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种植修复在牙列缺损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20-08-26张鹏翼
张鹏翼
(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甘肃 张掖 734000)
牙列缺损较为多见,属于口腔科疾病,因部分牙齿缺损,继而造成恒牙列参差不齐,不利于发音、牙齿美观等,甚者可影响病患生活[1]。现阶段临床治疗方式以常规修复为主,常规修复治疗虽有效,但整体疗效有待提高,且有着高并发症发生率[2]。随着临床研究不断深入,发展出新的牙列缺损的修复方案,以口腔种植修复应用最为广泛,有着更高的修复效率,无论是口腔功能恢复方面,还是美学方面,与常规修复相比毫不逊色[3]。基于此,本研究将口腔种植修复应用于牙列缺损临床治疗,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期间医院收治的96例牙列缺损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男22例,女26例,年龄 20~64 岁,平均年龄(34.02±5.16)岁,牙列缺损原因:牙周病所致/外伤性所致/龋病所致分别为22例/11例/15例;研究组48例,男21例,女27例,年龄 21~63 岁,平均年龄(34.05±5.18)岁,牙列缺损原因:牙周病所致/外伤性所致/龋病所致分别为23例/12例/13例。2组上述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均符合牙列缺损相关诊断标准;(2)经影像学相关检查,结果提示符合种植修复、常规修复要求,满足修复适应证;(3)意识清晰,认知正常,能与医护人员正常交流,表达自身感受;(4)均知晓本次研究目的、流程等,且已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1)牙槽骨严重水平或垂直吸收;(2)合并口腔黏膜疾病;(3)颌骨肿瘤或合并放射性骨髓炎;(4)观察缺损区域周围情况,发现存在错位牙、畸形牙、重度磨损牙等;(5)存在种植、常规修复禁忌。
1.3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修复,内容:(1)消毒处理,范围:口腔周围组织;(2)局部麻醉,所用药物:复方盐酸阿替卡因1.7mL/支(4%阿替卡因含1/100 000肾上腺素),麻醉用量为1支;(3)待麻醉成功后,行口腔清理,清理范围:患牙残留体、牙结石等;(4)复查:治疗后3个月,复查内容:牙窝愈合情况,复查结果提示愈合良好,则可行常规备牙,接下来制取印模,制作临时冠,病患试用临时冠,在试用期间,观察咬合程度;(5)制作义齿,制作完成后,电话联系或发送短信通知病患到院佩戴义齿,若病患为初次佩戴义齿,则给予佩戴指导,密切观察佩戴情况,依据观察结果调改,直至合适。
研究组口腔种植修复,内容:(1)先行X线片等影像学检查,客观评估病患牙列缺损情况,了解相关信息,包括解剖结构位置、缺损部位牙周情况等;(2)消毒处理,范围:口腔周围组织;(3)局部麻醉,所用药物:盐酸阿替卡因,浓度4%;(4)待麻醉成功后,明确植入点,接下来需依次切开钢骨面、黏骨膜,行剥离处理,使牙槽骨暴露充分;(5)定位,取牙槽先锋钻,逐层钻进压槽,形成深度适宜、直径准确的种植体窝,与设计要求保持一致,行种植体植入,行缝合处理;(6)术后处理:常规抗感染,其他后续处理,比如术后3~6个月行种植义齿修复。
1.4 观察指标
1)疗效对比。显效:治疗结束后,修复体完好,未见任何异常情况(比如:松动、脱落、折断等),咀嚼功能得到恢复,基牙情况良好;有效:治疗结束后,修复体基本完好,未见任何异常情况(比如:松动、脱落、折断等),咀嚼功能逐渐恢复,基本正常,不能咀嚼较硬食物,基牙情况良好,偶尔伴有轻微刺痛;无效:治疗结束后,修复体可见受损,存在异常情况(比如:松动、脱落、折断等),咀嚼功能未得到有效恢复,不能咀嚼食物,基牙情况伴有明显刺痛。将显效比例与有效比例之和计为总有效率。
2)牙周情况对比。观察以下两项指标:(1)牙周菌斑指数;(2)牙周袋探诊深度。
3)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观察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1)牙龈出血;(2)牙齿疼痛;(3)修复体脱落,统计并发症发生率。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疗效对比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疗效对比 例(%)
2.2 牙周情况对比
治疗前两组牙周菌斑指数、牙周袋探诊深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牙周菌斑指数、牙周袋探诊深度均小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研究组牙周菌斑指数、牙周袋探诊深度均小于对照组(P<0.05)。 见表 2。
表2 牙周情况对比 (±s)
表2 牙周情况对比 (±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牙周菌斑指数 牙周袋探诊深度(㎜)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8 2.01±0.33 0.94±0.23# 6.34±1.42 3.68±1.02#研究组 48 2.07±0.31 0.55±0.12# 6.31±1.39 2.15±0.35#t-0.918 10.415 0.105 9.830 P-0.361 0.000 0.917 0.000组别 例数
2.3 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研究组牙龈出血、牙齿疼痛、修复体脱落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 见表3。
表3 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例(%)
3 讨论
牙列缺损情况的发生,可直接影响口腔生理结构与功能,不利于营养吸收与美观,对病患身心健康均不利[4]。意外事故、牙周疾患等均可导致其发生,特别是老年群体,因普遍存在骨质疏松症状,牙槽骨骨质同样会随年龄增大而发生改变,无法有效支持压根部位,固位效果不甚理想,此外,老年群体牙体、牙周状况明显劣于年轻群体,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牙齿异常改变,出现松动、脱落等情况,遂可见牙列缺损。而对于青少年群体来说,剧烈运动过程中不可避免发生碰撞,有可能发生牙列缺损情况。再者,交通事故频频发生,某种程度上亦增加牙列缺损发生几率。目前我国牙列缺损群体数量较大,且呈递增趋势。因此,牙列缺损发生后,需尽快行修复治疗,恰当的修复治疗方法,能更好恢复完整牙列,保持口腔生理结构与功能完整。
常规修复治疗需借助周围残余牙,以其为基础,制备基牙,辅助使用链接装置,目的在于有效固定人工牙,使之准确置于缺失位置,以替代缺失牙齿,并且具备一系列生理功能,改善口腔功能,起到一定修复效果,对颜面软组织具有一定支撑作用[5-6]。需要注意的是,此项修复方法容易受到余留牙、牙周组织等影响,固位力、支持力有待提高,并不能够实现天然牙及牙根程度,咀嚼功能虽有恢复迹象,但仍有较大恢复空间,而且此修复方法在基牙制备过程中,存在磨损情况,其承受的♂力,不可避免使基牙负荷增大,一旦负荷过大,将直接影响基牙,甚至造成修复失败。诸多研究表明:牙列缺损治疗进行常规修复,有明显不足,主要体现为并发症发生率高。故而亟待寻求一种更为适宜、更为有效的修复方式。
随着种植技术不断进步、种植体应用范围扩大,发展出口腔种植修复,与常规修复治疗相较,有着明显临床优势[7]。口腔种植修复需借助种植体,而这种种植体通常以钛为材料所制而成,充分利用手术形式,将其有效、准确植入牙槽骨内,经过一段时间后,取质料与真牙无比接近的牙冠,用其进行覆盖,此项操作能进一步巩固、有效提高患牙修复效果,使症状消失,生活质量提高[8]。诸多临床研究表明,对比口腔种植修复、常规修复治疗,发现口腔种植修复优势明显,体现在以下方面:(1)对周围牙齿及其牙周组织损害程度轻;(2)无需使用金属卡环基托,能够很好满足病患“美观”需求,舒适度高,固位力佳;(3)所用种植体有着与天然牙尤为接近的咀嚼力,还能将其有效传递、分散,整体修复效率提高.。由此可见,种植修复人工牙与天然牙尤为相似,包括其结构、形态等方面,并且所产生的应力也十分接近,可正常刺激牙槽骨等,以防其出现萎缩等不良情况。更重要的是,此种修复方式充分利用种植体,继而为义齿提供有效支撑、强大固位力,无需磨损,不会伤及余留牙体,且不易受余留牙、牙周状况影响,口腔功能恢复效果不错,同时能够获得更为满意的美观效果。但需要明确指出的是:在牙列缺损临床治疗过程中,无论选择何种修复方法,均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尽管口腔种植修复治疗优势明显、效果肯定,但此修复方式并不适用于存在明显出血倾向的病患、骨量过少的病患等。在治疗结束后,仍需加强健康宣教,要求病患学习、了解口腔知识,形成良好口腔卫生行为。
本研究对比口腔种植修复、常规修复治疗效果,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研究组牙周菌斑指数、牙周袋探诊深度均小于对照组;研究组牙龈出血、牙齿疼痛、修复体脱落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将口腔种植修复应用于牙列缺损临床治疗,有着更高的有效率,牙周菌斑指数、牙周袋探诊深度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