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医学模式下医卫类高职生物化学课程改革实践及反思

2020-08-27郭赟婧陈晓姣

卫生职业教育 2020年17期
关键词:教学法思政资源

郭赟婧,方 敏,陈晓姣

(长沙卫生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

随着医学模式转变,对于医学生的教育不仅要注重医学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还要注重学生自学能力、协作能力等关键能力以及职业道德、人文关怀意识培养。生物化学是医药专业基础学科,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知识,打下专业基础,培养关键能力与职业素质。通过课程改革,帮助学生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同时培养学生适应现代医学模式与社会发展需求的关键能力和道德品质。

1 课程改革方案

1.1 根据内容选择教学方法

采用传统的“指导—接收”模式与“自学—辅导”模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根据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如课程内容与临床联系密切,则采用案例教学法;课程内容若相对好理解或涉及热点内容,则采取PBL教学法;课程内容若抽象难懂,则以讲授法为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运用讨论、翻转课堂、知识拓展等形式,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信息检索与分析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1.2 丰富课程资源

除传统教材、课件等资源外,扩充课程资源,如各种视频、文字资料等,根据课程需要和培养目标,选择不同类型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整体上分线上、线下两部分,线下资源主要供学生课堂讨论使用,线上资源主要供学生预习、复习及拓展学习使用。扩充课程资源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内容,巩固知识,内化知识。线下资源中过程演示动画的利用,可帮助学生理解抽象内容,生活案例可供学生讨论使用。线上资源有帮助学生预习、复习知识的名师讲堂、微课等,还有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的各种新闻、趣事材料。扩充题库时,注重扩充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人文素质的习题。

1.3 完善评价体系

加强课程评价体系改革,注重过程性评价,注重对学生学习态度、关键能力、人文素质的考核。根据课堂组织形式,设置考查点,并利用信息技术,随时进行过程性评价。比如,针对学生自学、讨论情况,考查自学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针对学生小组任务完成情况,考查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实验,考查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及分析能力等;通过卷面考试(增设案例题、综合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及人文关怀能力。

1.4 将关键能力培养与思政教育融入教学

在教学方法、课程资源、评价体系方面关注学生关键能力和人文素质培养。学生通过自学、讨论、练习,锻炼自学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资源,比如,对于蛋白质的元素组成,可以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对学生进行诚实守信的教育;对于遗传信息传递表达内容,可以“基因编辑婴儿”案例,对学生进行伦理道德教育等。此外,还可将这些案例设为考试的论述题,考查学生人文素质。

1.5 有效利用信息化手段

对于信息化手段,主要依靠但不局限于超星学习通平台,每一章节都有与线下教学相匹配的课程资源,内容与线下教学相符,主要起总结知识、拓展知识与答疑的作用,对于某些章节,还制作了相关微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基础知识。在案例教学和PBL教学中运用信息化手段,给师生提供实时互动平台。

2 对象与方法

将课程改革方案应用于长沙卫生职业学院2019级护理专业7个班教学中,课程开设于大一第一学期。课程教学结束后,以问卷调查形式,从教学方法、课程资源、课程评价、能力培养、信息化效果5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调查。利用超星学习通进行线上问卷发放,共发放问卷368份,回收有效问卷362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8.37%。

3 结果

3.1 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采取几种教学方法,针对学生最喜欢的教学方法和印象最深刻的一节课进行调研,了解学生在PBL教学中的感受(见表 1)。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案例教学法的喜爱程度最高,但从教学效果来看,效果最好的还是传统教学法。在PBL教学过程中,学生觉得最大的学习困难是基础不扎实,觉得自己缺乏学习自觉性的学生占比也较大。

表1 教学方法

3.2 课程资源

扩充包括视频、文字资料等类型的线下线上课程资源,针对学生喜欢的和对其帮助最大的课程资源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最喜欢的课程资源是相关新闻及故事,学生认为对学习帮助最大的资源是练习题(见表2)。

表2 课程资源

3.3 课程评价方式

对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进行调研,结果显示,开展过程性评价后,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显著提高(见表3)。

表3 课程评价方式

3.4 关键能力培养与思政教育效果

针对学生关键能力培养以及思政教育效果进行调研,结果显示,课程改革对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和提高思政教育质量有积极作用(见表4)。

表4 关键能力培养与思政教育效果

3.5 信息化手段使用情况

本研究利用的信息化教学工具主要是超星学习通平台,针对其辅助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利用信息化手段学习目的进行调研。结果显示,信息化手段的辅助教学效果较好,学生主要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课后复习(见表5)。

表5 信息化手段使用情况

4 结论及反思

4.1 教学方法不盲目摒“旧”追“新”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和PBL教学法的兴起,课堂教学改革主张以学生为主体,把传统讲授法放在了各种“新”教学方法的对立面,认为其“填鸭”“老套”,所以想尽办法用其他教学方法取代传统讲授法。调查发现,学生对PBL教学法感到吃力,主要是因为基础薄弱,缺乏学习自觉性。调研发现,学生印象最深刻的仍然是传统教学法,学生认为对学习帮助最大的课程资源是练习题。可见,不考虑课程和学生实际情况,为了改革而强迫用“新”并不适宜。根据前期学习经验,学生比较适应传统教学法,相对而言,PBL教学法对师资、教学条件以及学生基本素质的要求较高[1-2],若没有适宜的条件,却硬要采用PBL教学法,恐怕会适得其反。当然,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有其优越性,我们应该在综合学情和师资条件的情况下,探索相关教学方法。

4.2 课程资源要高效易懂

对于课程资源,学生认为最有用的资源是练习题,其次是PPT,选择微课视频的占比最小。综合课程要求和学生情况,这个结果可能是因为练习题和PPT能让学生高效掌握知识,而关于知识点讲解,课堂演示就很好理解,故不选择微课视频,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印证学生更适应传统教学法。学生最喜欢的课程资源是相关新闻及故事,选择名师公开课的人数占比最小,反映学生更喜欢精悍高效的资源。同是趣味性强的资源,学生更愿意选择新闻、故事,而不是科教片,同是课程资源,学生更愿意选择参考书籍而不是名师公开课,这是因为新闻、故事更为短小精悍,而利用参考书籍,学生可以便利地找到自己所需知识点。调研发现,学生对课程资源的选择原则就是高效且易懂,这样对学习的辅助作用也更为显著。

4.3 注重过程性评价

生物化学内容关联性很强,新陈代谢方面知识掌握情况不佳,就会影响其他方面知识学习。加强过程性评价,对学生而言,能督促其脚踏实地地学好每一个知识点,而不是在期末考试前临时抱佛脚;对教师而言,不会因为学生期末考试失误,而对其课程学习效果的评价有失偏颇。过程性评价注重每一次任务完成情况,而配合教学改革的每一次任务都体现了能力培养和思政教育目标,因此,过程性评价结果能反映学生关键能力培养和思政教育效果。

4.4 关键能力培养与思政教育、课程改革相辅相成

现代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转变,决定了对医学生的培养不仅涉及专业知识,更注重其人文关怀意识、职业道德、自学能力、协作能力培养,因此,在课程改革中,要有意识地加强思政教育与关键能力培养。其实很多改革手段本身就能够达到这样的目的,比如,改革教学方法,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这便对学生自学、团队协作等关键能力提出了要求。而在思政教育中,其一,针对一些案例,设置人文考查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二,生物化学内容抽象,可通过拟人手法,帮助学生理解,同时引入思政元素,如酮体生成是“肝内生成肝外利用”,就可强调肝脏为整体默默付出的奉献精神[3]。

4.5 信息化手段强调有效

信息化手段对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能为PBL教学、案例教学的开展提供良好条件。本课程改革中,设置了多种线上资源,包括进行PBL教学所需资料、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各种视频及习题、学生进行拓展学习的各种视频及文字资料,同时设置观看视频及资料、完成习题等各种任务。调研发现,大多数学生对信息化手段的辅助教学作用是肯定的。学生主要利用线上资源进行复习,这一方面与本课程线上资源类型和教学要求有关,另一方面,是因为学生正在适应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学习,在教学模式已由传统线下教学转变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情况下,学生学习方法仍是与传统教学模式相匹配的,因此,学生认为习题这种课程资源对自己学习的帮助更大。在利用信息化手段时,应结合学情,强调信息化手段对学生学习的帮助,不要让学生觉得其是负担。比如,让学生制作学习难度大的视频、完成要求较高的任务,为了开展线上教学而不分情况地将任务放到线上进行,这样很容易使学生为了完成任务而敷衍了事,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培养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所以,信息化手段强调的是有效,而不在于多和华丽。

总之,在现代医学模式转变、大力提倡课程思政、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生物化学课程改革应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培养有高尚医德、人文关怀意识、较强专业能力与关键能力、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高质量医疗卫生人才。

猜你喜欢

教学法思政资源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我给资源分分类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