要求其预习,课上按照备课内容借助多媒体、教具等进行讲授。

2.2 评价指标

2.2.1 考试成绩 教学结束后一周,两组参加理论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试卷相同,题型包括名词解释、选择题、简答题、病例分析题,满分100分。阅卷教师进行统一培训,按照统一评分标准批改试卷。

2.2.2 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 该量表由香港理工大学彭美慈等[3]翻译与修订,包括寻找真相、开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评判性思维自信心、求知欲与认知成熟度7个维度,每个维度10个条目,共70个条目。量表采用Likert 6级计分法,从“非常赞同”到“非常不赞同”依次赋分1~6分。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900。

2.3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3 结果

3.1 两组理论考试成绩比较

对照组理论考试成绩为(71.59±8.12)分,实验组为(92.02±9.5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58,P<0.01)。

3.2 两组评判性思维能力比较

教学后实验组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总分以及开放思想、分析能力与评判思维自信心3个维度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教学后两组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得分比较(±s,分)

表1 教学后两组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得分比较(±s,分)

对照组t值P值维度 实验组39.87±4.23 42.15±5.67 41.56±4.35 37.54±6.41 40.97±4.74 36.41±3.78 37.10±4.20寻找真相开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评判思维自信心求知欲认知成熟度37.04±5.89 35.39±4.88 35.12±4.22 36.89±4.77 34.21±3.87 35.71±4.11 36.14±5.12 1.862 5.541 4.978 0.784 6.471 1.220 2.010 0.671 0.001 0.001 0.427 0.001 0.879 1.934

4 讨论

4.1 行为回放式教学法有助于提高护生知识掌握程度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理论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行为回放式教学法可以有效提高护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行为回放式教学法属于反馈式教学法,以反馈评估为核心。传统教学方法通常以教师为中心,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护生对外科护理学相关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而行为回放式教学法通过“简短理论讲授+分项技术练习+病例抢救模拟演练+录像分析总结”,让高职护生自主学习标准操作视频,对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形成初步认知,并通过情景模拟让护生完成基本护理流程,同时利用视频这种直观、生动的方式记录高职护生操作过程,最后师生对照视频共同讨论分析护理操作的不足之处。由此可见,行为回放式教学法让护生真正完成了外科护理学知识构建,从而加深了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认知,进而提高了考试成绩。

4.2 行为回放式教学法有助于提高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

评判性思维是个体在复杂情景中灵活应用已有经验及知识,在反思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分析、整合,在面对各类复杂问题及选择时能正确进行取舍[4]。培养高职护生思辨能力,尤其是创新思维及评判性思维,是高职护理教育的重要任务。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整体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行为回放式教学法相比于传统教学法,对于提升高职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效果更佳。将行为回放式教学法引入外科护理学教学中,使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课上教师只起指导监督作用。通过视频回放,高职护生主动寻找自身的不足;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提高团队合作能力;通过自主完成休克病人的护理操作,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进而提高评判性思维能力。

猜你喜欢

护理学评判外科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护理学报》第六届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
《护理学报》举办“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高峰论坛的第二轮通知
《护理学报》举办“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高峰论坛的第二轮通知
《中国整形与重建外科(英文)》
《护理学报》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2019版)
不要用街头小吃来评判北京
评判陌生人的两条黄金法则
《腹腔镜外科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腹腔镜外科杂志》征稿、征订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