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口腔正畸效果分析

2020-08-26孙志卫朱国雄

实用医药杂志 2020年8期
关键词:前牙牙槽骨牙周病

孙志卫,朱国雄

牙周病属于口腔科常见病,发病因素与免疫调节紊乱有关,不仅是一种破坏性较强的炎症疾病,也是威胁患者口腔健康的主要疾病,随着病情恶化,可出现明显前牙松动、前牙移位、前牙较大脱落或间隔等现象,若处理不及时,可影响外观美感和患者身体健康[1]。早期常运用牙周基础治疗、牙周袋内上药、根面平整术、龈下刮治疗法,虽可改善临床症状,清除牙周组织炎症,但整体疗效不佳。随着医疗技术的完善和改进,口腔正畸治疗开始广泛应用于临床,其不仅能够去除局部致病因素,减轻当前不良反应,还可促使牙齿恢复到原本位置,保证外观美感,维持较好的口腔环境[2]。该文为了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案,在面对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时,运用了不同矫正方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7-05-22—2018-05-22笔者所在医院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100例,根据患者就诊顺序,依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入选标准:(1)患者经X线检查,牙齿松动度为Ⅰ~Ⅱ度,显示牙槽嵴顶向根尖方向吸收;(2)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牙周组织损伤、前牙拥挤、牙间隙增大、前牙伸长等症状;(3)患者面部存在畸形,伴有咀嚼功能下降、口臭、牙龈萎缩、深覆盖等症状;(4)患者依从性良好。排除标准:(1)排除合并心血管系统、类风湿、肾炎、糖尿病等系统性疾病患者;(2)排除未按照规定治疗或资料不齐全患者;(3)排除长期服用影响牙周恢复的抗生素或影响牙龈增生药物的患者;(4)排除存在造血系统、肾功能障碍、凝血机制异常、心肺功能异常患者;(5)排除中途失访患者。

观察组男女比例为31∶19,平均年龄 (36.98±5.27)岁,平均病程(12.36±3.95)个月,探诊出血率(95.33±5.46)%,牙周袋深度(5.46±1.92) mm,出血指数(95.87±2.66)%,牙槽骨高度(5.42±1.57) mm。对照组男女比例为32∶18,平均年龄 (36.22±5.89)岁,平均病程(12.41±3.86)个月,探诊出血率(95.29±5.57)%, 牙周袋深度 (5.22±1.78)mm, 出血指数(95.56±2.74)%,牙槽骨高度(5.22±1.63) mm。 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采用牙周基础治疗,对患者进行牙周炎相关常规治疗,控制病情,合理选择抗生素,不断修正口腔牙周跟面,清除口腔内部分病变,预防细菌滋生所引起的复发。同时在治疗前还需做好口腔卫生知识教育和宣传,早晚刷牙一次,饭前、饭后清洁口腔。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采用口腔正畸治疗,处理牙髓和牙周病变,完成牙周洁治和根面平整治疗,修复病变体,控制牙周炎症,配合全身用药,在维持数月后,根据牙周症状改善情况,合理选择治疗时机,具体方法:在移位的尖牙和切牙上粘接托槽,采用方丝弓矫正技术,在纠正移位前牙时,可使用钛镍圆丝排齐,并使用多曲唇弓或澳丝压低上下前牙,将橡皮链挂在尖牙之间,根据患者反应情况和患牙牙周支持组织剩余多少,适当调整正畸力,但需注意力度,连续治疗6个月,在治疗期间,需不定期观察、了解牙槽骨重建情况,每隔3个月进行一次牙周清洁。

1.3观察指标对比两组咀嚼效率、OHIP-14总评分 (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牙齿松动度率、PLI(菌斑指数)、BI(探诊出血指数)、PD(牙周袋深度)、总有效率。

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显效:患者咀嚼功能恢复正常,义齿或余留牙无移动松动现象,牙槽骨吸收缓解,基牙松动≤1级;有效:咀嚼功能一般,余留牙和义齿均无移动现象,基牙松动Ⅰ~Ⅱ级,牙槽骨吸收缓解;无效:基牙松动≥Ⅱ,牙槽骨吸收加重,咀嚼无力[3]。

咀嚼效率:首先给予患者5 g花生(去皮瓣)放入口中,咀嚼30 s后吐入杯中,漱口,并将其放入量筒中,再加入1000 ml蒸馏水稀释,静置2 min,再吸入5 ml量筒中上1/3处悬浊液,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悬浊液吸光度值。

OHIP-14总评分:包括社会障碍、生理障碍、心理障碍、心理不适、残障、功能限制、生理疼痛等七个项目,共14个条目,每个条目分为五个层次,最低分0分,最高分56分,若当前分数越高,代表当前口腔健康状态越差。

PLI:牙龈表面无明显菌斑,计0分;肉眼可观看到牙龈表面薄层菌斑,大量菌斑需通过探诊查看,计1分;牙龈缘区或牙邻面可通过肉眼下观察到中等量菌斑,计2分;牙龈沟或牙龈缘区存在大量软垢,计 3 分[4]。

BI:无明显炎症反应和出血现象,牙龈健康,计0分;牙龈颜色存在炎性改变,探诊不出血,计1分;探诊后可发现点状性出血,计2分;牙龈缘出现明显出血扩散,但需通过探诊发现,计3分;牙龈沟出血溢出,计 4分;牙龈自动出血,计 5分[5]。

1.4统计学处理该次实验研究将100例牙周病所致前牙移位患者数据录入SPSS 20.0系统中,以(±s)表示 OHIP-14总评分、口腔菌群状况计量资料,采用 t检验;以[n(%)]表示咀嚼效率、牙齿松动度、总有效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咀嚼效率比较观察组修复后3个月、6个月的咀嚼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咀嚼效率比较[例(%)]

2.2两组OHIP-14总评分比较观察组修复后3个月、6个月的OHIP-14总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OHIP-14总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OHIP-14总评分比较(分,±s)

组别 n 修复前 修复后3个月 修复后6个月观察组 50 26.98±3.21 15.09±1.62 12.11±0.62对照组 50 26.35±3.54 19.87±1.73 19.05±1.73 t值 - 0.9322 14.2609 26.7029 P值 - 0.3535 0.0000 0.0000

2.3两组牙齿松动度比较观察组牙齿松动度<1 mm 率高于对照组(χ2=7.9545,P<0.05)。见表 3。

表3 两组牙齿松动度比较[例(%)]

2.4两组口腔菌群状况比较观察组PLI、BI、PD等口腔菌群状况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口腔菌群状况比较(±s)

表4 两组口腔菌群状况比较(±s)

组别 n PLI(分) BI(分) PD(mm)观察组 50 0.96±0.05 1.32±0.45 2.19±0.57对照组 50 1.05±0.67 2.78±0.67 3.76±0.21 t值 - 0.9472 12.7912 18.2755 P值 - 0.3459 0.0000 0.0000

2.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13.2791,P<0.05)。 见表 5。

表5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例(%)]

3 讨论

牙周病属于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主要是因牙周支持组织受到吸收或破坏,导致牙齿不健康发展,容易在疾病后期诱发牙齿伸长、移位、松动等症状,严重时可引发咬(合)覆盖增大、牙间隙增宽、前牙唇侧漂移等畸形,从而影响患者牙齿外型美观,降低当前咀嚼功能,为了恢复患者原本口腔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需合理选择一项治疗措施。在治疗方案选择中,需秉持稳定口腔环境、恢复理想咀嚼功能、牙弓形态、降低牙畸形发生率等治疗原则[6]。

常规牙周基础治疗能够通过袋内上药模式,达到消炎作用,且可去除牙周局部刺激因素,改善当前探诊出血指数和探诊深度,但无法恢复牙齿原本位置,且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促使咬合创伤继续存在[7]。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口腔正畸治疗开始广泛推广于临床,其能够满足患者对美观的要求,避免被拔除的后果,降低牙齿松动度,增加牙周支持组织,保持咬合关系的稳定性,且通过正畸舌侧固定处理和牙龈环切处理,能够增加牙槽骨高度和新附着高度,保证牙齿正常咬合性,保持牙周支持组织生理学功能的稳定性,改善牙齿外观美感,维护牙周组织[8]。同时通过利用正畸治疗的直丝弓固定托槽矫正技术,能够避免前牙移动畸形的复发,通过调整牵引力度,能够避免牙齿脱落、松动发生,防止力度过大导致邻近牙槽骨和牙周膜坏死发生。分析该次研究结果,观察组PLI、BI、PD等口腔菌群状况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牙齿松动度<1 mm率高于对照组(P<0.05),修复后3个月、6个月的 OHIP-14总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修复后3个月、6个月的咀嚼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说明,正畸治疗能够有效保持牙齿外观美感,恢复口腔生理功能,有效控制牙周炎,改善中颌骨间和牙间的角度差值,具有良好近远期疗效,用于牙周病所致前牙移位患者中,能够恢复前牙的功能和位置,改善牙周状态,消除或缓解牙周炎症反应,具有持久性长、成功率高、疗效性高等优势,更利于恢复咀嚼正常功能,消除牙合创伤,改善牙周状态[9]。虽然正畸治疗能够获取满意作用,但该次实验中,仍有两例治疗无效,可能与操作方式、患者依从性等因素有关,因此除了加强正畸治疗外,还需加强相关健康知识宣教,让患者更加明白正畸治疗的作用,且积极彻底做好牙周菌斑清洁工作,注意预防牙齿脱落、松动等事件发生[10]。

口腔正畸治疗具有安全性高、创伤小、疗效强、操作简便等优势,能够保持牙齿外表美观性,恢复口腔生理功能,有效控制牙周炎症,彻底清洁牙周组织菌斑。总而言之,用于牙周病所致前牙移位患者中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前牙牙槽骨牙周病
探讨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效果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的效果探讨
托槽类型对前磨牙拔除病例前牙转矩控制的比较
口腔正畸中牙槽骨高度的研究进展
牙周膜干细胞BMP-2-PSH复合膜修复新西兰兔牙槽骨缺损
不同垂直面型骨性Ⅲ类患者切牙牙槽骨骨量的研究
牙齿移动对静止期牙周病动物模型牙槽骨的影响
牙齿松动,越拖越难治
喝生姜水预防牙周病
玻璃纤维桩在前牙残根残冠修复中的临床应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