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背景下线上课例研究模式的实践创新
2020-08-26刘清昆
摘要:疫情防控背景下线上培训成为制定教师培训应急预案的刚需,借助微信平台开展课例研究不仅可以营造一种时时萦绕在教师周遭的、自然的学习生境,而且可以规避大规模人群聚集与流动带来的疫情风险。本文以乡村教师这个特殊群体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微信平台下以课例研究助推教师专业发展的统筹运作机制、课程化实施机制。实践经验不只对当下防疫工作有积极作用,而且对于疫情后的教师培训变革具有借鉴价值。
关键词:防疫;微信平台;乡村教师;课例研究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20.08.020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20)08—0089—04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大规模疫情,教育部发布了延期开学通知。全国的学生群体都处于在家云端学习的境况,与此同时面对面的教师培训工作也被全面按下了暂停键。集中式面对面培训改为线上培训成为制定应急预案的刚需,线上教师培训成为疫情面前的最佳选择,如果说之前线上培训还只是教师培训的辅助手段,那么当下境况下线上培训就成了教师培训的最理想方式。课例研究是一种特殊的案例式学习方式,它符合教师的思维与行动特质,符合教师的知识创生方式,凸显了教师学习的实践性特质。微信平台为创新课例研究的实践范式提供了技术支撑,尤其是对于防疫背景下乡村教师的线上学习而言,在微信平台下探讨用课例研究引领专业发展的实践路径更具有重要的实践效益,这无论是对于传统课例研究实践模式的变革,还是对于疫情防控各阶段的教师培训都具有指导意义。
一、微信平台下以课例研究助推教师发展的行动意蕴
旨在助推教师发展的课例研究是作为学习者的教师在教育教学专家、其他教师的协助下,以问题为中心,以具体的课例为载体,基于真实的教学情境,综合利用多方信息、多种途径进行问题解决进而使自我的实践性知识获得持续改进的一种学习方式。它不同于一般的研究課例的活动,是一种教育性实践,其首要目的并非研究具体的教学课例,而是以研究课例的过程为媒介,促使参与课例研究的教师积极改进自我的实践性知识,帮助他们学会科学有效进行课例研究的方式方法,因而参与课例研究的教师都必须“遵循研究的基本程序,经历从问题选择到提出假设、设计方法、收集与分析资料、最后形成结论的完整研究过程[1]”。可见课例研究既是一种学习活动,也是教师进行自我知识更新的方式。它契合教师的思维与行动特质,这个过程所创生的认知是以“课例—实践方案—新认知”打包呈现并存储于教师的认知结构中的;它符合教师的自我知识创生的方式,教师的学习源于真实的实践场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具身化感知、参与了课例的改进过程,获得的认知是教师群体协同共建的结果;它凸显了教师学习的实践性特质,研究的目的不只是课例的改进,更重在促进教师成长。
课例研究可以助力教师专业发展的原因在于课例研究是教师丰富自我经验、深化自我认知的重要途径,是教师建构并优化自我社会认知网络的重要途径,是教师检验生成新认知教育真伪性的重要途径。课例研究既是一种实践方式,还是一种认知方式,亦是一种交往方式。作为实践方式的课例研究与教师自我的日常态的教育实践活动遵循相同的行动范式,都遵循“情境理解—问题界定与解决—反思感悟”的行动范式,都发生在具体的实践情境中,都是通过问题的解决来获得新认知,很容易将教师的自我经验调动起来;作为认知方式的课例研究可以帮助教师学会在各种认知资源的帮助下进行自我认知的积极更新,在课例研究建构的学习场域内不同的思维进行着碰撞,促使教师对自我的日常行为惯习进行醍醐灌顶式的思考,不只是进行知识、策略的浅层学习,而且对于支持自己行为背后的教育信念进行了深度的自省;作为交往方式的课例研究为教师与来自不同实践共同体的教师、教育教学专家以及他们拥有的社会认知网络实现有效交互提供了可能,在研究中,课例营造了各方进行信息交互的真实问题场域,这个过程并没有预设先在的客体,所有的认知都是参与课例研究的各方通过相互对话、协商,基于特定的时空与教育场景协同建构的。
另外,微信已经成为教师进行信息沟通、获取与发布的重要渠道,微信群聊功能使组建学习社群的边际成本趋零,微信公众号、朋友圈为教师有效利用碎片化时间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在课例研究中,活动组织者可以借助微信组建网络学习社群,进而实现学习社群内信息的沟通与资源的及时分享,微信公众平台可以帮助教师将课例研究活动中建构的认知资源进行公开发布和云端存储,微信朋友圈分享功能可以将教师建构的认知成果进行网络的分享,微信平台为教师学习资源的存储、认知成果网络发布与分享、教师认知网络的优化提供了草根式的技术支撑。再者微信支持下的碎片化学习与时间利用方式业已成为教师学习的实然状态,因而借助微信平台开展课例研究可以为教师提供随时随地学习的新媒介。
课例研究的对象就是教师的日常实践,教师可以轻易调动自我的认知经验进入研究,这也符合教师希望解决现实问题、追求实际教学成效的学习特质,而且微信使教师可以在其可利用的一切碎片时间内针对研究发表自己的观点,这能够有效引导教师对问题的持续性思考。另外,课例研究不只是呈现最终生成的认知,也原生态地呈现了研究过程中各方人士智慧的碰撞过程,问题解决过程中各种信息的选择与取舍过程,这种学习方式不仅帮助教师获得了相应的知识和能力,而且有助于教师自我身份认同的建构。最后,课例研究在帮助参与研究的教师获得相应的新认知的同时还通过反思实践帮助他们获得了专家式的思维与行动方式,而且可以借助微信平台向更大范围的教师群体推送建构的新认知,引起更深层次的、持续性的研讨。
二、防疫背景下课例研究的实践模式与思考:以区域乡村教师(数学)专业发展支持计划的实践为例
当前以教师培训、教研活动为主要形式的教师学习活动在学习的针对性、系统性和实效性上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上述问题具化到乡村教师这个群体表现更为突出,在教师培训、教研活动中,乡村教师是典型的弱势群体,乡村教师的自我实践经验以及他们对乡土文化、乡村学生的认知被忽视,各种学习活动存在着去乡村化、智识专家学者建构的特质,这导致乡村教师普遍反映外出培训、教研对于改进自我的实践认知帮助甚微,无论乡村教师还是乡村学校管理者都表现出对于学习活动的心理抵抗。而课例研究作为一种贴近乡村教师工作常态的学习方式可以有效规避上述弊端,而且根植于微信平台的课例研究可以有效帮助乡村教师积极变革自我的实践认知,有效利用碎片化时间,而且在防疫背景下这种培训模式可以规避大规模人群聚集与流动带来的疫情风险。
(一)理念变革
课例研究以人的个性化专业发展为主旨,研究的目的是帮助乡村教师建构一个富含各方人士、多方信息,时时围绕在自身周遭的泛在学习场景。在技术层面上以整合现有网络终端的优势为主,研究的问题源于乡村教师群体自身的实践困境,研究的时空虚实结合并统整了乡村教师可利用的一切碎片化时间,研究创生的认知摒弃了专家话语霸权,改由学习社群群建共享,研究的路径以专家、乡村学校、乡村教师协同共议的方式践行。
(二)课例研究实践的统筹机制
与学习系统化相对的问题就是学习的碎片化,乡村教师学习的碎片化外显为“学习机会的碎片化、学习内容的碎片化”两类。学习机会的碎片化主因是乡村学校的管理者对乡村教师实行家长式管理,“谁能外出学习?学习什么?什么时间学习?”都是由管理者统一安排,教师在学习机会上无法自主把控;学习内容的碎片化是由学习活动组织者各自为政导致的,集中培训一般由培训机构、高校组织实施,教研活动由教研室组织实施,他们之间主体独立,针对活动组织沟通甚少,这就造成教师学习的重复、低效和碎片化。因而要规避上述问题,首先要保证乡村教师能够获得科学规划的学习机会。这就要从改造乡村学校的管理者入手,我们以教师培训机构为轴,组建了区域范围内乡村教师学习统筹中心,将同质化的乡村学校组建联盟协作管理,将相应学校的管理者纳入学习活动的策划实施团队与质量监控团队,乡村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培训机构共同助力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做到给予教师的学习机会是经过系统设计的。其次,要保证学习问题的“乡土化”。所谓问题的乡土化指学习课程研究的问题来自于乡村学校,来自于乡村教师的教学实践,我们组建了培训的专家团队,这些专家不同于以往培训之处在于,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基于自我的专长帮助并引领乡村教师、乡村学校将现实的问题进行课程化、系列化的研究。最后,还要保证学习过程的实践性。我们以学科的课例研究为抓手,通过建构有效的课例研究实施机制引领乡村教师的成长,乡村教师通过浸润于课例研究的真实场域,以整体的、情景化的、具身感知的方式在与他者的协同共议中积极变革自我的实践认知(图1)。
3.实施机制
课例研究活动进行课程化需要综合考虑各方要素,如乡村学校及乡村教师的学习诉求、时代与行政的变革诉求、教育教学研究的新认知、学科本体知识研究视域的新变化等,我们在实践中将对学科本体知识的认知作为活动开展的第一考量要素,对教育教学研究的认知归为第二考量要素,其他要素归为第三考量要素。如在数学学科课例研究中,我们根据数学本体知识的差异将研讨课例划分为概念课、命题课、模型课,根据教学实践样式的差异将研讨课例划分为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最后在具体课例的研讨中去整合其他要素对于教学的影响(图2)。
具体到单次课例研讨活动的实施,我们又遵循“问题界定—分组研讨—网络直播研讨—成果生成”的实践流程。如某次课例研讨,我们将主题界定为函数领域概念复习课的研讨。首先培训机构通过乡村教师推荐、专家库寻觅等方式组建培训专家团队,之后专家团队通过微信平台集结的问卷星等专业数据调研工具汇集联盟校内乡村教师的原始问题并进行专业化加工,在此基础上界定课例研讨的聚焦问题集。各乡村学校以校为组进行研讨问题的认领和协作研究,这个过程遵循“解读问题—共议解决方案—建构课例—表征成果—微信推送”的流程,培训专家在这个过程中以指导者、协作者的身份参与各小组的课例研讨。在各小组研究认知生成后,培训机构再将联盟校组织在一起以网络会议的形式进行公开研讨,培训专家、各研究小组都借助网络进行课例展示和自我揭示的方式对自我的认知进行现场的深描与智慧碰撞,进而建构集群策群力的实践共识。网络研讨形成共识后,各小组再通过自我实践的二次探讨,汇聚成共性认知成果。上述过程中,各环节的乡村教师间、乡村教师与专家间的沟通都是借助微信来实现的,研究的过程被融入到了教师教学实践、闲暇生活之中,认知的创生与实践的检验同步进行。
课例研究的过程性认知、最终认知都需要进行成果的表征,这个过程既是对课例研究认知的升华,又是对课例研究过程的省知,更是引领教师进行二次学习、深化学习的机会,因而成果表征的形式需要统一的界定,如我们将成果表征划分为问题解读、资源利用方式自省、课例打造过程展现、最终实施课例、形成的认知与存在问题几部分,这样既能呈现形成的认知,也可以展现研究的过程,更有利于其他教师进入研究的话语体系,深化研究形成的认知。
三、实踐对于后疫情时代的经验启示
(一)课例研究是一种案例式的教师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实践性的教师学习活动。课例研究的展开过程是与具体课例的教学改进过程同步展开的,在这个过程中各方智慧的碰撞过程、最终建构的认知都与课例打包在一起呈现并存储于乡村教师的脑海中。另外,乡村教师亲身参与了整个研讨过程,因而这种案例式存储的学习认知与经验在他们下次实践中很容易被激活,不仅可以帮助乡村教师丰富自我的认知经验库,而且可以帮助他们提升常态教学实践的质量,从而为乡村教师自主的知识更新提供了策略与资源的支持。整个过程消融了乡村教师日常工作与学习的视域,营造了一种时时可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场域,又因为所研究的教学课例就是乡村教师在教学中的实践内容,他们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研究,可以借助微信与他者进行持续的跨时空沟通,这也可以帮助乡村教师改善闲暇时间的利用方式。
(二)“微信平台+课例研究”是“互联网+乡村教师培训”的“平民化”教育实践。“互联网+教师培训”是培训在当前时代必须面对的变革趋势,微信是乡村教师日常所用的沟通工具,其技术门槛低、信息推送方便,可以帮助乡村教师克服工学矛盾,因而借助微信平台建构乡村教师沟通、解决实践问题并表征自我认知的有效实践机制,不仅可以帮助乡村教师建构丰富的、个性化的网络认知资源,还可以帮助他们养成积极、健康的闲暇时间消费习惯,甚至有助于乡村教育的振兴。
(三)教师培训应重在培养教师的自我更新能力。无论疫情发生与否,我們身处的时代都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对于整个社会而言,从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到知识创生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呈现去中心化的特质,对于教师而言更是如此,关于教育教学的智识不再是专家学者建构,每个教师都身兼知识的消费者、知识的生产者、创生知识的协作者等多重身份。当教师在实践中遭遇现实问题时,他们可以借助微信,“通过主动发布教育教学话题引起他者协同共议从而创生新认知,也可以通过参与其他教师发起的话题讨论进而获得新认知[2]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教师可以更便捷地建构个性化的社会认知网络以及维系变革自我实践性认知的有效渠道。但是,网络时代对教师辨别信息真伪、选择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也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教师通过网络渠道获得的知识多是一些流量信息,所谓流量信息即网络上访问、分享量比较大的信息,这些信息的通病就是多为某人关于某观点的碎片化、个人理解,要么本身科学性就有问题,要么就是对于某些科学观点的片段理解,教师如基于此进行自我行动的推演,难免有失偏颇。综上可见,教师需要培养自己在“互联网+”时代有效更新自我认知的能力,以借助网络工具建构自我个性化的社会认知网络。
[参考文献]
[1]刘清昆. 课例研究助力教师成长的区域模式[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9(03).
[2]赵德成. 教师成为研究者:基于课例研究的分析[J]. 教师教育研究,2014(01).
[3]刘清昆. 微信平台下开展课例研究的实践探索[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9(10).
[4]陈向明. 从教师“专业发展”到教师“专业学习”[J]. 教育发展研究,2013(08).
[5]刘清昆. “互联网+”时代教师培训的行动构想与实践[J]. 中小学教师培训,2018(08).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pidemic prevention; online teacher training become the rigid demand for making contingency plans. The lesson study with the help of WeChat platform can not only create a natural learning environment which is ringing around teachers, but also can avoid disease risk which is bringed by large crowds gathered. In the paper, the operation system,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mechanism of lesson study on Wechat platform were introduced, which was took Rural teacher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Practical experience is not only a positive contribution for the epidemic prevention, but also is value for teacher training change after the outbreak.
Key words: epidemic prevention; WeChat platform; rural teachers; lesson study
[责任编辑:韩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