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常规检验诊断尿路感染患者的临床观察
2020-08-25陈良师赖立川
陈良师 赖立川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广西 南宁,530022)
尿路感染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的主要机制是由病原菌侵袭尿路系统组织所造成的炎症反应,患病者在症状表现上并无特异性,多体现为尿频、尿急和尿痛等膀胱刺激征,若未能及时给予有效的治疗,则会造成病原菌顺着尿路上行对人体的肾脏组织造成侵袭,因此,早诊断、早治疗对疑似尿路感染的患者尤为重要[1]。目前,单纯依靠患者的临床表现和体征无法对尿路感染作出准确的诊断,必须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诊断才可明确患者的病变的主要位置,以此进行针对性的治疗。现阶段,尿液的细菌培养是诊断尿路感染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但该方式在实践中存在耗时较长、费用较高的劣势,容易延误患者的治疗时机,因此临床广泛应用受到限制;相比之下,尿常规检验具有操作简单、耗时较短且经济实惠等优势,近年来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愈加广泛[2-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至8月间本院收治的95例疑似尿路感染患者和95例行健康体检正常人为研究对象,其中95例疑似尿路感染患者纳入研究组,纳入标准:(1)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膀胱刺激征;(2)配合度和依从性较高;(3)临床资料完整者。排除标准:(1)患有严重的内分泌疾病;(2)合并泌尿系统肿瘤患者;(3)合并严重心脏、肝脏和肾脏病变的患者。组内男性50例、女性45例,年龄范围在34~56岁、平均(43.85±2.74)岁,体重指数(BMI)在18.5~24.8kg/m2、平均(22.45±0.37)kg/m2。另外95例行健康体检正常人纳入对照组,纳入标准:(1)无感染性疾病;(2)无膀胱刺激征;(3)体检显示血压、血脂和血糖等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排除标准:(1)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者;(2)合并器质性病变;(3)临床资料不完整者。组内男性49例、女性46例,年龄范围在35~57岁、平均(44.02±2.88)岁,BMI在18.6~24.7kg/m2、平均(22.41±0.35)kg/m2。两组受检者均对本项研究知情同意,性别、年龄和BMI资料经对比有分组比较价值(P>0.05)。
1.2 方法 两组均进行尿常规检验,设备采用由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全自动尿液干化学尿液分析仪(型号:UA-6800)和由重庆天海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开发的全自动尿沉渣检测分析仪(型号:US-2026),两组受检者选用一次性容器收集清晨时的中段尿,女性受检者需避开生理期收集尿液,在尿液标本留取好的1~2h内行尿常规检验。研究组患者同时进行尿细菌培养,设备采用日本Bio-Theta研发的全自动微生物快速检测系统(型号:DOX-30F),同样取患者中段尿,选用定量接种环将尿液标本置于血琼脂平板上进行接种,随后置于培养箱中培育,培养箱的温度设定在35~37℃,连续培育16~24h后统计菌落数。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对照组和研究组白细胞计数和红细胞计数水平;②以细菌培养结果为金标准,观察研究组行尿常规检验诊断尿路感染的特异性、灵敏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其中尿常规检验显示尿白细胞计数>20个/μL、细菌计数>3000/μL、亚硝酸盐检测为阳性则代表尿常规结果为阳性;细菌培养显示革兰氏阳性球菌菌数>1×104CFU/mL,革兰氏阴性球菌菌数>1×105CFU/mL则代表细菌培养为阳性,若杂菌数超过两种则表明样本被污染需重新鉴定[4]。具体计算公式:特异性=真阴性/(真阴性+假阳性)×100%、灵敏性=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100%、阴性预测值=真阴性/(真阴性+假阴性)×100%、阳性预测值=真阳性/(真阳性+假阳性)×100%、准确率=(真阴性+真阳性)/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经由SPSS22.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如性别、特异性、灵敏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等行X2检验,以n(%)表示;计量资料如年龄、BMI、白细胞计数和红细胞计数等行t检验,以x±s表示。检验结果均以P<0.05代表该项资料有意义。
2 结果
2.1 白细胞计数和红细胞计数水平 研究组白细胞计数和红细胞计数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白细胞计数和红细胞计数水平比较[x±s]
2.2 研究组尿常规检验和细菌培养的阳性检出结果 研究组经尿常规检验和细菌培养的阳性检出结果对比无明显区别(P>0.05),见表 2。
表2 研究组尿常规检验和细菌培养的阳性检出结果比较[n=95]
2.3 研究组尿常规检验诊断结果 尿常规检验的特异性为93.33%(14/15)、灵敏性为95.00%(76/80)、阳性预测值为98.70%(76/77)、阴性预测值为77.78%(14/18)、准确率为94.74%(90/95),详情见表3。
表3 研究组尿常规检验诊断结果[n=95]
3 讨论
尿路感染在临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若治疗不及时则会随着病程的延长而导致病情的加重,严重者甚至会演变为慢性尿路感染,增加临床治疗难度,因此,早诊断、早治疗对患者有重要意义,可以最大限度的保障患者恢复正常的生活与工作[5]。目前,临床对于尿路感染的诊断除结合其临床体征和既往病史外,还需参考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从而保障诊断的准确性,减少漏诊、误诊的发生率。
尿常规检验是现阶段临床较为受用的检查手段,通过对白细胞计数和红细胞计数水平的检测可以清楚的判断患者的尿液中是否存在感染现象,加之其检测迅速、操作简单更使之成为诊断尿路感染的常见方式[6]。但有研究发现[7],受结晶、脂质、气泡和灰尘等因素的影响会造成其结果出现假阳性的现象;加之尿路感染的致病菌较多,克雷伯菌、假单胞菌、变形杆菌和大肠埃希菌等均可造成感染的发生。对此临床可采用细菌培养的方式鉴别引发感染的致病菌,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准确的诊断,从而保障患者的治疗更具有针对性,但细菌培养的方式耗时较长、操作较为复杂,并不适用于临床大规模筛查[7]。而在本研究中,研究组95例疑似尿路感染的患者在经过尿常规检验和细菌培养检测后发现,两种检查方式的阳性检出率对比并无明显区别(P>0.05),由此可见,尿常规检验对于判断受检者是否存在细菌感染症状同样具备较高的应用价值。在尿常规检验中最常见的两项指标是白细胞计数和红细胞计数,在人体出现尿路感染或肾功能损伤时,尿液中白细胞数量则会随之增长,且数量越高表示患者机体的感染程度越严重;而对正常人而言,其尿液中极少有红细胞存在,当患者的尿液中检测出红细胞时轻者可提示受检者出现尿潜血症状,重者则提示受检者出现血尿的症状,且无论哪一种均提示受检者的泌尿系统存在炎症[8]。在本研究中,研究组白细胞计数和红细胞计数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足以证实研究组患者存在泌尿系感染症状。此外,研究组以细菌培养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出尿常规检验的特异性为93.33%、灵敏性为95.00%、阳性预测值为98.70%、阴性预测值为77.78%、准确率为94.74%,更进一步凸显尿常规检验的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综上所述,尿路感染患者白细胞和红细胞计数呈高表达的状态,经尿常规检验的阳性患者与细菌培养结果高度一致,且诊断的特异性、灵敏性以及准确率较高,临床应用价值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