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学历史课堂教师“独白式”教学设计的剖析与重构

2020-08-25刘欣

考试周刊 2020年75期
关键词:中学历史剖析重构

刘欣

摘 要:“独白式”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中常常以“一言堂”的形式进行知识的讲解。究其原因,在于教师的历史学科教学目标设计中,没有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重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需要教师重新定位教学目标,找到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中国和世界。

关键词:中学历史;独白式教学;教师;剖析;重构

历史学科从本质上解释了人类社会的变化与发展规律,不仅帮助学生认识社会,了解世界,也具有育人的意义。环顾当下的初中历史课堂,往往是教师划出知识点,学生记忆知识点,缺乏渗透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历史的联系,没有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长此以往,导致初中历史课堂一直在教师“独白式”的教学当中不断徘徊。历史教材中有什么,老师就讲什么,学生容易陷入一种“旁观者”的角色,成为知识的“容器”。当下历史学科教学,应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在合作交流当中实现对历史的理解,在具体的运用当中实现历史的传承。转变当下的历史课堂教学形式,需要让学生走进课堂的中央,通过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与认知水平的教学方式,提高探究历史的兴趣,挖掘历史的本质,提高学习历史的能力。

一、 “独白式”历史课堂的现状剖析

独白式教学,就是课堂上以老师的讲为主,学生很少能够参与到学习当中。知识的习得是一种单纯的记忆,不是一种对历史的认同与理解。当历史知识被灌输的方式迁移到学生的脑海,学生没有办法从历史事件当中感受到历史的意义。这样的“独白式”教学与当下培养综合素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是格格不入的。历史学科存在“独白式”教学,主要以下几种原因。

(一)课程目标不清

学科的最大价值是立德树人,新时期历史学科也不例外。“人”应当是课程的实践者、课堂的活动者、知识的运用者。“独白式”教学,实际上是历史学科教学目标定位不清。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当中,照本宣科,以本为本。教师成为知识的“二传手”,其实学生应当是课堂的“自由人”,需要与知识进行联动、与同伴进行联动、与教师进行联动。因此,“人”在课中央,这里的“人”,占据课堂消费主体地位的是学生。《历史课程标准》对历史学科的功能定位非常清晰,从“三维目标”提出了具体的教学内容,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关注“知识”,把“多维”变成“一元”,窄化了学生的学习视野。

(二)教学方法单一

部分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过程无趣。首先,历史是人类社会活动的总集,也是人类文明的印记。但历史知识与学生生活背景距离较远,一般无法与学生的实践生活产生共鸣;其次,在当下的历史课堂教学中,还是以历史知识的记忆为主,在历史的“点”与“面”的选择中,关注“点”,必然让学生学得吃力,学得辛苦。学习的主要方式为背诵与记忆,这样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最后,教师是否具有丰富的历史视野,是否能够从纷繁的历史材料当中,实现由“点”到“面”,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对历史知识进行归纳与演绎,也决定着教师的课堂是否是“独白式”的教学形式。只有当教师能够把不同的学习板块进行上联下挂,左顾右盼,才能够实现“教”与“学”的双重转变,齐头并进。

(三)教学情趣缺失

有情有义的课堂,才是最吸引人的课堂。在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当中,教师往往还是围绕初二学期的“小中考”进行教学。历史学科在教学当中,它已经不是一门帮助学生认识世界,了解历史,拓宽视野,陶冶情趣的课程,而是成了历史知识的载体、容器,学生成了知识记忆“流水线”上的一员,在循环往复的背诵、默写、练习当中,进行历史知识学习。此外,历史教学内容板块多,时间跨度大,历史事件多,历史人物复杂,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历史课堂教学的情趣,它不是教师的“单相思”,而应该成为多声部的“大合唱”,让初中历史课堂变得有声有色,有情有趣。

二、 重构“独白式”教学的一般路径

当今的世界变化日新月异,中国的变革风起云涌。作为新时期的少年儿童,需要通过历史学习,实现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在立德树人的时代命题下,教师需要找到历史教学的有效路径,不断丰富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从历史的视角去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认识世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一)教材内容,重新组织

历史读本中,有纪传体、国别体、编年体,各有所长,都是对历史很好的回顾与记忆。教师应该对历史教材当中的学习内容进行重组,按照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进行重新编排,实现教学材料的重组。将历史教学内容当中相关联的内容进行集中教学,这样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忆,易于在学生头脑中构建起完整的历史知识图谱。如,聚焦历史人物进行整理,可以围绕不同时期的历史人物为主线,组织课堂教学;可以围绕不同时期的关键事件为主线,由事及人,实现历史脉络的清晰;可以跨学科组织学习,把历史材料与语文学习、政治学习、地理学习等联系起来,实现跨界生长;还可以把历史知识与学生生活进行关联,围绕当下的生活不断地帮助学生从历史发展历程当中找到依据,借助历史视角进行解读,实现历史知识的学用结合。如围绕七年级下册三个单元,从隋唐到明清的历史发展,涉及的地点认知,编织历史重要地理线路图。

(二)借助实物,帮助学习

对于历史教学当中,所呈现的不同时期历史物件,如果能够借助实物、模型、图片等进行直观认识,能够勾连起学生的认知,让学生参与到学习当中,改变教师“独白式”教学过程。如在教学“盛唐气象”时,通过了解“花鸟纹锦”丝织物,感受当时手工艺业的高超技术,教师就可以通过观察实物,进行历史再现,实现教学的师生互动。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块丝织物,这块丝织物是仿照新疆历史博物院中的“花鸟文锦”制成的,大家先来可以看一看、摸一摸,再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生1:文錦上的花和鸟都非常生动,体现了织女们的心灵手巧。生2:纹路清晰,造型奇特,给人一种气象万千的感觉。生3:一千多年的丝织品,能保存那么长时间,可见质量之高。另外,“花鸟文锦”是新疆出土的,可能是唐朝的工艺技术影响大,传到了边疆;也可能是贸易比较丰富,商品出售到了这个地方。

师:是啊,同学们,一方小小丝织物,却能够折射出盛唐气象。历史的长河浩浩荡荡,许多历史中的事物都消失散尽,但遗留下来的,都是历史的见证。

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出示实物,学生在亲自感受当中,能够实现对历史背景下文物的再认知,然后进一步感受历史,感受盛唐气象。

(三)唤起思辨,融入对话

历史知识的学习不是灌输,而是唤醒。历史知识需要在思辨当中去学习。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辨能力,通过思辨的方式帮助学生提高认知。如在学习《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中,学生对于大运河开通带来的正面作用认识较多,对于其负面影响了解较少。究其背后原因,运河的航运功能学生能够直观感受,运河的水利及灌溉功能学生能够直接认知;运河的城市美化功能,学生能够直接参与;运河对于隋王朝的灭亡所起的作用,学生缺乏生活联系。这时候,教师通过引入小辩论,“运河开凿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的辩论,让学生在辩论当中,感受运河航运、水利、连接的功能;了解运河开凿的人力、财力、物力方面的高昂成本与人民生活之间的矛盾,造成了隋王朝政府的政权混乱,走向灭亡。

(四)运用故事,巧妙记忆

小故事,大道理。故事伴随着人的一生成长,把历史知识融入故事当中,让历史知识变得浅显易懂,让学习的过程变得同生共长,让学习的成果显而易见。教师根据历史知识,通过小故事的形式,能够引导学生参与到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当中。如在学习“唐朝主要诗人分布”一课时,对于教材当中出现的王勃、韩愈、王维、杜甫、杜牧、白居易、李白、孟浩然、张九龄等唐代代表诗人,通过不同的故事,学生会对诗人的生活经历、创作风格与恢宏的历史联系起来。不同时期,诗人创作有着不同的风格,学生能够感受到唐朝盛衰兴极变化。

这样的学习过程,可以和学生的诗词活动结合起来进行。如探索李白的生活轨迹图,制作杜甫的作品中地点分布图,表演李白和孟浩然的二十年友谊故事,聆听王勃写《滕王阁序》的背后故事,了解张九龄为官与去职的事件。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既了解了特定历史时期诗人的生活与情感,也感受到了社会变化给人带来的深远影响。这样的教学过程,一定不再是教师的“独白”,而是在丰富的资料占有中,实现教学的有效对话:与历史知识对话,与知识载体对话,学生与老师对话,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对话,让历史知识变得可见、可感、可观。

(五)注重过程,多维评价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评价需要从结果走向过程。如果以分数作为单一的评价手段,教师就是容易进入知识的死记硬背。因此在评价上面,要以教学的过程评价为主。

首先,要看课堂是否实现了“互动”教学,是不是学生通过探究、阅读、思辨实现了对历史知识的了解与内化;其次,要看课堂是否点燃了兴趣。当学生具有了从历史当中发现方法,汲取教训的时候,历史的知识才能够成为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教师要采取合作、探究、交流的形式,丰富教学形式,改进教学手段,实现历史学科与学生生活相结合,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与当下的学生学习能力与认知水平相结合,让学生充满学习的兴趣;最后,要看教师是否具有广博的历史知识。中学历史课本采取中外交织,项目编组的形式进行知识教学,不同板块之间缺少必要的联系,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宏观了解,微观聚焦的本领,让众多的历史知识服务于发展学生科学历史观与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方向上来,发挥历史学科立德树人的作用。

三、 总结

总之,初中历史课堂去除“独白式”的教学现象,需要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策略,找到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学生的心田种植下历史课程的种子,真正实现初中历史课堂的多元、丰富、互动,实现学生历史素养的全面发展,持续不断、自始至终地完善自我。

参考文献:

[1]陈莹.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20(2):44-45.

[2]羅红伟.基于时空观念培养的初中历史地图教学:以统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的教学实践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0(1):12-14.

猜你喜欢

中学历史剖析重构
长城叙事的重构
一元一次方程错解剖析
剖析高考数列创新题
“几何图形初步”错解剖析
北方大陆 重构未来
集合中的错解剖析
北京的重构与再造
浅论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中的作用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进展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