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写作,为中年级初始习作引路
2020-08-23何琴
何琴
【摘要】微写作是一种儿童文学新文体,因其具有及时性、针对性、灵活性等特点,而拥有素材积累随机化、技巧练习随即化、兴趣激发多渠化、作品评价多频化等价值。小学中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内容上侧重于观察,技巧上侧重于模仿,同时讲求真情抒发,此时进行微写作训练,是一种很好的习作引路方式。
【关键词】微写作 价值 策略
小学中年级是习作的初始年级。进入中年级后,低年级以“写好句子为主”的写话要过渡到以“写好片段为主”的习作。片段习作开始涉及段落构造、表达技巧、语言运用等方面的内容,学生初学时往往有畏难情绪。而微写作因其篇幅短小、所写内容集中、所含写作技巧单一等特点,让学生在写作时能自由且即时地记录、描写所见所闻,表达所思所感,是一种很好的习作引路方式。
一、微写作的价值探索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中年级的学生往往视作文为畏途,不爱写,也不会写。作文难,难在哪里呢?难在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面对这种情况,微写作应运而生。在中年级开展微写作训练具有深远的意义。微写作,“微”字体现篇幅短小,结构紧凑,内容集中,首先消除了学生写作的畏惧心理,降低了学生选材的难度,也降低了学生表达的难度。其次,微写作将作文教学的难度化解并分散到日常的微作文指导中,降低了教师作文教学的难度。
1.素材积累随机化
微写作素材积累具有随机性,有因季节变化而得,有因节日来临而得;可在社会实践中得,可在校园生活中得;可从亲身经历中得,可从观察他人中得……例如,春天浇水、夏天拔草、秋天扫落叶、冬天铲雪等,讲究的是即事、即景、即情,素材来源十分灵活。
2.技巧练习随即化
微写作不讲究完成布局谋篇,也没有字数、篇幅的要求。它往往是小篇幅、小片段的,是一事一议、一情一景,是写作技巧的点化训练。学生通过小片段练习,明白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写法。例如,写人时,要抓住人物特点,描写外貌、神情可使人物形神兼备,描写语言可反映人物内心,讲述事件可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写事时,要注意选取能突出文章中心的典型材料,把事情写完整,使叙事具有典型性和完整性。写景时,要善于观察,找出景物独有的特点,并注意描写角度,使景物活灵活现。这种练习能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积累,同时注重灵活运用,让学生在作文中潇洒自如,妙笔生花。从篇幅上来说,微写作可长可短,不讲究开头与结尾的考究,只要内容具体明了,条理清楚即可。可以说,微写作训练好比是垒筑学生作文的一级级“台阶”,写好它有助于学生登攀“大作之巅”。
3.兴趣激发多渠道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師,想让学生爱写作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激发兴趣。而微写作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在兴趣激发上更多渠道化。比如,在课文学习中,教师可利用补白激发写作内需;而在课外阅读时,教师亦可通过读后感引导学生交流感想。班级生活中发生了新鲜事,教师还可激励学生写出自己的思考。
总之,教师了解学生的需求点、兴奋点,多渠道激发其写作兴趣,甚至可以让游戏参与到写作中,不定题目,不定字数,让学生自由表达,负担轻,训练频率高,学生心理压力小,使习作由任务变为内需。
4.作品评价多频化
微写作由于获取素材的随机化,创作表达的随即化,加上内容简短、主题集中、阅读时间短等特点,使其评价便利、易操作。常见的评价方式有课堂上的“即创即评”、每日晨会时的“一日一评”、教师逐篇批阅点评、伙伴互读互评等。教师还可以开辟教室文化墙、设立佳作展览栏目、利用班级网络平台随时阅读点评等。微写作作品评价的多频化,有利于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展示自己,激发写作兴趣,提升自信,获得创作的成就感。
二、微写作的实践策略
1.依托文本,倾吐真情
三四年级的课本中有许多适合微写作的素材,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做写作教学资源的开发者。依托文本写作是阅读教学落实语言文字训练、促进读写结合的一项有效措施。微写作轻便灵活,随时可以进行,课前、课内、课后,想练就练,训练方式灵活多样;仿写、缩写、扩写、续写,表达形式应有尽有。微写作不仅能增强习作话题和内容的趣味性、新颖性、情境性和生活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同时,依托文本习作是在对课文内容充分理解、消化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更容易加以运用,从而降低了习作的难度。
教材上都是很典型的例子,可以作为学生习作的范本。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教师要把握好策略,绝不能忽略对课文写作方法的学习。教师应充分运用好教材上的例子、范本,指导学生学习名家的写法,进行模仿甚至创作。因此,在教授中年级作文时,教师可以依托中年级课本,从教材中的语言、形式入手,有针对性地设计微写作话题,紧随课文,寻找遣词造句的规律,从而让学生想表达,会表达。
(1)仿中学习、内化语言
语言的积累与运用是中年级学生习作的基础,而仿写是个很好的抓手。
中年级课文中经典的构词形式、富有特点的各类句式,都是不容错过的仿写点。如《西湖》一文中恰当地运用了比喻的方法写景,语言生动优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景物,运用比喻的方法写出景物的美。另外,教学中遇到具有明显特征和欣赏价值的精彩片段,就可以有意识地进行模仿。如学习《无字字典》这篇文章时,里面对于“骄阳似火”一词的理解,“爸爸”联系生活给出了一个解释,这时教师可以因势利导,让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可以解释‘骄阳似火?”有的学生说:“小狗热得直吐舌头。”有的学生说:“大街上男的穿背心、短裤,女的穿裙子。”这时教师可以顺势让学生以“夏天真热啊”为主题写一段话。如此,学生就有话可写了。
再如课文《北大荒的秋天》中的第四自然段,作者围绕“原野热闹非凡”这一中心句,选取了“大豆”“高粱”“榛树”等植物展开描写,充分表现了“热闹非凡”的中心意思。这种以中心句开头的“总分式”段落结构在中年级的课文中很常见,是很好的训练点。据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一个意思,先总写,再具体描写。这种以仿代写、以仿促写的方式,有利于顺利实现由读到写的互动。
(2)巧抓空白,练习补写
教材中,有些课文在内容列举、情绪抒发或故事结尾等处留有空白,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利用好这些空白,可以进行补写练习。
如《荷花》是一篇写景散文,其中一段是作者的奇妙想象:“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教师可以这样引导想象:“还有哪些可爱的小生灵也过来和荷花打招呼呢?”学生在想象与创作中,通过补白,丰富了省略的内容,并从中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容的奇妙情境。
又如《不会叫的狗》是一篇童话故事,这篇课文有趣在没有固定的结尾,而有几种不同结尾,每一种结局也都不算结局,因为都没有写完,而是以“跑啊,跑啊……”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前面的内容,想象一下每一种结局中:小狗遇到了谁?又是怎么学叫的?结果怎样?在这种充满童趣、充满挑战的微写作中,学生兴趣盎然,能创造出不少精彩的小故事。
2.创设活动,激趣融情
由低年级的写话训练过渡到中年级的片段训练,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跨越。因此,学生往往产生畏惧、厌倦心理。怎样让学生平稳过渡呢?在了解学生需求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每单元的课文内容及单元作文要求开展一些活动,激发學生的兴趣,使学生在乐中写,带着感情写。如在每月评选“阅读之星”“小书法家”“好少年”后,笔者让学生谈谈参观后的感受,学生立刻活跃起来,畅所欲言。然后笔者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学生马上沉浸到写作的乐趣中,各抒己见。又如每次班队活动都由一名学生或一组学生负责,有的同学组织了《木偶奇遇记》阅读知识竞赛,有的同学负责黑板报设计……在此之前,笔者会有意提示学生做“有心人”——在活动开展之前,做了哪些准备工作;活动开展之中,又有什么样的心理活动;活动开展之后,又有什么感悟和收获……这些都是学生进行微写作的素材,内容既丰富多彩,又贴近生活,每个学生在动笔时都兴趣盎然,写出来的文章自然也生动形象、富含感情。
3.关注生活,书写我心
留心观察是写好作文的重要前提,没有观察,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就要求教师在丰富学生生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学会如何观察。生活中处处都有值得学生抒写的素材,这也要求教师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教师要抓住生活中的契机,让学生做到“我手写我心”。如让全班学生静心聆听《森林交响曲》,写下音乐播放时脑海中的画面;天气渐寒,操场草地上结了一层霜,学生驻足而观,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提笔写下自己的所见所想……
小学作文训练是一个整体,从低年级写话,到中年级段落写作,再到高年级整篇作文的写作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中年级开展积极有效的微写作训练,能够让学生有效积累写作素材,培养学生驾驭各类文章的能力,为其高年级的写作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