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理核心素养视角下课堂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2020-08-23何淦钏

读写算 2020年22期
关键词:培育核心学科

何淦钏

摘 要 随着教育改革和体制的完善,在实际课堂操作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仍然存在着些许问题和困惑。本文从学科角度探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时代内涵,剖析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成因,并从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进行引导评价三方面提出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策略;过程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D0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22-0048-02

随着教育改革和体质的完善,在落实核心素养培育的实际课堂操作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仍然存在着些许问题和困惑。本文从学科角度探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时代内涵、剖析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成因、思考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有效途径进行阐述。

一、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时代内涵

深刻理解核心素养内涵,透彻领会核心素养意蕴是实施核心素养的前提。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就是通过地理教育教学活动,学生能够形成地理学科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关键,其主要包括了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四个方面。具体来讲,人地协调观要求学生能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实践中不断感受、观察和理解地理学科,并学会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综合思维,即要求学生能够对不同地理现象及问题进行系统全面的认知和思考,能够对地理环境差异性及整体性深入理解,对人文及自然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对出准确判断;区域认知,即要求学生利用基本的地理知识及规律来对部分区域进行分析,是地理学习过程中必不可缺的一项基本素养。地理实践力包括了知识层面的可以操作和实践的知识,技能层面的地理实践活动中所需要掌握和应用的表达能力、阅读能力、观察能力、沟通能力、绘图能力、评价能力、地理制作能力、地理技术运动能力等各种技术能力,素养层面的高级复杂情境中的判断、决策、行动等能力。这些内容是相辅相成的,其中人地协调观是地理教育教学的目标,地理实践力是实现人地协调观的路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是地理学科的两个明显特征。

二、地理核心素养培育教学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一)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实效性不明显

在课堂中,教师试图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分析和进行互动交流。然而实际情况是,教师所提问的问题虽然具有很好的实际意义,但由于各种客观及主观原因影响,学生的回答往往是机械性地照搬书本知识,且大多没有加入自身经验和自我分析,这就导致其无法真正发挥其实效,对最终的教学效果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二)课堂教学内容及模式過于单一

地理学科的空间、变化过程等概念相对较抽象,甚至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想象和延伸能力。但学生的人生经历和逻辑思维等比较弱,而教师也很少在课堂上进行形象化补充,甚至有些教师疲于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类似于过程化教学)和反馈方式,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并未进行充分的鼓励和多维度评价(包括知识评价、思维评价、技能评价等)、在学生质疑时未及时给予提示和引导,这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及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课程教学缺乏趣味性和过程化

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过程化对教学效果能起很大的作用。例如,教师的学科专业术语(如阳坡)在课堂上以简单粗暴的描述(这边的坡)呈现,这会导致课堂乏味,也会造成学生的不规范地理术语,从而影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答题习惯的养成。同时为了提高成绩,教师通常为学生准备了各种规范化答题模板、地理知识读记等。这也许对学生有短暂的表层效果,但往往会使学生缺乏思考分析能力、读题能力等,使学生沦为背诵的容器。长久的过度重视结果、忽略过程会使学生日渐丧失地理思维能力,使地理核心素养的培育成效不断降低。

三、地理核心素养的课堂培育策略

(一)优化教学内容

选取合适的有效的材料(包括文字材料、多媒体配合相应的图文和音视频等)、摒除无效材料的干扰,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培养析题能力、评价能力等,形成学生思维中地理符号的转化,并提高学科认知。教师们不应该为了情境而情景化,合适有效的材料可以使情景效果扩大化,形成简约而不简单的课堂教学过程。

(二)丰富教学模式

自教学改革以来,情景互动教学模式已然风靡整个教育界,但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育、梦想信念、社会价值有机结合起来,要将地理实践力的成效最大作用发挥出来,单纯的虚拟情境下纯思维分析是远远不够的。学生需要通过身体活动与情景实践的交互作用、通过手脑合一来实现理论与实际、虚拟与生活的有机统一,使学生真正自觉做到“知行合一”,真正主动学习,使教育返本归真。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学习、打破教学常规模式、拓宽课堂教学内涵,不断因生制宜,开发出合适任教学生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来讲,其通过实验课堂等这样的交互课堂,能够实现自我肯定、树立学科信心、进行学习激励、积极自我反思,真正使地理学科插上兴趣的翅膀,使学生们怀着愉快的心情快乐学习、学习快乐,同时充分体验地理核心素养的培育。(表1、表2的教学设计片段分别展示了新型课堂教学策略)

(三)加强引导、帮助和有效评价

新型师生关系中,教师应把学生放在课堂的核心位置,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应对其进行指点,但要给学生自己留出更多的思维空间。总之,引导式的教学方式会对学生自主力的提高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也会帮助其更好地提升自身地理核心素养。

总的来讲,地理核心素养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立竿见影,需要不断实践探索、积累并总结。只要教师更新教育思想,从地理学科特点出发,用扎实的专业知识、精湛的专业素养、先进的学科理念、丰富的课堂载体、多样的课外实践去浸润、熏陶和感染学生,不断完善、改进、自省、创新,一定能在课程改革中到达教学新高地,也能将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辛涛,姜宇.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建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7-11.

[2]祁日升.浅谈地理课堂落实核心素养培育的思考与实践.魅力中国,2019.48.

猜你喜欢

培育核心学科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超学科”来啦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每月核心经济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