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是知之始

2020-08-23王宏

读写算 2020年22期
关键词:知行合一研学旅行

王宏

摘 要 如今,在国家的大力倡导、文旅融合的时代背景以及研学市场的多重作用下,研学旅行逐渐兴盛起来,发展得轰轰烈烈,如火如荼。在幼儿阶段深入开展研学旅行活动,能够培养幼儿自主探究能力,有利于实现“知行合一”,大大扩展教育资源。因此,探究幼儿研学之旅,也是一个重要的时代话题。

关键词 知行合一;研学旅行;幼儿研学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22-0026-02

研学旅行是由国代游学、近代修学旅行逐步演变来的旅行形式,受文旅融合时代背景的影响,以及教育制度改革的作用而迎来了发展热潮。研学旅行的初衷是推进“知行合一”。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在《行知行》一文中写到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这句话,是一种“知识”与“行动”组合起来的行为,其目的就是达到两者和谐共生、相得益彰的效果。那么,在幼儿阶段,教师应该如何综合考虑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来设计研学内容,促进幼儿的“知行合一”呢?本文将展开论述。

一、幼儿研学的价值

研学旅行虽是近几年才广泛推行的文化教育方式,但是追溯起来非常久远。这与我国古代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十分契合。幼儿的研学,不仅能够开拓幼儿的视野,培养幼儿自主探究能力,还有利于实现“知行合一”,且能够大大丰富和扩展教育资源,因此具有非常关键的价值。

(一)培养幼儿自主探究能力

很多时候,一些教师、家长将幼儿看作嗷嗷待哺的小鸟,总是喜欢“喂”他们吃,将知识灌输给他们。殊不知,幼儿有自主探究的意识,他们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只是在萌发之前便被教师和家长给出了答案。在研学的过程中,幼儿处于更大的天地之间,他们好奇地探索、发现、思考,其自主探究能力能够得到极大的提升。

(二)有利于实现“知行合一”

只有让幼儿在大自然中遨游,他所学知识、他所拥有的认知才能在实践活动中得以体现。比如,教育幼儿要热爱祖国,热爱家乡,这是“知”,而通过研学活动,让幼儿走向更大的天地,游歷祖国的山川河流,感悟祖国的地大物博,体验家乡的风光无限,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才能涌动出来。

(三)能够大大扩展教育资源

在幼儿教育中,教育资源非常重要。丰富的教育资源能够大大开阔幼儿的视野,丰富幼儿的认知,培养幼儿的能力,扩大幼儿的格局。而平时在幼儿园幼儿接触到的教育资源是非常有限的,走向研学之旅,能够大大地扩展教育资源,把课堂扩展到自然、社会中,成为幼儿源源不断的精神给养。

二、行·知:幼儿研学之旅

幼儿的研学之旅,是一个非常宏大的内容,其包含了诸多的主题,也有诸多的路线,对于幼儿“学”的培养也各自不同。笔者十分认同陶行知先生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要想践行这一点,还需要幼儿教师设计丰富多元的研学主题,坚持“游”为“学”服务,设置与之匹配的课程教育。

(一)设计丰富多元的研学主题

对研学主题的设计可以说是研学活动的灵魂。好的研学主题不仅能够大大吸引幼儿的关注,调动幼儿的兴趣,还能够大大地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提升。幼儿园在组织开展研学活动之前,应该综合考虑时间、气候、幼儿年龄特点、社会资源等多重因素,为幼儿设置最恰当的、最丰富的研学主题。不同的主题具有不同的作用,培养幼儿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因此只有丰富多元的研学主题,才能够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均衡发展。比如,可以组织红色主题研学、农耕主题研学、野外生存主题研学、民俗风情主题研学等等。

(二)坚持“游”为“学”服务

当前,很多幼儿园组织研学旅行,其出发点是对的,但是在研学过程中,过于注重“游”,而忽略了“学”的环节,在知识的输出方面有一定的欠缺。其实,研学旅行的根本是“学”,而“游”只是手段,只有加入了“学”的成分,加入了知识内容,坚持“游”为“学”服务,科学设置学与游的比例,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研学旅行。那么这里的“学”是指什么?笔者认为,这个“学”字涵盖非常宽泛,可以是一些科学文化知识,也可以是一些激发潜能的体验。比如,带幼儿到博物馆、科技馆等地研学,教师需要更多地为幼儿进行深入浅出地讲解,并利用游戏等形式使幼儿有一定的知识层面的收获,这是学;带幼儿到山野研学,使其体验露营、攀岩、漂流等野外生存活动,在此期间贯穿一些野外生存的技能和自然、生物、地理方面的知识,也是学;带幼儿到郊区农庄,使其进行农事体验,参与播种、收获,喂养小动物,并且及时的为他们讲解24节气知识、讲解小动物的生活习性,使其乐享农耕,体会到农民伯伯的辛勤劳动等,也是学。无论我们选择的研学项目是什么,都要坚持“游”为“学”服务,要在游的同时渗透知识的输出、能力的培养和人格的塑造。

(三)设置与之匹配的课程教育

很多研学旅行在计划时完美无瑕,在实施过程中却如走马观花,幼儿并没有真正掌握和了解。这是因为幼儿的视野有限,理解能力较弱,而且记忆特点是记得快、忘得快,所以即便当时掌握了,也有可能一回到幼儿园就忘记了。为此,教师可以设置与研学相匹配的班本课程,以强化幼儿的印象,与研学旅行结合起来,形成课程体系。比如,前面提到的,带幼儿到农庄研学,并不是“农家乐一日游”那么简单。教师可以开设相应的农耕课程,在幼儿园里开辟一方园子,使幼儿有机会亲手播种、浇水、除草、收割,他们在农庄里学到的、接触到的,都深深印在了心底,而经过相应的课程,又能够深化这些知识,深化对于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三、“研学”热下的冷思考

伴随着市场迅速走热,目前我国市场上的游学、研学、营地产品良莠不齐,出现了只游不学、对学的质量缺乏把控等市场乱象。如今,很多幼儿园,无论是公立幼儿园还是民办幼儿园,都纷纷开始组织研学活动,有的幼儿园甚至一学期会组织五六次研学活动,将常规的外出游玩也命名为“研学活动”,这不免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幼儿园不同于社会上的旅行社、研学机构,为了盈利而组织研学活动。幼儿园是幼儿的启蒙之所,最大的宗旨是一切为了孩子。因此,幼儿园在组织研学活动的时候,一定要头脑清醒下来,真正认清哪些主题、哪些活动、哪些地区、哪些形式更适合3-6岁的幼儿,关心怎样才能在确保幼儿“玩得开心”的同时,也能够确保幼儿“学得扎实”。此外,研学过程中,幼儿的安全问题必须要有保障,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也要多渗透安全教育,确保安全是一切研学活动的重心和根本。

四、结语

以上,笔者结合自己所组织幼儿研学的经验和案例,对幼儿的研学之旅展开了探究。研学旅行是一个比较新的话题,也是一种大有可为的教育形态。作为幼儿教师,应该稳下心来做教育,将研学活动做牢、做精,使其能够真正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真正促进幼儿“知行合一”。

参考文献:

[1]向龙香,余琳.渝派幼教之创建乡村优质幼儿园经验初探——幼儿研学旅行,让教育资源“活”起来[J].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18(5):16-17.

[2]颜晓燕.研学?循学?促学——基于幼儿“学”的教研理念释析[J].福建教育,2018(34).

[3]吴振东.准确定位教研,丰盈教师的职场生命——“研教”到“研学”:园本教研的必要转向[J].福建教育,2016(12):10-13.

[4]张红丽.学前儿童研学旅行资源开发与实施——以西安市高校学前儿童研学旅行资源开发与实施为例[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7(01):135-138.

猜你喜欢

知行合一研学旅行
在希望的田野上
我国中学生研学旅行学习满意度及学习成效探讨
大学生研学旅行市场需求研究
对“文化之旅”研学活动的几点思考
研学旅行研究进展与启示
“知行合一”的精诚德育探索
独立院校艺术类毕业实习与校企合作改革的研究
立“三者”,提升“两学一做”实效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研学旅行产品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