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师范类高校舞蹈培养的多元化

2020-08-25任艳茹

参花(下) 2020年9期
关键词:包容性多元化培养策略

摘要:面向社会多元化的今天,师范类高等学校的艺术门类该如何制订培养计划,成为师范类高校该思考的要事。

关键词:多元化 包容性 培养策略

随着社会文化交流的不断发展,大众艺术审美素养不断提升,对艺术教育领域的要求越来越高。面对当下的艺术大环境,专业类舞蹈艺术院校所培养的优秀定向人才出类拔萃,针对特定的舞蹈艺术领域进行深入的培养是专业院校的培养策略。而面对多元化的社会,师范类高等学校的艺术类学科该如何制订培养计划,是师范类高校该思考的头等要事。师范类高校中的舞蹈艺术教育,培养出的学生多数从事教育工作,专业型舞蹈毕业生多数从事演员或对口型专业教师,因此,师范类院校应站在多元化舞台去拟定培养计划,使学生除了学习专业舞蹈技能外,还能够掌握多方面技能。也就是说师范类高校应培养全方位的多元化舞蹈教师,既能够掌握舞蹈专业基础知识,也应具备编导的基本编创能力,同时还要有教师的职业素养。

一、师范类高校舞蹈专业多元化人才培养概况

目前,基于考入的生源大多数是舞蹈艺术特长生,而舞蹈中专毕业生占比较少,教师在培养学生时不能只从专业角度出发,而忽略艺术特长生的专业缺口。本科四年时间,毕业即面临走向社会,既要补齐专业知识的缺口,又要完成本科四年的培养计划,对教师来说是难上加难。对于现在的高校教育来说,单一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和学生对知识的需求,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改变教学方法,找到合适的定位点,开展多元化教学。另外,对高校舞蹈教育的改变,不光在量变上要有提升,更要在质变上有所突破。首先,舞蹈专业课程设置内容要多元化,如芭蕾舞、古典舞、民族民间舞、现代舞等舞种的开设,这就要求教师设计教学计划时要选择各舞种的必备知识以及舞者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在专业课程训练加大力度的同时,也要开展舞蹈理论文化教育的多元化,开展舞蹈教育学、舞蹈艺术概论、舞蹈编导技法等理论知识课,丰富学生的专业词汇和语言表达能力,为社会的发展培养高质量的人才。

(一)教学方法具有针对性

以辽宁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专业培养策略为研究范例,从舞蹈教育专业转变为舞蹈编导专业,再到今天的舞蹈学专业,都跟随社会的职业需求进行了适当的调整。舞蹈教育专业主要将重点放在教书育人的“教”字上,因此,对于非专业出身的学生来说,就难在如何“教”上。经过专业训练的学生想完成好技术性动作,需要耗费时间与精力反复练习。练习的方法不准确会让舞者走许多弯路,因此,教师会根据自己所总结的经验来指导学生完成动作,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也会总结和发现更适合自己的练习方法。非专业的学生没有经历过这样的磨炼,很难做到“教”会学生。在短短四年时间里,能学到的专业技能和总结出的练习经验少之又少,因此,想培养出优秀的专业教师,从时间与生源质量上来说都相对困难,培养策略在长久的发展中逐渐显露出问题。如何把非专业的学生引领到专业道路上,需要教师在教学培养模式中找到平衡点,所以,教师在教学当中,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制订合适的教学方法。高校舞蹈教育培养人才应了解市场,了解人才需求情况,有针对性地制订目标,学生也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能力给自己定位,全面发展才有选择的余地,多元化培养的目标是将学校办学的定位观念、学生定位观念和社会追求的舞蹈人才价值观念形成一条线,逐步建立起素质全面的人才培养模式。从一元化舞蹈教育观到多元化舞蹈教育观的转变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根据社会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注重舞蹈专业人才整体素质的提升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單一的技巧教育和知识的记忆;注重学生客观条件,尊重学生的差异性,让学生形成自身的独特风格。

(二)培养策略具有方向性

为适应社会文艺事业的发展,需要对学生的培养策略进行适当调整,将培养策略转变为具有一定包容性的就业方向。舞蹈编导是近些年逐渐发展壮大的一个专业门类,随着大量优秀的舞剧、舞蹈作品的呈现,编导这一职业被大众所熟知,因此,许多专业或非专业的舞蹈用人单位都对编导专业毕业生有较大的需求。舞蹈编导除了逻辑性的编创技巧外,自我修养与思维开拓也很重要,对于专业基础素质较弱的学生来说,舞蹈编导相对较容易获取到新的知识。最初开设编导课程也有许多困难,除了师资的引入,培养的策略也是一个需要攻克的难题。经过长期的发展与研究,舞蹈编导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明显提升,步入工作岗位的毕业生自身感受也不一样。相比于专业的舞蹈演员,编导专业的职业年龄较长,随着钻研探究、专业实践的深入,不断提升编导能力。对前期培养策略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加入编导专业课程,调整适合师范类学生的教学大纲,转为全方位的专业教学。开设芭蕾舞、古典舞、民族民间舞、现代舞、编导技法、教学法等多门课程,系统地学习所有舞种的风格特点。编导课程要从零开始,慢慢摸索调整教学大纲,提升毕业生就业率。

二、师范类高校培养目标和方向的多元化

三年来,随着多元化教育的不断深入,师范类高校的艺术教育专业不断调整培养策略,使之与社会发展相融合。舞蹈作为当今社会常见的一种社会审美形态,具有一定的导向性作用,一名合格的编导首先应当具备编创方面的知识技能。其次,编导应具备较高的文化知识修养、艺术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编创作品的前期准备工作是决定作品最终呈现结果的关键,因此,编导的舞蹈文学素养是尤为重要的核心因素。了解舞蹈理论、历史背景、流传途径等才能够编创出合理的舞蹈作品,追溯舞蹈的起源,了解舞蹈的历史与发展,才能推陈出新,故舞蹈学的理论基础不能缺失。在原有的课程基础上增加舞蹈学课程,使其更具有全方位发展的教育意义,理论研究与技术实践相配合,艺术作品的创新性方能达到理想的效果。通过总结经验、调整方向,舞蹈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发展呈现上升趋势。面对社会科技的进步、大众审美意识水平的提升,文艺工作者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正确引导艺术门类的发展趋势,既能够多元化发展,又不失传统艺术文化的精髓。师范类高校舞蹈专业毕业生必须具备包容性的专业能力,即懂舞、跳舞、编舞、教舞为一身的人才,拓宽所面向的就业方向,这是师范类高校舞蹈专业应当遵循的培养策略。

三、结语

舞蹈艺术教育要根据社会的不同需求制订不同的培养方案,专业类院校讲求高精尖的人才培养策略,而师范类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则需要避开短板,全方位地培养舞蹈专业人才,根据社会发展趋势适时调整多元化的舞蹈艺术发展方向。从社会需求追求多元化人才角度出发,高校舞蹈教育需要从传统的一元化教育质量观向多元化的教育质量观转变,从本质上提升高校舞蹈专业的教学质量,以此来推动高校舞蹈专业教育的发展,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复合型舞蹈专业人才,为未来舞蹈教育多元化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并且引领高校舞蹈教育向更高的方向发展。

(作者简介:任艳茹,女,本科,辽宁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舞蹈学)(责任编辑 葛星星)

猜你喜欢

包容性多元化培养策略
探讨构成因素在当代雕塑语言中的多元化体现
从拉威尔的《波列罗舞曲》议印象主义风格的包容性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包容性设计专题引介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包容性金融统计框架初探
专业化PK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