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与对策探究
2020-08-25甘福成
甘福成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获得进一步的高速发展,对于英语学科教育部门也是加大了关注,而在小学阶段就已经开设了相应的英语课程,促使小学生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和学习英语,作为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两大阶段(小学教育阶段和初中教育阶段),两者之间即是独立的存在又是相互联系衔接的,特别是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做好两者的衔接工作,才能有利于英语教学效果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小学;中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对策
一、 引言
英语是较为实用的一门学科,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中已经被广泛应用。我国英语在小学三年级就开设了相应的课程,在以后的学习中都是具有连贯性的。而做好英语的衔接问题也是英语教师面临的一个主要教学难点,在小学开设英语课程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逐渐进入初中英语学习时能够加强学生对于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在中小学英语的衔接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六年级到七年级这个关键时期,只有将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工作做好,才能促进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英语的教学质量。
二、 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中小学英语教学内容上存在着衔接的问题
在小学英语学习阶段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兴趣,小学英语教学中多数都是以动画故事和童谣为主体,通过有趣的动画和生动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符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但是,初中英语教学中大部分都是以单词、语法、语音等作为英语学习的基础,难度逐渐增加,对于小学生来说教材上会有较大的转变。而且在英语教学的实际过程中,初中英语教师一味关注学生对于词汇量的具体掌握情况,同时还对英语的听、说、读、写四种能力进行考查和应用,在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发生变化时,造成部分学生对于这种教学难度很难适应,导致一些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产生较大的衔接问题,甚至使學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逐渐降低,严重的还会出相应的现厌学情绪。
(二)中小学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自身存在的衔接问题
对于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要想有效解决这一现象,首先教师要对小学英语教学的大纲具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对初中英语教学的大纲也要进行相应的掌握,只有将中小学英语的两个教学大纲都进行熟悉掌握,才能更好地促进英语教学。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英语教师都缺少将这两者大纲的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熟悉和掌握,造成中小学英语在衔接上存在着较大的问题。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大部分学生都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并且活泼好动,当小学生进入初中阶段以后,很多学生依然还是具有活泼好动的性格,由于大多数的学生还是习惯小学生动形象的英语教学模式,所以,在初中英语教学模式出现突然转变时,很多学生不能很快适应或者有些学生很难接受。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及时注意自身教学的方式,结合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进行循序渐进的教学。
(三)中小学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学方法上存在的衔接问题
在小学阶段时学生有很强的语言天赋,此时教师就加强培养学生的语感,而在小学英语教材当中通过穿插各种各样形象生动的语言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热情,在英语教学中的有趣故事中,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语言天赋。例如,英语教师在刚开始上课时就直接讲英语语法和词汇,就会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降低,也很难引起学生的注意。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兴趣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对课程进行相应的设置,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和创设良好的英语学习语境,促使学生可以在真实的英语语境当中能够进行充分的学习和交流。与此同时,把学生的全部注意力逐渐转移到英语语法和词汇中去,便于学生能把英语教师之前教授的语法进行相应联系,从而促使英语教师能够完成英语教学的目的。但是,在实际英语教学过程中,部分英语教师往往会忽视学生听、说、读、写等相关能力的培养,死记硬背的英语学习模式只会促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较大的抵触心理,导致无法有效地做到英语教学方法上的良好衔接。
(四)中小学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学时间上存在的衔接问题
在小学学习过程中,学习的主要科目是语文、数学和英语,这三门学科也是最为重要和最为基础的学科,所以,学生在学习英语的时间并不是很多。但是,升入初中以后,随着课程的逐渐增多,主修课程也随之增多,对于学生而言要进行掌握的知识日渐增多,导致对英语学科的学习时间逐渐减少,压缩了学生部分英语学习的时间。由于英语教学过程中主要讲究其连贯性,假如学生想使英语成绩能够不断提高,就需要每天至少保证三个小时或者更多的时间进行英语学习,然而在初中各种学科课程的压力之下,学生很难做到对于英语进行连续的学习,因此往往导致英语教学内容在衔接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甚至影响了学生对于英语的掌握情况。
三、 中小学英语教学中对于英语衔接问题的有效解决对策
(一)增加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
关于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主要问题,关键在于教学对象的不同。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比较简单,对学生掌握英语知识程度的要求也并不是很高,而在初中教学内容中,学生需要学习的英语范围和深度进一步增大,同时学习的方式和氛围也发生了变化,这使得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对学生学习适应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教师在解决此类问题上,应该从学生的基本情况出发,着重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制订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案和计划,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在面对新的教学环境和教学内容有较好的适应能力,可以尽快投入新的环境中学习,顺利完成小学到初中的英语学习的过渡问题。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最初的英语教学时,不要只注重教学内容知识的讲解,要更加注重和新学生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性格品行,增加教师与学生彼此之间的情感联系,建立良好的师生友谊,给学生留下一个友好、善良但又刚正不阿的第一印象。这样不仅可以为以后的课堂营造一个活跃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赢得学生的信任,让学生更快地融入新的教学环境中,为以后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改善学生的学习习惯
在小学的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活跃度和学习兴趣都比较高,对教师讲解知识的响应也比较积极,但是由于小学英语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不同,小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不够,而且在课后的主动学习能力比较低。相对于小学英语的学习,初中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就比较深入,需要了解并掌握的内容比较多,而且学习难度也提高了很多。这使得初中学生在课堂表现中就相对比较稳定,活跃性不高,学习兴趣以及对教师讲解内容的响应很低,增大了教师教学难度。针对这种问题,一方面是由于对学生掌握英语知识程度要求不同以及教学环境和教学内容的改变,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学生的年龄差异和身心发展不平衡造成的,学生在初中阶段正处于一个价值观和道德观逐步成熟的时期,更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性格发展,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基本道德观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方案和计划,循序渐进地扩大英语学习范围和深度,给学生留有适当的空间慢慢适应新环境并习惯新的学习模式。除此之外,学生从小学过渡到初中英语学习,仍然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之前的学习习惯,要进一步有效解决英语教学衔接问题,改善学生的学习习惯。首先教师应該从学生的英语基础出发,强化英语基础的学习,比如注重学生英语词汇量的培养,在对学生进行基本词汇量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大声朗读来背诵英语单词,同时也要注重发音和语调的控制,以此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英语单词的记忆。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身作则,起到良好的示范和带头作用,大声勇敢地朗读英语,并严格训练自己,保证每个英语发音都正确,以此来给学生起到良好的表率,克服学生害怕读错而不敢朗读英语的心理。由此可见,为了更好地解决学生从小学到初中英语教学衔接过渡的问题,教师可以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改善以往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新环境,从而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意识。
(三)加强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联系,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
对于一些在小学不爱学习的学生,到初中以后,教师更应该多加关注,了解其不爱学习的具体原因,必要情况下多与学生的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环境,及时告诉学生家长学生的学习状态,积极和学生家长制定一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措施。如果学生厌学情绪是由于家庭原因引起,而且学生家长对改善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并不在意,配合也不积极,甚至不在意学生是否上学。教师应该多与家长交流,开导学生家长要多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告诉他们学习的重要性,改变他们错误的思想观念。学校也需要大力支持教师进行定期家访活动,并根据教师要求按时举办家长会,积极向学生家长提供学生近期在学校的学习状况,并了解学生在家时候的学习状态。教师根据了解到的信息制订不同的学习方案,做到因材施教,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和学生家长的沟通力度,做到和家长无论在学校还是家庭中可以共同管理学生的目的,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厌学的状态,让学生在新的环境中改善旧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四、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解决中小英语教学衔接的问题,就要不断加强教学方法的优化、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对策,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于英语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英语学习的效率,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将中小学的英语进行有机结合,使学生英语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能够不断提高,从而为提高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质量提供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刘雪颜.浅谈小学与初中英语教学衔接[J].名师在线,2019,79(6):33-34.
[2]张文霞.浅谈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现状的调查及建议[J].读与写(教师),2019(7):178-179.
[3]祁海荣.浅谈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的探究[J].休闲,2019(5):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