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信视域下高校学生社团文化育人功能的思考

2020-08-25佘海月

参花(下) 2020年9期
关键词:文化育人文化自信

摘要:高校学生社团文化是组成高校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在推进学生坚定文化自信、提升综合素质教育等方面有着积极作用。本文主要分析高校学生社团文化育人功能的现状,提出文化自信视域下高校可采取加强学生社团文化建设、做好指导教师选聘和学生骨干选拔工作、打造特色社团文化活动等措施,促进学生社团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

关键词:文化自信 高校学生社团 文化育人

高校是引导和培育学生坚定文化自信、推进文化创新的重要阵地。高校学生社团是高校学生为了满足自身成长成才需要,结合兴趣特长,在高校党委的领导和团委的指导下,自发组建的群众性学生团体,具有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和多样性等特点。高校学生社团作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组织开展方向正确、健康向上、格调高雅、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有助于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繁荣校园文化,帮助学生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提升素质,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逐渐成长为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一、高校学生社团文化育人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喜好的多元化,个性化学生社团应运而生,对传统学生社团形成冲击,学生社团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高校学生社团建设和发展现状、社团文化育人效果不尽如人意。

(一)学生社团文化建设缺失

近年来,高校对学生社团的管理重点放在了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上,如学生社团的成立、注册登记、活动管理、考评制度等,而在学生社团的文化建设方面缺乏有力指导,对学生社团文化育人效果方面缺少有效引导。很多学生社团运营过程中高度自由和随意,缺少明确的发展目标、长期的发展规划,更没有社团文化的培育、积淀、传承和发扬。社团在设计和开展活动时更加注重活动形式、活动吸引力和影响力,却忽视了活动中蕴含的社团文化的传播和弘扬,往往使组织者和参与者只停留在对社团活动本身的体验上,没有发挥出社团文化育人应有的效果。

(二)学生社团发展缺少有效引领

高校学生社团作为“一心双环”团学组织格局中学生组织的拓展和延伸,在校园文化建設中的作用非常重要,但是学生社团发展过程中,受重视程度明显不够,大多面临指导教师指导不够、社团活动场所受限、活动经费不足、活动效果不佳等问题。作为社团的指导教师往往只做好了学生社团日常管理和活动具体指导工作,没有很好地指导学生社团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开展具有丰富教育意义的社团文化活动。活动场地受限、活动经费不足等问题限制了学生社团活动的规模、影响力和效果,长此以往,严重影响了学生社团干部的信心、成员的热情,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社团渐渐失去活力。

(三)学生社团活动质量不高

形式多样的活动是高校学生社团的主要组织形式,是社团各项功能实现的途径,也是高校对社团进行评价考核的重点,所以,开展好学生社团活动非常重要。然而,很多社团只在乎社团活动的数量,忽视了社团活动的质量,为了活动而活动,刻意迎合热点,标新立异,背离了社团发展的初衷,忽略了社团文化的培育、凝练。有些学生社团负责人鲜少参加学习培训,经验不够,创新不足,很多社团活动都是延续和传承传统活动,没有及时跟上时代潮流,贴合学生特点,缺少特色亮点,缺乏文化内涵,难以形成高质量的社团品牌活动。

(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不足

2014年,教育部颁发的文件《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学生社团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园教育活动。高校是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阵地。学生社团是高校学习、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传统文化类的学生社团在近几年开始流行,因为存在时间短、社团自身发展不完善等原因,造成社团活动形式多样而内涵缺乏、认同度高而参与度低、缺少专业指导和经费支持、传承地方特色传统文化不够等困境。

二、文化自信视域下高校学生社团发挥文化育人功能的建设措施

(一)完善高校学生社团制度,加强社团文化建设

第一,高校要制订符合学校育人目标、地方文化特色的学生社团发展规划,明确学生社团必须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发展,做好顶层设计。第二,高校要制订科学有效、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规范学生社团的成立,严格学生社团审批制度。建立科学客观的评价考核激励机制,确保年度社团考评有章可依、有章可循,选树典型,积极引导学生社团发挥育人功能。第三,要积极引导学生社团加强自身文化建设,培育社团文化,鼓励学生社团开展内涵丰富的社团文化活动,增强社团成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进对校园文化精神的领悟,增强文化自信,充分发挥学生社团文化育人功能。

(二)做好学生社团指导教师选聘和社团干部选拔工作

2020年1月颁布的《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管理办法》(教党〔2020〕13号)中规定,高校学生社团指导教师要具备思想政治素质高、组织管理能力强、具有与社团发展相关专业知识、工作经验丰富、热心公益事业、具有奉献精神、关爱学生成长等素质和品质。要制订学生社团指导教师选聘机制,按照个人申请、组织推荐、双向选择的原则建立指导教师库,同时将指导教师纳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计划,加强培训。进一步健全学生社团骨干遴选机制,从思想政治素质、学习成绩、组织能力等方面推荐选举学生社团负责人,不断完善学生社团骨干的评价激励机制,引导学生社团骨干为社团发展服务、为社团社员成长助力,通过社团工作实践活动提高素质、提升能力。

(三)打造具有学校、地方特色的学生社团文化活动品牌

高校学生社团一般分为思想政治类、学术科技类、创新创业类、文化体育类、志愿公益类、自律互助类及其他类别。学生社团文化活动多围绕社团性质和特点展开,经过多年的实践,传统的社团活动品牌已经成熟,创新社团文化活动只有更加契合学校办学特色和地方特色,结合新的宣传、组织方式,丰富文化内涵,逐渐形成品牌。以职业院校为例,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创新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职业院校的学生社团要具有职业特点,要深刻领会工匠精神,把工匠精神、行业文化、企业文化、专业文化、地方独有的优秀传统文化等有机结合起来,在学生社团中营造浓厚的工匠文化氛围,打造具有职业院校特色、地方文化特色的社团文化活动品牌。

(四)加强传统文化类学生社团建设

高校国学社、汉服社、茶艺社、戏曲社等学生社团,以学习、宣传和弘扬传统文化为目的,有效提升了高校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校园氛围,对增强高校学生文化自信起到了积极作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巢湖民歌为例,合肥某高校成立巢湖民歌社,邀请巢湖民歌国家级传承人进驻校园,定期开展巢湖民歌传习活动,通过专题讲座、民歌学唱、乡间采风、舞台展演等方式不断扩大巢湖民歌在校园的影响力。这充分展现出地方传统文化特色,充分发挥了社团文化育人的作用。

三、文化自信视域下高校学生社团文化育人的意义

高校肩负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职能,文化自信是高校学生社团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高校学生社团建设效果和功能的充分发挥可以有效促进社团育人与立德树人的融合。这不仅是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客观需要,也是校园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迫切要求。

(一)高校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

高校学生社团是学生自发组织成立的团体。学生不仅是社团的管理者,也是社团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高校学生社团形式多样,覆盖面广,参与度高,有利于校园文化的繁荣,有效推动了校园文化建设。不同的学生社团,具有不同的文化特征和文化内涵。社团之间的互动、交流、协作有助于社团自身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为充分发挥社团育人功能奠定了基础。高校学生社团活动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对学生人文修养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为学生搭建才艺展示、文化创作的平台,对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二)社团文化建设是高校学生社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高校学生社团文化反映出一个社团价值属性的文化。社团文化在社团建设发展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升华。健康积极的社团文化催人奋进,对学生有激励作用,能激发社员积极参与社团活动的热情,有助于高校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高校学生社团只有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构建和谐的运行机制,通过文化内涵丰富的社团活动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才能使社团始终充满生机、持续发展,为校园文化注入活力。

四、结语

高校学生社团文化建设是社团健康发展、持续发展、保持活力的有效保证,是高校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受到教育、增长才干、提升能力的重要抓手。高校学生通过积极参加社团文化活动,学习和认同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的学生社团文化,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继而坚定理想信念。

参考文献:

[1]李之团.文化自信视域下高校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教育观察,2019,8(35):33-35.

[2]黄兆牛.职业院校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初探[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0(02):39-41.

[3]罗媛.强化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及其文化建设途径探究[J].科技风,2020(09):193+196.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合肥职业技术学院重点课题“发挥高职院校学生社团育人功能创新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914SKA016)。

(作者简介:佘海月,女,硕士研究生,合肥职业技术學院,讲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英语)(责任编辑 刘月娇)

猜你喜欢

文化育人文化自信
基于“文化育人”的校服研发与品牌建设
浅析大学文化育人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融媒体时代如何践行基层群众文化自信
浅析习近平“文化自信”的四个维度
技术文化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鲁班文化育人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