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药及其应用》实验课的改革与探索

2020-08-23闫哲毕扬陈艳杨宝东石芮竹

安徽农学通报 2020年15期
关键词:实验课

闫哲 毕扬 陈艳 杨宝东 石芮竹

摘 要:《农药及其应用》实验课是植物保护专业的核心课程。该文以北京农学院植保专业为对象,通过丰富完善实验内容、更新拓展实验材料、调整实验课结构、改革考核方式等措施,对《农药及其应用》实验课进行了改革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为学生们未来从事农药相关领域工作提供必要的技能准备,同时也为其他专业实验课程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农药及其应用;实验课;植物保护专业

中图分类号 G642.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15-0179-02

北京农学院植物保护专业下设植物病理学、昆虫与害虫防治、农药学3个二级学科,其中《农药及其应用》是农药学的必修课程和主干课程。作为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实验课对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理论认识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1]。因此,不断促进《农药及其应用》实验教学改革,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研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药工业的飞速发展和农业的不断改革,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标准不断提升,使得国内的农产品及食品质量安全、有害生物的抗药性,以及使用化学农药对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2]。“美丽中国”的目标对农药生产从事农药工作的人员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需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外,更需要具备多项基本技能,比如农药营销与推广、基层技术服务、农药管理与应用等,因此,秉承科学、合理、绿色的理念尤为重要。如何通过《农药及其应用》实验课的改革与创新,提升农药从业者的技能水平,培养出适应新时代农药发展、具备科学绿色理念的专业人才迫在眉睫。为此,本研究结合北京农学院植物保护专业《农药及其应用》实验课的改革与建设,探索创新实驗内容、实验材料、实验形式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丰富完善实验内容,向生产实践靠拢

目前,北京农学院植物保护专业《农药及其应用》实验课所用的教材为2010年自编教材《农药与安全实验指导》。近年来,由于我国农药研究、生产、应用等各个领域的迅速发展,该教材欠缺很多新技术、新方法,使得学生所学的知识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3],不利于学生的就业要求。需要丰富完善实验内容,使实验内容更贴近于生产实践。在保留最基本且贴近生产实践的实验的基础上,将农药剂型的加工与制备和农药剂型的物理性状测定融合为一次实验,让学生在了解农药的制备与加工的同时,将自己制备的农药同市场上买到的农药相比较,在增加学生兴趣的同时,也让学生对每种农药剂型有了更宏观的认识。此外,新增1次农药对植物药害测定的实验。在目前的实际生产过程中,滥用农药导致植物产生药害是普遍发生的,也经常有将药害和病害混淆的事件发生。课堂上对药害的介绍都是文字或图片,而通过这样的新实验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药害的症状和发生过程,还能掌握正确合理的施药方式,避免实际操作中药害的发生。最终,通过对实验内容的改革,使学生既了解到农药在生产实践中的基本知识,又能掌握农药在现今社会生产中的应用,提高了实验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专业素质,贴近社会对农药人才的需求,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2 更新拓展实验材料,紧跟农药业发展

在2010年自编教材《农药与安全实验指导》中,农药剂型的物理性状测定实验只有粉剂、可湿性粉剂、乳油3种剂型,而随着农药工业的发展,现代农药的剂型有十余种,原来的实验已不能让学生对农药剂型有全面了解。通过增加3%呋喃丹颗粒剂、45%石硫合剂结晶、5%高氯甲维盐微乳剂、27.12%碱式硫酸铜悬浮剂、48%百菌清烟剂、300亿PIB/g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母药、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00g/L草铵膦水剂、3%甲基硫菌灵糊剂、1.5%祥和源杀虫饵粒10种剂型的供试农药,让学生对农药剂型的物理性状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另外,在杀虫剂触杀作用毒力测定实验中,出于安全和环保的考虑,在保留传统的2.5%溴氰菊酯乳油、45%辛硫磷乳油的基础上,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害虫不易产生抗性,对人、畜、植物和天敌安全的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和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分别替代77.5%敌敌畏乳油和对硫磷农药。通过更新供试农药,降低了对学生的伤害和对环境的污染;让学生接触市场上最新、最实用的农药,贴近实际生产;比较新旧农药的效果,使实验更严谨、数据更加丰满。

3 调整实验结构,增加设计性实验

所谓设计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4]。2010年自编教材《农药与安全实验指导》中缺少设计性实验。于是,我们将新增的农药对植物药害测定此次实验定为设计性实验,在理论课的基础上,明确实验目的,为学生提供实验必需的器具、不同类型农药、不同种类植株,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材料、拟定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经老师审核通过后,最终完成整个实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处理。这类设计性实验打破了传统实验固定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有效的调动。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的独立思维、知识综合运用、个性得到了充分尊重,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做”的传统教学模式,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从创新人才培养的角度考虑,在《农药及其应用》实验中开设设计性实验,营造培养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环境是非常必要的[5]。

4 改革考核方式,打破唯实验报告论成绩的传统

实验课作为理论课的补充与加强,实验思路、实验态度和动手能力都是重要的考核因素。但以往的实验课考核模式多以考勤、实验报告撰写作为成绩好坏的依据。打破以往唯实验报告论成绩的传统,弱化学生对理论实验数据的追求,强化学生对实验思路的创新,这是现今培养新时代人才的趋势[6]。一方面,鼓励学生勇于尝试,不畏惧实验失败,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就是在不断实验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发展的,通过分析失败原因来加深学生对实验中关键步骤的理解和对实验细节的重视。另一方面,设立实验小组,鼓励不同实验小组之间比较自己的实验结果,互相取长补短,不仅可以使实验数据更有说服力,还能培养学生团队的协作精神。同时,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增设当堂考评和答疑环节,通过交流互动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加深对实验内容的理解。最后,结合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实验室表现及撰写的实验报告综合考评学生的学习效果,公正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真正水平,促进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

5 存在问题

在《农药及其应用》实验课改革的同时,仍有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一是实验课学时数有待增加。作为植物保护专业主干课的实验课,目前只有12学时,4次实验课,在保证基础实验的同时,想要增加创新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很有难度。二是实验室硬件条件有待提升,目前《农药及其应用》实验课的实验室实用的普通的实验室,不具备净气设备,对于师生和环境不友好;如果想要增加新的综合性实验、创新性实验,目前的实验仪器的数量难以保障每组1台,需要进一步补充。三是一些农药便携监测等新开发出来的仪器也有待引进。

6 结语

综合考虑植物保护专业特点,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第一要务,以提升《农药及其应用》实验课效果为核心目标,通过丰富完善实验内容、更新拓展实验材料、调整实验课结构、改革考核方式的手段,对《农药及其应用》实验课进行改革,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拓宽知识视野,激发科研热情,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旨在助力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农林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杨宇衡,刘翠平,余洋,等.植物保护研究方法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与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34):251-252.

[2]张一宾,张怿,伍贤英.世界农药新进展(三)[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374-383.

[3]冯建国,陈小军.浅谈新时期农药学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广东化工,2015,42(20):142-143.

[4]王志华,龙安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有效促进教学的实践与认识[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9(04):74-76.

[5]周殿清.普通物理实验中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设[J].物理实验,2005(01):31-33.

[6]王毅,吴祥为,高倩,等.高等农林院校农药学课程改革与探索[J].广州化工,2017,45(07):143-144.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实验课
密林深处——“从写生到创作”的水墨实验课
有趣的实验
高中化学实验课常见气体的制备与实验设计
“自由”的实验课
上实验课
高中化学实验课改进和实践及其效果评价
在解析几何教学中引入数学实验课的理论探讨
关于病理学多媒体及实验课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提高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效果的探索与分析
刍议物理实验课的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