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学校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吻合度分析研究
——以甘肃省定西市为例

2020-08-27令勇峰李统一

卫生职业教育 2020年17期
关键词:定西市在校生设置

令勇峰 ,陈 刚 ,李统一

(1.定西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甘肃 定西 743000;2定西工贸中等专业学校,甘肃 定西 748100)

吻合度是中职学校专业建设诸多属性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属性,本研究中的吻合度,是用来描述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对接的程度。专业设置与专业建设是社会职业的反映,也是服务区域经济的最佳契合点。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对接的吻合度,具体体现在规模、结构、能级的对接上[1]。本文通过文献数据分析和量化研究分析,以定西市为例,了解中职学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探索提高全市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吻合度的对策和建议。

1 定西市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与中职教育相关性分析

定西市位于甘肃中部,通称“陇中”,是黄河文明的发祥地,古丝绸之路重镇,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西秦岭交汇地带,地理坐标东经 103°52′—105°13′、北纬 34°26′—35°35′。定西市为典型的农业市,为我国西部欠发达的地级市和国家六盘山集中连片贫困区。总面积1.96万平方公里,现辖1区6县122个乡镇(街道办),人口301万,总耕地1 220万亩。201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 543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 873元,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2.7%,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 870元,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6.7%。

1.1 定西市区域经济发展与中职学校在校生数据分析

定西市2014—2018年经济发展与中职学校在校生情况统计见表1。

总体上看,近5年定西市经济发展呈逐步攀升的良好态势,经济总量、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提升,第二、三产业对经济总量贡献比重逐年增加。单从统计数据来看,2014—2018年全市中职教育在校生人数呈下降趋势,与经济社会发展上升势头没有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线性关系。中职教育发展规模不扩反缩,反映出中职教育发展举措乏力,与区域经济发展吻合度偏低,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强。

表1 定西市2014—2018年经济发展与中职学校在校生情况统计表

1.2 定西市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定西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2 023所。其中成人高校1所,高级中学28所,完全中学15所,初中117所,九年制学校98所,小学643所,幼儿园1 096所,职业学校19所,特教学校6所。在校(册)学生46.89万人。其中成人高校在校生7 940人,普通高中在校生63 208人,初中在校生87 538人,小学在校生185 438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08 791人,中职学校在校生14 360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1 586人。学前教育3年毛入园率96.5%,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0%,初中入学率达10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7.7%,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3.5%[2]。

从数据来看,定西市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在校生比例明显失衡,中职教育发展还有巨大空间。

2 定西市中职学校专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2.1 中职学校专业设置情况

定西市全市12所中职学校开设16大类73个专业(见表2),专业在校生人数排在前10位的依次为教育类学前教育专业(2 988人)、医药卫生类护理专业(1 721人)、信息技术类计算机应用专业(1 494人)、交通运输类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887人)、医药卫生类中医护理专业(599人)、旅游服务类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专业(578人)、加工制造类机械制造技术专业(504人)、加工制造类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302人)、土木水利类建筑工程施工专业(302人)、加工制造类机电技术应用专业(238人)。

从表2可知,定西市县区间专业重复设置率(重复设置率=设置同一专业县区数/全市县区数×100%)超过70%的专业有10个,分别为学前教育(100.0%)、计算机应用(100.0%)、汽车运用与维修(100.0%)、护理(100.0%)、电子商务(100.0%)、护理(100.0%)、建筑工程施工(85.7%)、会计电算化(71.4%)、电子技术应用(71.4%)、焊接技术(71.4%)。

表2 定西市中职学校专业设置情况统计表

定西市6县1区中职学校专业设置门类多,数量大(见表3),专业涉及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分散零乱,特色不鲜明。

表3 定西市各县区专业设置统计表(个)

2.2 定西市产业发展现状及规划

2018年定西市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7.12亿元,比上年增长了4.2%。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80.16亿元、76.16亿元、190.80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了6.3%、1.5%、4.4%。第一、二、三产业结构比由2017年的23.8∶22.8∶53.4调整为2018年的23.1∶21.9∶5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6.8%、7.9%、55.3%,第一产业贡献率比上年提高了18.8个百分点。

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状况:2010年第一、二、三产业结构为31∶25∶44,2013 年为 31.0∶25.6∶43.4,2015 年为 25.2∶21.8∶53。2018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42.71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8.5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中,医药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农副食品加工业五大主要行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4.5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86.1%,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为114.9%。定西市将中医药、马铃薯、草畜牧、果蔬作为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将生物制药、现代物流、文化旅游、新型能源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产业形态明晰,扶持培育力度强劲。全市马铃薯播种面积315.35万亩,总产量52.45万吨;全市种植中药材101.07万亩,中药材总产量16.61万吨;全市肉类总产量8.21万吨,禽蛋产量9 096.90吨、牛奶产量3 895吨。

2.3 专业结构与三次产业对接分析

定西市中职专业设置结构与产业结构没有形成完全对接,其中与第二产业对应的专业数占专业总数的16.4%,与第三产业对应的专业数占74.0%,而在定西市经济产业结构中占36.8%的第一产业对应的专业数仅占9.6%、学生数仅占1.8%(见表4)。这说明专业与区域经济吻合度低,中职教育难以形成对区域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撑。

表4 定西市中职专业结构在三次产业中的分布

2.4 定西市各县区产业状况

定西市辖安定区、通渭县、陇西县、临洮县、漳县、渭源县、岷县6县1区,各县区产业分布特色显著。安定区被中国特产之乡组委会审定命名为“中国马铃薯之乡”,定西马铃薯已成为享誉全国的一张重要名片。此外安定区光能资源丰富,适合甘蓝、大白菜、西葫芦和芹菜等冷凉型蔬菜生产,是全省重要的高原夏菜基地。通渭是“中国书画艺术之乡”,草畜、小杂粮、果蔬、劳务、红色旅游、新能源为六大特色产业。陇西县是天下李氏的发祥地,西北最大的中药材种植、仓储、加工基地和交易、信息、价格形成中心,著名的“中国腊肉之乡”,甘肃重要的铝冶炼及加工基地,甘肃中部和南部物资交流、集散的重要场所,以中医药产业、装备制造业、农副产品加工业、铝冶炼及加工产业、文化旅游业为支柱产业。临洮县是黄河古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素有“彩陶之乡”之称,荣获“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花卉之乡”等殊荣,形成了畜禽养殖、马铃薯、蔬菜、中药材和花木农业产业以及金属冶炼、建筑建材、机械制造、农副产品加工、水电开发等工业产业体系。漳县是“中国蚕豆之乡”“中国沙棘之乡”,有国家4A级风景区,主要发展矿产开采、旅游文化、果树、中药材等特色产业。渭源县素有“中国马铃薯良种之乡”“中国党参之乡”之称,是全国马铃薯标准化种植示范县,形成了马铃薯种薯、中医药、草牧业三大优势主导产业和以旅游文化为主的第三产业。岷县是“中国当归之乡”“中国洮砚之乡”,特色产业有中医药产业、畜牧养殖产业、旅游商贸产业。

3 定西市中职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3.1 专业重复设置问题

定西市全市中职学校开设16大类73个专业,县区间、学校间专业重复设置现象严重,十多个专业重复设置率在70%以上,专业设置分散,专业平均在校人数不足200人。

3.2 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吻合度低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吻合度在80%以上的约占11%,吻合度在60%~70%的约占47%,吻合度在50%以下的约占36%。分析统计结果,定西市全市开设专业与第二产业对应的专业数占专业总数的16.4%,与第三产业对应的专业数占74.0%,而在定西经济产业结构中占36.8%的第一产业对应的专业数仅占9.6%、学生数仅占1.8%。专业与区域经济吻合度过低,难以形成对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撑。

3.3 专业设置特色不鲜明

2018年,定西市规模以上工业中,医药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农副食品加工业五大主要行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4.5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86.1%。而与之相匹配的中药制药、药品营销、金属加工、农副产品加工等专业设置少、规模小;在以农业产业为支柱的西部欠发达地区,第一产业仍然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但在全市专业设置中专业少、规模小;定西市县域间特色支柱产业分布明显,但在专业设置上没有形成品牌和规模。

3.4 中职学校专业建设缺乏内涵

各中职学校总体招生规模小,在校生与普通高中在校生比仅为1∶5.25,每百万人口中中职在校生仅占0.42%,远远低于全国水平。全市累计超过50个专业点招生人数不足10人,反映出中职专业建设内涵缺乏,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中职学校办学没有吸引力。

4 对中职专业设置和内涵发展的合理化建议

分析定西市中职学校专业设置状况,综合甘肃省多年来中职教育发展情况,笔者认为全省中职学校专业设置凸显一个态势,即以升学为主的职业教育、以升学为目的的中职学校,办学方向基本偏离了经济社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也就是说,目前办学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不能有效对接,产教不能有效融合,校企不能密切合作。因此,需要全省上下一致加大力度进行改革,下大力气进行调整,加大投入进行建设,真正提高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吻合度,真正让职业教育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效服务。

4.1 强化市级统筹,优化学校布局和专业布局

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为发展地方经济社会、调整产业结构、突出支柱产业特色培养一大批中高级实用型技术人才。建议在省教育厅指导下,由市级政府强化统筹,对区域内中职学校布局和专业设置进行整体规划,制定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实施方案,开展中职学校办学标准化评估和中职学校重点专业评估。通过刚性管理,引领区域内职业学校提升整体办学质量和水平。

4.2 培植特色专业,促进职业学校专业错位设置

以市州为主,加快供给侧改革,根据区域内县域间支柱产业布局,培植与区域产业结构相适应的特色专业,实行校际专业错位设置,提高资源利用率。按照产业分布,突出“一校一品”,在不同中职学校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品牌专业,增强专业发展后劲,带动支柱产业发展。如定西市安定区围绕“中国薯都”和现代物流业、西部汽车城建设,重点办好信息技术、电子商务、汽车运用与维修等专业,以此拓展建设财经商贸类、交通运输类和公共管理与服务类专业群。临洮县发挥建筑大县和临洮农校的优势,重点办好建筑工程施工、现代农艺技术、畜牧兽医等专业,以此拓展建设土木水利类专业群和农林牧渔类专业群。陇西县围绕“中国药都”、李氏文化旅游和大中型制造业,重点办好中药制药、中医护理、中餐烹饪和机械制造技术专业,以此拓展医药卫生类、旅游服务类、加工制造类专业群等。

4.3 以特色骨干专业群为纽带,打造一批品牌学校

学校作为专业设置主体,必须密切与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必须及时掌握生产、服务、管理一线的信息动态,必须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各市州一定要发挥当地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和教育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分类推进,以现有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省级改革发展示范校为基础,集中人力、财力打造一批特色明显、错位发展的品牌职业学校。

4.4 多措并举,创设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

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一直以来没有引起当地政府的真正重视,逐渐被边缘化。因此,要通过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宣传教育,努力营造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要从教育理念上传承工匠精神和职业思想,要从义务教育阶段开始渗透职业教育,要从高中阶段按照大体相当优化布局结构,要从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双主体育人方面加大改革。通过这一系列措施,在全社会、各行业形成人人关注职业教育、人人接受职业教育的强大合力,以此切实提升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猜你喜欢

定西市在校生设置
亢蕾作品精选
亢蕾作品精选
原继斌作品精选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教育部发布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主要结果
船舶防火结构及设置的缺陷与整改
定西市安定区凤翔幼儿园
7招教你手动设置参数
基于药学类在校生社会实践调查的人才供求探讨
浅谈高职高专院校在校生结构及变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