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子长市土地整治项目综合效益分析

2020-08-23姚春娟

安徽农学通报 2020年15期
关键词:土地整治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姚春娟

摘 要:以子长市李家岔镇、涧峪岔镇和南沟岔镇淮宁河土地整治项目为例,在原有土地利用的基础上,对土地整治的影响及可持续性利用情况进行分析,并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环境影响4个方面分析了土地整治项目的综合效益。结果表明,农业净增产值162.03万元,年投资收益率为4.03%,投资回收期24.83年,土壤侵蚀模数将降到200t/km2·a以下,对子长市李家岔镇、涧峪岔镇和南沟岔镇意义重大,有利于巩固退耕还林的成果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效益显著。

关键词:土地整治;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环境影响

中图分类号 F301.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15-0109-04

Abstract: Taking the Huaining River land improvement project of lijiacha Town, Jianyucha town and nangoucha town in Zichang ci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act and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land improvement on the basis of the original land utilization, and analyzes the comprehensive benefits of land improvement project from four aspects of social benefits, ecological benefits, economic benefits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s, reaching a net agricultural output value of 1620300 yuan The annual return on investment is 4.03%, and the payback period is 24.83 years, which will reduce the modulus of soil erosion to less than 200 tons/km2·a year,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lijiacha Town, Jianyucha town and nangoucha town of Zichang City, and is conducive to consolidating the achievements of returning farmland to forest and improving the region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ith significant comprehensive benefits.

Key words: Land improvement; Social benefits; ecological benefits; Economic benefits; Environmental impact

1 项目区概况

1.1 地理位置 子长市李家岔镇、涧峪岔镇和南沟岔镇淮宁河土地整治项目位于子长市县城东北50km处的涧峪岔镇淮宁河主沟道、方家河支沟道、迷家河支沟道和桑塔片区,淮宁河流域是无定河一级支流。流经李家岔、涧峪岔、南沟岔3个乡镇,入子洲县境。项目区涉及10个行政村(南家峁、边家湾、白家岔、刘家坪、迷家河、稍焉、吴家湾、杨家河、方家河、桑塔)。地理坐标为东经109°32′~109°40′22"、北纬37°20′~37°24′之间。

1.2 自然条件 项目区属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9.1℃,降水量514.7mm,无霜期175d[1]。地处无定河一级支流淮宁河流域上游,涧峪岔川,涧峪岔川古称走马川,亦称淮宁川,为全县第二大川道。川道内自西向东依次有涧峪岔镇的桑塔、杨家河、南家峁、吴家湾、刘家坪、边家湾等村庄。境内长36km,河床宽4~30m,两岸平坦,阶地发育,川宽500~1200m,是子长市主要产粮区之一[2]。

1.3 社会经济条件 项目区由于干旱缺水,项目区种植结构单一,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的生产潜力未得到充分发挥。目前,项目区仍以种植谷子、玉米、小麦、豆类、马铃薯为主,经济作物面積极少,年生产量低。项目区土地资源丰富,并有着较丰富的矿产资源,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石油、天然气、石灰岩等。主要经济来源为农作物种植和矿产资源开发[3]。

1.4 土地利用概况 目前,项目区土地详查和确权工作已完成,规划建设面积为240.15hm2。涉及子长市涧峪岔镇淮宁河土地整治项目区范围内土地主要属于涧峪岔镇村民集体所有,界线清楚,权属明确且无争议。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改造资金投入不足,特别是道路排水设施配套存在严重缺陷,致使田间道路未能发挥较好的功效。项目区虽有水源工程,但输水干渠损坏严重,已失去输水功能,且无田间配套工程,致使现有的水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形成大面积的中、低产田。项目区内农地经营是以家庭为单位,规模化集约经营优势不能发挥,土地利用现状见图2。

2 项目概况

为实施贯彻落实省、市治沟造地土地整治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做好延安市治沟造地土地整治工作,增加耕地面积、稳定粮食产量、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陕西省国土资源厅于2012年12月4日评审通过了“延安市宝塔区南泥湾镇等8个治沟造地土地整治子项目规划设计报告”,确定对延安市子长市李家岔镇、涧峪岔镇和南沟岔镇进行治沟造地,项目属延安治地造地土地整治重点工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配合全县实施退耕还林战略,缓解建设与保护的矛盾,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落实国家土地开发整理政策,全面提升基本农田生产能力,促进补充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协调统一,将项目区整理为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本着实现耕地总量占补平衡,坚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方针,全面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项目实施依据《子长市李家岔镇、涧峪岔镇和南沟岔镇淮宁河土地整治项目设计报告》,本着田、水、路、林、电等农业基础设施综合配套一体的开发原则,自筹资金,因地制宜,精心施工,科学管理,项目建设工期为2年(2013—2014年)。计划2013年1—2月为施工准备阶段,2013年3月至2014年9月为施工阶段,2014年10—11月完工验收。2014年9月按计划完成了全部项目的工程施工任务。

项目主要工程任务: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和其他工程。土地平整工程主要包括:耕作田块修筑的田面平整工程、埂坎修筑工程;耕作层地力保持的客土回填工程和土地翻旋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主要包括:水源工程的机井、潜水泵安装;输水工程的低压输水管道、给水栓、阀门井、泄水井;排水工程的浆砌石河道、排水渠、排水池、沉淀池、跌水、渠系建筑物的农桥、过路涵管等;田间道路工程主要包括:田间道路和生产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主要包括:岸坡防护、沟道治理、栽植植物等。

3 数据来源

本研究以子长市李家岔镇、涧峪岔镇和南沟岔镇淮宁河项目区为研究对象,所涉及的统计数据来源于《延安市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建设总体规划》、陕西省国土资源厅(陕国土资耕发〔2015〕3号)关于延安市2013和2014年度治沟造地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子项目规划设计、延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4 研究结果

4.1 社会效益 社会效益是指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后对社会带来的影响,包括项目实施后对社会环境系统的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宏观社会效益。它是用来衡量土地整治是否复核可持续发展要求的重要指标[4]。子长市李家岔镇、涧峪岔镇和南沟岔镇淮宁河土地整治项目工程建设社会效益显著,项目建设将建立全新的建设和经营管理模式,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土地的集约经营,经营管理的现代化、自动化,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应用以及巨大的投资收益,将为当地农业发展探索一条可持续高效发展的路子,对推动区域规模农业、现代农业、特色农业、生态农业的全面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其次是开发利用了其他草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扩大了环境容量,增加了大量的优质高产基本农田,对确保区域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对强化特色农业优势起着重要作用;再次是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项目建设增加了大量的生产用地,可产生巨大的经济收益,同时配套完善了防护林、道路、水利设施,遏制了水土流失,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循环;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人居环境,提高了劳动效率,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增强了党和政府的凝聚力,对当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小康社会建设起着重要作用。

4.2 生态效益 生态效益是指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后,由于土地原来结构和状态的改变,生态系统所产生的形态和功能方面非自主的变化,并且这种变化会反过来对人们生产生活产生直接或间接的生态影响[5]。子长市李家岔镇、涧峪岔镇和南沟岔镇淮宁河土地整治项目通过沟道土地平整,修建排水渠,有效地防止了水土流失,通过植树,栽植农田防护林,增加了林木郁闭度,有利于涵养水源、净化空气,改善了农田小气候,减少风害对耕地的损害,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并且项目区耕地数量的增加,极大地保障了项目区退耕还林、还草工作进程,促进了“林山上、粮下川”目标的实现。进而通过在土地整治区综合应用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科技措施,实行水、电、田、林、路综合治理,有效地增加了耕地面积,改善生态环境。

工程建设改善了土地内在质量,优化了土壤理化性状,增强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减轻了水土流失,抑制了土地沙化。项目实施后,在增加有效耕地面积的同时,使项目区种植结构得到了合理调整,改善了当地的区域自然生态环境,逐步建立起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协调发展的生态系统。种植农田防护林包括栽植油松4700株,金丝柳500株,山桃花12000株,种植苜蓿8988m2,大大提高了项目的农田林网覆盖率;通过土地平整工程有效地改良了田块的蓄水保墒能力,土壤侵蚀模数将降到200t/km2·a以下。同时,水浇地面积的增加,改善了沙地的土壤水分状况,为生物创造了有利的生存条件,可有效促进项目区植物种群的增加和扩大。项目实施增加了林草地面积,提高了植被覆盖率,促进了当地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4.3 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是综合效益的重要方面,衡量土地整治项目的经济投资和收益2个方面的情况。经济效益是指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后的盈利能力和对农民及社会经济的贡献能力[6]。子长市李家岔镇、涧峪岔镇和南沟岔镇淮宁河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后,现有基本农田全部增强了肥力和抗旱保水能力,满足了机械化耕作要求,面积为166.95hm2,据调查,项目区内现有耕地以种植玉米、谷子、大豆、土豆等,均为一年一熟,粮食产量增加2650kg/hm2,年可增产粮食49.60万/kg,产值132.73万元,扣除投入成本,年净增产值101.76万元。本项目新增耕地面积32.54hm2,单位面积产量8050kg/hm2,年可产粮食26.19万kg,产值78.54万元,扣除投入成本,年净增产值60.27万元。仅按种植粮食作物计算,以上2项基础工程净增产值共计162.03万元,按农业产值的静态效益计算,年投资收益率及回收期如表1所示。通过沟道土地整治的实施,项目区沟道内的耕地条件得到了提高,耕作的便利程度加大,耕地的利用现状更加科学,耕地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改善,从而提高了耕地的产出率和人均收益,达到了沟道土地整治的目地。

4.4 对环境的影响 本项目工程是一项增加有效耕地、改善农业生态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减少水土流失的工程。强大的农田防护林体系,将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其潜在的环境效益为项目区农业生产提供了广阔的利用前景。

就项目区环境现状而言,在长期的生产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由于重用轻养,忽视了农业生态环境的维护和治理,致使项目区和周边农用地恶化,主要表现为由于项目区自然植被覆盖率低,防护林网化水平低下,造成农业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为农民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项目内农业耕作条件差,田面高低不平,机械化水平低。项目区农村经济基础薄弱,生产管理水平落后。

就项目区环境影响而言,土地整治项目要达到“增加耕地面積,提高耕地质量”的目的,必须借助一系列的工程措施来实现。这些工程对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为施工期间材料运输及施工人员日常生活等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废渣,以及施工期间的噪音和扬尘等,也将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环境。为了有效防止自然灾害造成的水土流失和土地干旱问题,提高土地和水资源利用率,在项目区建设护田坎、排水渠、开挖机井和河道等机械施工操作,造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项目完成后,在一定时期内,由于对原耕作土层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土壤的基本性状变差。但是另一方面是本项目工程实施后,田、水、路、林得到综合治理,农田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土壤保肥能力提高,改善耕地质量。项目实施后,农田防护林体系强大的生态防护体系,将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土地植被覆盖度,改善了生态环境。

就环境保护措施而言,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项目的实施对环境的影响以有利影响为主,将致使农业生态环境良性发展,虽然施工也会产生一些不利因素,但这些污染都会随着工程的竣工而消失,不会产生永久性的负面影响。在项目完成后的一定时期内,通过精耕细作、多施有机肥的方法促进土壤改良,加强土壤水肥管理,提高耕地肥力。另外,在施工期间造成的新的水土流失和实施后农业生产中形成的污染是暂时的,通过采取相应的综合治理措施将得到有效的整治,还可以使原有结构更加合理化。

项目区工程的实施,对环境的影响有利有弊,利远大于弊,管理得当,利可发展,弊可消除。只要按设计要求予以实施,制订严格科学的管理制度,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一定可以兴利除弊。建立合理的生态系统,并进一步使环境面貌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1]邓元杰,姚顺波,侯孟阳,等.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对生态系统碳储存服务的影响——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子长县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20,35(04):826-844.

[2]魏娟.经济新常态下子长县乡镇经济发展问题研究[D].延安:延安大学,2019.

[3]郭荣,谭新平,全守村.黄土高原沟壑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以陕北子长县为例[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9,37(02):148-150.

[4]刘中正.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土地整治项目综合效益评价——以平昌县岳家镇土地整治项目为例[J].西部大开发(土地开发工程研究),2018,3(09):6-9.

[5]胡延涛.大荔县沿黄盐碱地土地整治效益分析[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

[6]陈国平,吴晓伟,赵俊三.土地整治综合效益定量评价方法应用研究[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30(04):63-67.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土地整治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乌兰牧骑社会效益研究
好刊社会效益高
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
灰色关联投影理论在水土保持生态效益评估中的应用
浅析山东省临沂市耕地保护与利用
新形势下丘陵山区土地整治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分析
光山县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助推精准脱贫方法研究
论股票价格准确性的社会效益
浅析建筑节能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