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新时代发展要求推动农村精神文化活动发展

2020-08-23凌金华

安徽农学通报 2020年15期
关键词:新时代

凌金华

摘 要:加强农村地区群众精神文化活动是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农村精神文化活动发展相对滞后,主要是由于文化氛围不浓、认同感缺失、投入不足、人才短缺等因素的制约。因此要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推动农村精神文化活动发展。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来营造农村文化氛围,以增强乡土文化认同感来引导村民树立文化自信,以建设公共文化阵地来打造农村文化娱乐环境,以激发内生动力来加强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关键词:新时代;农村群众;精神文化活动

中图分类号 G12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15-0001-02

1 新时代加强农村地区群众精神文化活动的必要性

1.1 是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舉措 目前广大农村地区的物质生活比较富足,很多村民住着高大宽敞的房子,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而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往往具有不平衡性,农村的文化生活相对比较贫乏,尚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村民的文化生活在形式上不够丰富,在内容上不够积极向上,因此发展农村地区群众精神文化活动尤为重要。

1.2 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 如今一些农村成了老年人群留守的地方,即使是隆重的春节,很多中青年人都选择在城市过年,不愿回到农村。究其原因,除了农村公共服务设施不够健全,还有就是文化休闲娱乐生活的贫乏。乡村振兴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振兴,同时也是文化上的振兴。乡风文明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之一,它所涵盖的范围甚广,既涉及文化本身的发展,也涉及人的发展:包括对优秀乡土文化的传承创新、对村民文明素质的提升等。当然,乡村文化的振兴还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1.3 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环节 近些年来我国的文化事业总体来说发展迅速。文化事业发达的地方一般在经济发达的城市,农村则易成为待发展的薄弱地区。但是很多农村是蕴含着丰富文化遗产的地方,往往具有巨大的挖掘价值和发展潜力。现在,我国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远大目标还有一段路程要走,推进农村地区文化事业发展是要补足的短板之一。

2 当前农村地区群众精神文化活动发展相对滞后的原因

2.1 乡土味文化味不浓 当下的农村缺少热闹的文化味和淳朴的乡土味。一方面是由于农村人口的迁徙,使得乡土文化失去了承载的主体;另一方面是由于常驻村民对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动性不够。年纪大的村民文化水平较低,对于看书看报不感兴趣,对于新鲜事物认知不足,也很少有良好的艺术爱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不良风气开始盛行;加上传统观念的影响,封建思想仍然存在。因此他们更注重外在条件的攀比,而忽视了内在文明素质的培养。如有些人把城里是否有房子、家里是否有小车、后代是否有男丁作为衡量别人成功与否的标准,由此造成了邻里矛盾纠纷的发生,影响了村民之间的和谐气氛。

2.2 乡土文化认同感缺失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淳朴的乡土文化逐渐被淡忘。大量外出务工、就业及读书的农村人,他们与农村的交集越来越少,对农村的情感越来越生疏。尤其是年轻一代,对庄稼生产几乎没有亲身体验,对于农作物不能准确辨别,对于民俗文化更是知之甚少。可见,不少村民缺乏文化认同和乡愁情怀。

2.3 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投入不足 农村建设,在房屋和道路上投入较多;而在精神文明建设上,投入十分有限。大部分农村,除了农村文化墙、必要的健身器材、休闲娱乐广场外,几乎没有更多的文化服务设施。少数农村尽管文化休闲设施十分齐全,但是在后期运营管理上资金投入不足,导致利用率并不高,闲置现象普遍存在。

2.4 文化艺术专业人才短缺 在农村建设中不乏经济发展的能手,但是缺文化建设的人才。光有完善的硬件设施,没有人才软件的坚强后盾,文化建设也难以行之长远。因为没有专业人士带头组建农民艺术团,没有专业的艺术指导,很多农民无法登台表演文艺节目、展示文艺才能。因为没有强大的专业团队,农村文化资源无法充分释放活力并转化为经济效益,农村文化产业大多也处于起步阶段,未形成发展规模。

3 新时代加强农村地区群众精神文化活动的策略

加强农村地区精神文化活动,主观上要重视:不仅政府部门、基层组织要重视,群众作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也要重视[1];客观上要正视:要正视自身的文化短板,并及时补足短板;要看到自己的文化优势,并积极发挥优势。

3.1 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来营造农村文化氛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创建有着强大的引导作用。农村地区,应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传播主流价值,弘扬社会风尚,促进村民凝聚情感认同、养成文明行为习惯,促进农村形成健康良性、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如在农村落实核心价值观的“法治”要求,大力推进法治建设,能够规范人们的言行,约束赌博、打架行为,抑制封建迷信之风,从而达到良好的农村治理效果;在农村开展核心价值观的“和谐”、“友善”等主题教育,倡导里仁之美,能够塑造和睦相处的邻里风气,引导村民树立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和谐观念。

3.2 以增强乡土文化认同感来引导村民树立文化自信 农村的文化遗产,如历史悠久的农耕工具,优秀的风俗礼仪,传统民间美食,特色农村建筑,还有纯手工服饰等,都代表这个地方的独特气息,是一种乡土文化的特有符号。无论是从农村走出来的人、还是扎根在农村的人,都应该对家乡文化保持一份怀念和尊重,应该对自己的家乡富有认同感和归属感[2],进而激发出强烈的自豪感。每个村民都应该坚定文化自信,这样才能将家乡的优秀文化资源发扬传承下去,并使之重新焕发活力。

3.3 以建设公共文化阵地来打造农村文化娱乐环境 农村文化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求面面俱到、所有设施齐全,但求实用性和必要性。如文化礼堂、文化活动室等是展现农村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在文化大礼堂,村民们可以举办婚礼,可以举办重要节庆仪式;在文化活动室,村民们可以一起看看影视剧、打打球、唱唱戏曲、做做手工等,因此需要在这些必备的文化基础设施上加大资金投入[3]。另外还要加大对文化阵地管理上的投入,设置专人去维护管理这些场所,保证其正常开放,发挥应有的文化娱乐功能,使之真正成为农村群众经常活动的文化阵地。

3.4 以激发农村内生动力来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农村文化活动发展,需要主动培育乡土文化艺术人才,发挥新乡贤文化人才的示范效应[4]。新乡贤文化人才,可以是农村干部,可以是村民自身,也可以是大学生和返乡创业青年。农村干部主观上要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并给予大力支持,为文化事业的开展创造有利条件;村民要重拾传统民俗文化的精髓,并传承给年轻一代,确保文化传承后继有人;大学生要积极传授自己的渊博学识,并提升村民的知识储备和文化水平;返乡创业青年要敏锐捕捉文化领域的信息,并探索开发农村文化产业,实现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的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高瑞娟.农村文化建设的内在动力培育研究[J].农村发展,2020(2):60-61.

[2]陈修岭.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青少年农村文化认同危机与对策研究[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8,34(04):19-23.

[3]伏德雅.浅谈农村文化建设[J].农村科技,2019(29):20-21.

[4]邢千里,李晓荣.新乡贤视域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研究[J].戏剧之家,2020(12):198-199.

(责编:王慧晴)

猜你喜欢

新时代
新时代小学教育管理的发展方向及思路创新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