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学校基地合作新模式 促进学生劳动能力提升

2020-08-23谭晓春

关键词:劳动教育

摘 要:特色项目的创建,不仅是学校的一个重要标识,而且是学校核心竞争力之一,是形成学校品牌,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我校一直致力于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发和项目的实施工作,确立了“探索学校基地合作新模式,促进学生劳动能力提升”为主题的劳动教育特色创建。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学校劳动教育已经形成一定特色,在学生品格提升方面有了一定的收获,在当地具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和辐射作用。

关键词:学校基地;合作新模式;劳动教育

中圖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3-007-2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我校努力贯彻《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结合,把握育人导向,遵循教育规律,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学校概况

我校创办于1952年,1992年被武进县人民政府命名为武进县首批8所骨干中学之一。2001年被评为江苏省标常州市重点高中,2004年被评为江苏省普通高中“二星级学校”,2006年晋升为江苏省三星级普通高中,2018年高标准通过江苏省三星级普通高中复审。

学校坐落于武进城区东南隅,占地80431.3平方米。学校为江苏省绿色学校,环境亮丽隽永,文化氛围厚实浓郁。学校现有初高中教学班45个,学生2000多人。学校现有教师150人,其中市学科带头人、市骨干教师和市教学能手19人;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31人。

近年来,全校师生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学校综合管理水平,全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先后荣获江苏省健康促进金牌学校、江苏省高中校本课程评选二等奖、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学校、常州市“青果在线学校”先进集体。

二、劳动教育具体举措

近年来,我们在劳动教育课程开发和项目创建方面作了大量努力,侧重在以下几方面做了探索和实践:

1.注重学科渗透,搭建以课堂为主阵地的“劳动教育”平台。学校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各年级各班开设劳动校本课程,分年级明确教育主要内容;语文、政治、历史等课程中涉及劳动教育的内容重点讲述;其他课程根据本学科特点渗透劳动教育。

2.深化行为管理,强化学生劳动教育的意识。劳动意识和素养的高低体现在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学校根据《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结合学校日常管理,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注重劳动教育文化的内化,养成良好的劳动意识和习惯,提升修养。

3.创设劳动教育载体,构建劳动教育工作体系。学校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劳动活动营造氛围,不断开辟和拓展劳动教育的空间,开展形式多样的以“劳动最光荣”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学校利用展板、黑板报、宣传橱窗、校园网站、图书阅览室、广播站、电子显示屏等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宣传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4.整合各类资源,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践行“劳动教育”的思想。学校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创新载体,结合公益活动、社区服务、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福利院、旅游景点、机关企事业单位、部队营地、家庭社区等场所开展“劳动教育”特色活动。

5.注重学习培训,建立全员参与的“劳动教育”工作机制。学校切实提升班主任队伍的专业素养,建立班主任科学管理、长效激励机制。此外,学校还开展了“劳动教育”工作专题研讨活动。

三、劳动教育成效及影响力

学校创建劳动教育项目开展和课程开发的实施,学生对劳动有了全新的认识,促进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升以及良好品德的形成;提升了教师的研究能力,促进了他们的专业成长;促进了学校内涵发展。在以下五个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1.构建劳动教育课程图谱。学校致力落实开发关于劳动教育的校本课程。根据国家对劳动教育的最新要求,学校将国家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通用技术课程作为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渠道,开足开好。明确并保证劳动教育课时,学校通过实地考察“嬉乐湾、太湖湾露营谷”劳动实践基地,构建劳动教育课程图谱,开设家政、烹饪、手工、园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相关课程。

2.开展校内劳动实践。学校将劳动纳入教育工作计划,充分发挥课堂教育主阵地作用,在日常教育教学和管理运行中渗透劳动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和绿化美化活动,普及校园种植,让校园一草一木成为教育资源。

3.组织校外劳动体验。学校能跟基地进行常态化的合作,有计划分学段派学生到嬉乐湾实践基地开展劳动体验活动,通过开展与劳动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俱乐部活动,提高学生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素养。

4.拓展劳动实践途径。学校能充分利用嬉乐湾、太湖湾露营谷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等社会资源,通过研学旅行、团日队日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成人仪式、小记者采风、研究性学习等途径,开展各项劳动实践体验活动,拓展劳动实践的形式和途径。

5.形成园区课程地图。学校能充分利用校外教育资源,发挥学校课程开发优势,和合作单位一起设计规划,因地制宜,开辟各类课程相对固定的专门区域,形成课程地图。如开辟专门区域种植花草树木或农作物,让班级、学生认领绿植或“责任田”,予以精心呵护;或开辟专门养殖区域,进行家禽类、小动物、水产类养殖的体验与感悟,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珍爱生命的理念,增强学生对劳动的认识与理解,进而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

6.发挥学校主体作用。学校能主动担当,建立基地与学校共建共享机制,形成互相交流、沟通、合作、学习的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学校能主动跟区域内其他学校联系沟通,开展相应的经验交流和合作研讨活动,发挥课程辐射效应。

四、劳动教育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学校成立劳动教育领导小组:

组 长:许昌松校长

副组长:尹建文副校长、谭晓春副校长、陈擎副校长

组 員:政教处主任张同江、教务处主任潘少波、教科室主任尹惠英

2.队伍保障。我校具备一批高素质的教师群体。目前,有校级骨干教师10人,区级骨干教师27人,区级学科带头人4人,常州市教学能手4人,常州市骨干教师7人,常州市学科带头人5人。学校已成立三个名班主任工作室,具体负责劳动教育项目课程开发实施工作。

3.制度保障。我校已初步建立和健全相对完善的科研工作制度。学校制定了《校本教研制度》《课题组管理制度》《校本培训制度》。这些制度都为劳动教育项目研究的顺利开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4.经费保障。学校制定了《教科研奖励办法》,激励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学校设立30万元奖教基金,每年从中拨出2~3万元,专项奖励课题研究。学校目前被常州市教育局特聘为“常州市中小学生劳动实践基地课程群研发与实施”领衔学校,在项目研究和课程开发方面有专项资金,已经到位。

五、劳动教育发展远景

针对前期调研分析,学校拟侧重从两个方面建立健全劳动教育激励机制。

一是健全学生劳动素养评价制度。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展示和劳动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参与劳动课的积极性。学校还将劳动实践过程和结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公示、审核制度,确保劳动教育优秀个人评选真实可靠,并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

二是加强检查和质量评估。把劳动教育纳入教师考核评价体系,探索建立劳动教育质量监测制度,推动劳动教育过程的反馈和改进。

具体分以下三阶段进行:

一是宣传发动阶段(2020.5—2020.12)

通过广泛动员与宣传,将“劳动教育”建设项目及课程深植师生心中。

1.现状调查,资料收集,组织申报,制定项目实施方案。

2.召开专家、教师参与的论证会,征求意见,完善规划。

3.明确思路,落实目标,确定实施路径,并责任到人。

二是组织实施阶段(2021.1—2021.12)

1.相关制度设计完善。

2.构建课程模型。

3.形成基地园区课程地图。

4.开展各类实践体验活动。

三是总结推广阶段(2022.1—2022.12)

1.成果的整理与发布:加强项目课题研究,总结提升,打造学校“劳动教育”的品牌,最终实现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的总目标。

2.项目成果的推广:形成区域内劳动实践基地与学校合作新模式,提供劳动教育活动案例,供区域内学校参考借鉴。

(作者单位: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江苏 常州213000)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
孩子的劳动教育应从家庭教育中抓起
让劳动教育真正走进课堂
新时期幼儿劳动教育研究
“动”与“不动”
邓颖超的妇女劳动教育思想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浅谈劳动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