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医院隔离措施对感染传播环节的应对方法

2020-08-25周燕萍张新月杨双旺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45期
关键词:感者传染源预防措施

刘 瑜,李 健,周燕萍,范 萍,张新月,杨双旺*

(东部战区空军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2)

医院正处于从执行传统隔离措施,即传染病隔离常规,向执行标准预防措施的更替时期[1],了解两种隔离方法在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者方面的区别,对于正确理解标准预防措施的防护理念、提高执行的准确性有重要意义。

1 方 法

使用中国医知网、万方医学网、P u b M e d,采用传染病学、医院感染、标准预防、blood and Body substance precautions、Body substance isolation、Universal precautions、standard precautions等关键词搜索相关文献,结合临床工作体会,参考传染病学、医院感染专业的教科书、专著和法规收集资料,在对资料进行分析、归类、总结的基础上,比较传统隔离措施和标准预防措施在针对感染传播三个环节采取预防措施方面的区别。

2 结 果

2.1 传统隔离措施和标准预防措施的指导理念

见表1。

表1 传统隔离措施与标准预防措施的基础理论

2.2 传统隔离措施和标准预防措施的传播特点

见表2。

表2 传统隔离措施与标准预防措施的传播特点

3 讨 论

3.1 感染传播的三个环节

感染在医院内传播需要三个环节,即感染源、感染途径和易感者,这三个环节组成感染链。传统隔离措施和标准预防措施预防医院感染的基本原则相同,都是控制感染源、切断感染途径、保护易感者,达到切断感染链、降低感染发生的目的,但在具体执行上存在一些差异。

3.2 感染源

感染源是指病原微生物自然生存、繁殖并排出的宿主或场所,其组成可以是工作人员、患者、陪护者和探视者,可以是现症患者、潜伏期感染者、无症状携带者,可以是环境中受到污染的无生命物体(包括器械和药品),也可以是患者自己的正常菌丛;可以是病原体一过性污染,也可以是长期定植[2],其范围广、种类多,除现症患者外都难以确定。传统隔离措施以传染病学为基础、疾病诊断为依据,将患者分为传染病和非传染病两种类型,只将前者视为传染源,实施隔离措施,只能控制以传染病患者为传染源引起的医院感染。而标准预防措施以感染病学为基础、预防感染为目标,将预防措施分为标准预防和基于疾病传播途径预防两个层次,将进入医院的所有人员以及可能受到污染的无生命环境都视为感染源,采取标准预防措施;将容易传播、倾向于引起暴发、感染后果严重或难以治疗的病原体称作“流行病学重要微生物”,采取基于疾病传播途径的预防,能预防所有外源性传染源引起的医院感染。

3.3 传播途径

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经过一定的方式再侵入易感者,所经过的途径称为传播途径。传统隔离措施依据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制订了相应的呼吸道隔离、消化道隔离、严密隔离、接触隔离、血液体液隔离、脓液隔离和结核菌隔离措施,只对明确诊断为传染病的患者采取对号入座的隔离方式。标准预防措施第一层次将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除汗液以外的排泄物等潮湿的身体物质及物体表面视为传播途径采取预防措施,这些措施包括洗手,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重视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3];第二层次根据临床疾病确定或依据临床综合症候群、凭借经验预测具有重要流行病学意义的病原体,分别或联合采取接触、空气、飞沫传播途径预防措施,这些措施包括使用负压病房、单病人房间等隔离设施。

3.4 易感者

对某种疾病或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而容易感染的人称作易感者,医务人员、患者、陪护、探视者都是医院感染的易感者,采取隔离措施的目的就是保护易感者。传统隔离措施只对传染病患者采取隔离措施,只能保护医务人员免受感染。标准预防措施对所有住院患者采取预防措施,既能预防病原体从医务人员传染到患者,也能预防从患者传染到医务人员、患者传染到患者、患者传染到医务人员再传染患者;既保护了医务人员也保护了患者,做到了双向防护。

3.5 小结

传统隔离措施和标准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的范围、切断传播途径的方法和保护易感者的效果都不相同。

猜你喜欢

感者传染源预防措施
初春仔猪腹泄原因与预防措施
基于SEIR的一类具有潜伏期的传染病模型
房建过程中电气安装中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
非线性SEIR流行病模型的平稳分布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点
分析采取措施对性病传播动态的影响
核桃园自然灾害预防措施
机电设备故障维修及预防措施探讨
肺结核疾病慢性传染源的特点和预防治疗对策
我国HIV/TB双重感染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