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概念教学 落实核心素养

2020-08-23倪高见

关键词:概念教学核心素养策略

倪高见

摘 要: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概念教学,需要将高中数学的核心概念和基本思想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在完善学生知识结构的同时,让学生参与到知识探索的全过程,继而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本文基于教学实例,分析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的一些教学策略,以期将核心素养落实于课堂教学之中。

关键词:核心素养;概念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3-122-1

概念教学是制约学生能否理解并运用数学知识的基础内容,因此,在高考核心素养教育下,教师应发挥自己的教育机智,制定新形势下合适的教学目标,通过现实或数学情境引导学生经历概念的生成过程,选取适当的教学形式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将核心素养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下面笔者通过几个概念教学的实例来进行探究。

一、明确细化的教学的目标

在核心素养的新形势下,教师需要认识到并处理好三维目标与核心素养的关系,并以此为导向确定教学目标,深入思考如何将数学课堂围绕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展开。

例如在《向量的概念及表示》这一节中,因为向量与现实生活、向量与其它学科、向量与数学内部其它内容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相关知识,一是要关注向量与物理、几何、代数等相关联系,既帮助理解向量的概念,也拓宽了向量的应用范围;二是要关注数学内部相关知识在研究方法上的联系,引导学生体会数学研究方法的特点;三是要关注向量与这些相关知识的不同之处,引导学生体会向量的独特性,加深对向量概念的理解。所以笔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了解向量与现实背景以及与其它学科的融合,认识向量作为工具可以解决许多实际问题,理解向量的几何表示;

(2)理解零向量、单位向量、平行向量、共线向量、相等向量、相反向量等概念;

(3)经历向量的探究过程,体会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能用类比的方法研究向量的特点,并学会相关知识的数学表达。

二、合理的情境

概念具有系统性,本身的上位概念、下位概念、平行概念是构建新知与旧知的桥梁,每个概念都有自己的知识网络,所以在概念教学中,教师要发掘这些概念中的先行组织者,构建适当的情境,做好新概念学习的准备工作,教学才能事半功倍。

例如在一次公开课中,笔者为了引入“基本不等式”,用了中国古代赵爽的“弦图”和古希腊欧几里得的“矩形之变”,引入过于冗长,课后受到专家的批评,“为了数学史而数学史、为了情境而情境”。痛定思痛,笔者认为先行组织者无需过于复杂,不能本末倒置,淡化概念主题,遏制学生的自主思考,对于“基本不等式”的引入,有了以下见解:学生对于(a-b)2≥0的认知的种子早已埋下,将(a-b)2≥0作为先行组织者构建知识网络,通过演绎推理可以迅速地得到如下的认知路径:(a-b)2≥02+b2≥2aba+b≥2ab(a>0,b>0)ab2≥ab(a>0,b>0),

让学生直面现实的数学问题、数学现象,在问题情境的基础上开展“头脑风暴”,简洁、有效地完成概念教学。

三、针对性的教学

数学概念具有抽象性、系统性、表征的多元性和理解的层次性,因此要保证概念教学的科学系,必须要教师深入挖掘概念的本质属性,研究概念的核心内涵。

笔者在执教《函数零点存在性定理》时,根据函数零点高度抽象性的特点,采取的是抽象性与具体性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讲授完函数零点的概念后,先利用例题:求下列函数的零点:(1)f(x)=x2-x-6;(2)f(x)=2x-2巩固概念,再给出问题:求函数f(x)=2x+x-7的零点。在学生无所适从的时候,通过小组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函数零点存在性定理:将桌上的细线的一端固定在纸上的一点A,细线的另一端固定在纸上另一点B或C,并任意摆放细线,思考以下问题:(1)细线一端置于B点时,细线在[a,b]上與x轴交点情况如何?(2)细线一端置于C点时,细线在[a,b]上与x轴交点情况如何?(3)将细线抽象为函数在[a,b]上的图象,探究此函数的端点与零点的关系?(4)所得结论如何用f(a)、f(b)刻画?(5)将细线剪断,结论能否成立?

本片断力争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独立探究,在探究中形成学习数学的亲身体验,进而内化为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观念,最终形成数学核心素养。力求让学生“感悟到什么、经历到什么、体验到什么和收获到什么”,这也是培养核心素养的应有之义。

四、适当的概念教学基本形式

奥苏泊尔认为概念学习的基本形式是概念的形成和概念的同化。概念的形成指学生依托于实际经验归纳出概念;概念同化指教师借助课堂向学生描述概念的表征,学生通过同化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获得新的概念的过程。针对不同的概念类型,我们应当确定合适的概念教学形式,有效地教学。例如在讲授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时,笔者采用概念同化的学习方式。首先让学生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思考初中求锐角三角函数值的方法,拓展到任意角,我们应该如何求解呢?

(2)单位圆上的任意点坐标,与三角函数值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如何利用单位圆解决(1)的问题?

这两个问题的提出有助于利用学生的间接经验理解新学的概念。初中讲授的三角函数相较高中而言比较浅显,学生对于概念本身基本一知半解,但是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中存在有对三角函数的认知,所以进一步研究初中所学的锐角三角函数,实现思维上的突破,紧扣函数变量之间对应关系的内涵,是将函数概念拓展到三角函数概念的重要依据,潜移默化地将核心素养渗透于课堂教学。

总之,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教师要更加专注于教材教法的研究,学习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学科素养,灵活使用教材教法,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概念,切实有效地参与到课堂中,并在概念的生成过程中产生内心的体验和创造,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2]张艳洁.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06).

[3]程晴晴.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3.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江区平望中学,江苏 苏州215000)

猜你喜欢

概念教学核心素养策略
对初中数学课程概念教学的求真与探微
漫谈小学数学的概念教学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